Mondeo MK5 確定改為進口!

jimmywu97 wrote:
如果你是使用者會花錢...(恕刪)

所以呢??算到現在柴油的保養費沒比較省錢耶......
您講的電池、cDPF都是長壽的零件,油電系統的電池依照Toyota的預估使用里程
是以美國人一年開2.5萬,使用年限十年,也就是10年25萬公里
買車之後就在擔心10年25萬公里的電池會有問題??想太多吧
如果連這些長壽的零件都需要考量在購車需求內,那需要擔心的還有(只考量相異處):
渦輪(壽命約15~20萬,殺一點的10萬就下課也大有人在)、
離合器總成(離合器+壓板+飛輪,壽命大概20~30萬km)、
壓縮機皮帶(這個也不貴啦,約5萬~9萬換,各車廠不同)、啟動馬達(15~20萬換一次)、
油電系統變頻器(這個幾乎不會壞)、油電系統MG1/MG2(永磁無刷,幾乎不會壞)
如果要逐項比較長壽零件的更換費用,柴油車只會輸到脫褲而已

至於更小排氣量的油電車......Insight、CR-Z是1.3/1.5L,Prius C是1.5L的
Prius是1.8L,Fusion MK2(大蟒MK5)是2.0L的,我這邊壓根沒討論Camry Hybrid的2.5L
這邊討論的都是2.0L的Fusion Hybrid跟2.0L TDCi......
原來2.0L的Fusion Hybrid排氣量比2.0L TDCi大呀,我還真是長知識了
Volvo V60運動旅行車截至8月15日止,銷售一舉突破400輛,提早達成V60年度銷售目標!總代理國際富豪汽車為感謝消費者的熱烈支持與肯定,特地與瑞典原廠緊急追加年度配額,首批2013年式Volvo V60將於8月中到港,滿足已經苦候兩個月斷貨的消費者需求!

資料來源
Volvo V60 銷售告捷

看到volvo旅行車大賣的消息,不禁想到,如果福特願意提早加入這個市場(明明海外wagon版賣得不錯)或許可以在台灣開創另一片藍海
"福大"說的沒錯,會買福特的人,都是對C/P值要求比較高的買家(不考慮品牌口碑),十幾年的用車習慣是會變的,之前旅行車賣不好不代表現在會賣不好...
放眼國產車中,最有機會跟原廠代理或代工來銷售旅行車款的,應該就只有"FORD"跟"Mazda"(剛好是同集團),但高層似乎無法忘記之前的教訓(之前Wagon賣不好),當初如果能深耕這一塊,我想福特應該能在國產旅行車市場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至於淪為每月僅銷售一百多台),就像HONDA推出CRV 打開國內SUV市場一樣....

Anyway 眼看Mazda的馬六完全沒有進口Wagon的打算 (新款Mazda6超帥) 目前已全力收集小朋友,向Volvo V60邁進 (希望V60不要賣太好,私心的不想開太多人都有的車)

但是如果MK5 Wagon 會引進,絕對是我口袋名單之一
mazda6alex wrote:
Volvo V60運動旅行車截至8月15日止,銷售一舉突破400輛,提早達成V60年度銷售目標!總代理國際富豪汽車為感謝消費者的熱烈支持與肯定,特地與瑞典原廠緊急追加年度配額,首批2013年式Volvo V60將於8月中到港,滿足已經苦候兩個月斷貨的消費者需求!

資料來源
Volvo V60 銷售告捷

看到volvo旅行車大賣的消息,不禁想到,如果福特願意提早加入這個市場(明明海外wagon版賣得不錯)或許可以在台灣開創另一片藍海



Volvo V60旅行車款
是今年年初台北國際新車大展首度曝光
賣了7個月 一共賣400台
每個月平均58台吧

這樣算大賣嗎?...
孤鴻海上來 wrote:
Volvo V60旅行車款
是今年年初台北國際新車大展首度曝光
賣了7個月 一共賣400台
每個月平均58台吧

這樣算大賣嗎?...


