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國事務!看全新2024 本田Freed和探討Mini MPV 在台灣發展的可能性!

cksh 505 28 wrote:
自我感覺良好是台本的...(恕刪)


CRV 5其實剛上市時,也是S旗艦款113萬才值得入手。
Vti-S當時印象中是99.9萬配置,是妥妥三無,無盲點、無電尾、無ACC....
無盲點、電尾是最讓人無法接受的。
至於入門Vti車型91.9萬,這台連氣囊只有2具、4顆揚聲器,連後座USB都能沒有,設定這台做啥用是真的況謀。

CRV MK6旗艦Prestige採用1.5T油車+2WD+客貨認證車+本土國產,牌價能訂到127.9萬。
RAV4 MK5 2.5 Hybrid旗艦採用油電混合動力+2WD+純客車認證+日製進口,牌價125(原本124萬)。
RAV4 MK5 2.0 Adventure 4WD,採用2.0NA汽油+4WD+純客車認證+日製進口,牌價128萬。
這沒有強大的本粉,一般其他品牌大概率這樣拉價早趴了。

1.5T+2WD+客貨認證-10%貨物稅+國產,一般各品牌國產拉在110~115其實已經置頂。
不然福特六和KUGA現在價格整個下壓百萬內,不得賣一台賠一台。
這都攤光的,也無須多說。

本田CRV 6的訂價操作,無疑是幫豐田下一代RAV4進口做了鋪墊。
客貨認證國產都能賣127.9萬。
下一代RAV4 2.5 Hybrid旗艦純客車認證,售價勢必將來到130萬,手拉手一起拱,自然有理。
畢竟RAV4單靠進口身分,每月的掛牌數就可以滅了國產品牌,其他都能包袱款款回家吃自己了。

在CC還未國產上市前,RAV4單月就能賣破2000台。
連凌志NX單月都破千,路上趴趴走。
過往凌志車與VOLVO,有進場的哪個車主不曉得起手16萬議價起跳,20萬優惠稀鬆平常。
上一代NX 150萬-20萬=130萬實際入手價。
這一代是恰巧卡到疫情,有機會讓車廠把車捏著拉高不出,縮小議價空間一台只給4~6萬。
不然NX單月站上2000台常駐恐怕都不是問題。
國民品牌同級競品拉超過130萬,只能用洗洗睡形容。
這一篇文章看下來

看有多少人

喜歡做白日夢

台灣這幾個車商,還看不透??

uranuslp wrote:
其實是當年T牌把SIENTA...(恕刪)
阿福的網宅II
[笑到噴淚]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CRV 5其實剛上市...(恕刪)


5代CRV給予台本的謎之自信
6代頂規直接漲10萬不說
甚麼配備都一樣陽春
TJA、抬顯或通風椅都應該要有才對
(回頭看Tucson還真的香)

再不堆料
我不知道CRV有甚麼競爭力...
尤其當年L15B的黑科技
在一組馬達電池前面顯得無力的時候
現在的CRV還剩甚麼?
阿福的網宅II
跟福特一起撲街![笑到噴淚]
狂想一下
當年三菱有COLT跟拉長的COLT PLUS,只是台灣直接進長版沒進短版。
如果把FIT尾廂拉長,拉到可以當客貨車,然後叫FIT PLUS,這樣就不像FREED需要右駕改左駕那樣高成本,還可以省貨物稅。
售價大概就FIT加個10萬?
中壢小P
阿福的網宅II FREED 是好車一台! 但在台灣市場現在主流就是休旅車市場!各家車廠都紛紛出休旅車款!越來越沒有希望出FREED了!
阿福的網宅II
中壢小P 回覆於116樓。
台灣特殊的法規2000 cc,1800cc,只有這兩個排氣量的車可以在桃園機場和台北機場排班,網路叫車也是以排氣量分等級,小黃的生意做不到怎麼會有銷售量,桃園機場以前是Wish和camry的競爭就是如此吧!
中壢小P
台灣法規是萬年法規~根本不符合現在21世紀的法規!
中壢小P
小黃是要載客的!當然是看載客量的!看排氣量可以決定載客量嗎?小排氣量大空間就不能當公眾運輸車輛嗎?政府的官員可以用點腦袋想一想嗎?不符合現今的法規可以做修正嗎?一直停留在原地,該進步了好嗎?
Freed中控右駕改左駕,可能須逆向工程置換的品項 :
* 中控表台總成本體 長1700*高800*深500mm概約,射出模具、金屬內機構件,大概最少要噴個3~4000萬吧!
以車輛中心廠(大陸稱主機廠)慣例得開模具、治具、檢具來說,大陸開模大約省40~45%。
* 助手席手套箱
* 中控表台上飾蓋
* 排檔座+飾蓋
* 油門踏板三件含連動金屬支架(或許套用現有Fit MK4國產車會能是共用的)
* 排檔桿右式改左式
* 主機介面是否有左右方向性操作介面需更換,就不曉得了。有些車會有這問題,有些沒有。
* 控制面板按鍵方向性右駕轉左駕。
* 雙前座地板右駕轉左駕
* 右駕門板控制面板轉左駕
* 右駕駛座椅右轉左駕