想想它的入門價是162萬
每月賣58台算不錯了
更何況已經賣到缺車
末代V50更是早就被搶光
假如市場上有80~120萬的wagon
又沒有DSG的疑慮
國產或進口都好
我想保守估計一個月至少應該有500台的量

車廠應該醒醒吧
市場趨勢不斷的在變動
為何VW要把去年訂為旅行車年?
為何路上歐系車wagon車型的比例越來越高?
如果價格再平民化些
相信wagon決不是現在的量而已
在Volvo的母國
常年銷售第一不是sedan也不是hatckback
是國內沒進的大型wagon V70
(V70 跟國內接單進口的XC70差在2WD跟4WD)
去過歐洲的人都知道wagon在歐洲才是銷售的主力
台灣就看看車主觀念進化的速度能不能跟上歐洲了
否則wagon在台灣還是會定位為高價奢侈車款

阿福的網宅 wrote:
VOLVO就是--->FLH能跟國外車廠談到多低的出廠價--->出廠價決不等於當地售價,
還有FLH跟經銷商是要薄利多銷重建市場信心。

目前看起來~VOLVO的操作挺成功!




運匠變總裁 用「維京生存學」逆境突圍

Boni_Nina wrote:
假如市場上有80~120萬的wagon
又沒有DSG的疑慮
國產或進口都好
我想保守估計一個月至少應該有500台的量

車廠應該醒醒吧
市場趨勢不斷的在變動
為何VW要把去年訂為旅行車年?
為何路上歐系車wagon車型的比例越來越高?
如果價格再平民化些
相信wagon決不是現在的量而已..(恕刪)


數字會說話
jimmywu97 wrote:
One thing you just left out: regular "maintenance" including lube oil. 10000km (5-5.5l)for diesel , 5000km (4l)for petro engine. Well, it's getting tedious when we count in the economic factor.



你在說謊吧
T牌汽油車是1萬公里保養一次
怎麼到你手上變5千就要換機油?
伴奏者 wrote:
數字會說話...(恕刪)


伴奏大真是我的知音
感謝資料提供
看來wagon的市場
遠超過我那太過保守的估計

其實V50的價格帶只到149萬 (R-design)
不到160萬
再把Legacy的158萬也算進 (實際成交價應該在150萬以內)
所以可以說150萬以下的wagon市場
光只計這3個車型
至少有1300輛 (還沒計入Skoda的Octavia, Superb的Combi)
若計入的話應該約1500輛

以最低Golf Variant 101萬來看
若價格帶再降至100萬以下
相信市場應該遠比1500輛還多
但這市場目前來看是真空狀態
沒有車賣

再比較伴奏大所提供的歷年的wagon銷售量
確實是逐年在成長的
以V50來看
2010年303輛 到2011年已437輛
2011年整體wagon銷售較前一年成長2.1倍
這是何等恐怖的成長
我相信近年來沒有一種車型會再有這樣的成長了

歐系車廠
尤其是福特
是瞎了眼了嗎
一個正在大幅成長的利基市場不做
而且是馬上就可以做
(進口就好 又沒一定要國產)
偏偏要去進口冷門中的冷門中的冷門: Pick-up跟muscle car
這只有幾種可能
一是福特嫌車賣的太多了 員工太累 要讓員工休養幾年 (同時卻又宣稱要回到市場前3?)
一是福特內部有間諜 故意弄假情報誤導上級 搞垮福特
Boni_Nina wrote:
伴奏大真是我的知音感...(恕刪)


如果Wagon車型的銷量年年上升的話...除了影響四門的市場外

五門掀背跟SUV也有可能會被影響吧...這幾年Wagon車型會賣

得好...我覺得是不錯的實用性 開起來像一般房車是最大主因
Boni_Nina wrote:
伴奏大真是我的知音感...(恕刪)

近期的福特六和一直是"消費者想要什麼偏不進什麼"的代理商
Mondeo MK4 Wagon如果國產,後廂空間超過1立方公尺,可以請領客貨兩用車牌照
貨物稅不分排氣量一律為15%(一般車輛2.0L以下貨物稅25%,2.0L以上30%)
跟房車版不同的零件(B柱之後版金件+後避震器)就算都從歐洲送來
牌價預計也可下降7(2.0汽柴油)~10萬(2.3蟒),
唯一缺點就是會有醜醜的後廂鐵桿,但那是可以拆的......
而本來2.3蟒難看的4級能耗等級,也會因為換成客貨兩用車的規範,
歐盟油耗測試10.6km/以上就可以是1級能耗(雖然沒變省油)

先不考慮其他的,最終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是一台車長4.8m、軸距2850mm的D-Segment大車,
全車系配備6速自動變速箱、ESP、5SRS以上,且全車系能耗等級1級
入門價只要78.9萬,相當於Escape 4WD的價格(77.9萬,每2個月生產一次都可以賣約50台4WD版)
如果連這樣都賣不好那就真的無言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