(歐系車會產生的特殊規格)
* 後視鏡左右規格大小、角度不同,例如馬自達也有這類歐規特殊性,就得另外開模將右駕側轉作左駕側互換。)

* 撞測需開模增製送ARTC認證內鐵(同TownAce VAN國瑞增製內鐵件)

* 車台是否也需逆向做左右相反,這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例如TownAce VAN,左右懸輪拱的基座、結構四輪完全不同。
如右駕改左駕,就有可能連車架本體整個都得逆向鏡射反過來重新生產。
模具超大,要看原廠的CAD資料拆多少分件,才能依照有需右轉左駕部位開模重製。
無法天馬行空預估模具費用、生產成品費用。

坦白說,這在車廠,要搞得工程還真不小,如果連整個車身架都得重新開模右改左,工事就大條了。
商貨車一搞賣個20~40年,還可以投資。
Honda ACTY Pickup / VAN就很棒,可惜台灣沒有,這台車,連日本本田生產自己都吃不消,賣到2021年本田就退出輕型商用車市場了。
https://www.carstuff.com.tw/car-news/item/30865-honda-acty-2021.html
不然這款車搞個廂式來台灣賣,應該也是兵棒叫。
後繼這類輕型商車VAN就靠N-Box了,也是相當優的設計。

如TownAce符合這樣的台灣長青商用車銷售壽命條件。
Freed如果只跟進一般乘用車,2年一小改、3年一大改,那這樣搞國產的投資額就會有較高的攤提負擔。

Sienta和泰的操盤,起碼剛導入前幾年,每月都還有1000台這邊的成績。
是現在產品末期,世代老走不動,家上車價拉太高,就難賣跑不動。

Freed本田高車價定律,搞進來台灣國產賣80~95萬,8~9成單月也就賣個200~300台就很多了。
如果本田狠一點,想賣90~100萬,恐怕單月就100台上下這邊。
假設一年銷售量抓2400台,一台以20萬毛利計算,有個4億多,還是有機會於第一年攤提還本,就看要不要做。(假設數字)
阿福的網宅II
中壢小P 日本生產要出口到海外都不容易,台灣生產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沒能簽下海外地區優惠貿易協定,老美表其面好,但骨子啥也沒給我們,要嘛就直接建交+同日本給予最惠國待遇,才是真。
阿福的網宅II
中壢小P 台灣製要外銷,光稅額就NG了。所以台商得出走,前往有關稅優惠國家建廠生產再出口。台灣國產車過往都有每年生產幾萬台車外銷中東、澳洲等地區,現在應該僅剩TOYOTA國瑞車幾千台有外銷中東。
最近翻到六月份的一手車訊

看到介紹C-RV最新的Honda Sensing智駕系統

我都笑了

連汽車雜誌編輯都如此無知最新的技術到哪了

消費者對汽車科技根本是文盲認知的,似乎應該不要苛求了

台灣車商要賺這種無知的錢,真是絲毫不需要用任何話術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Freed中控右駕改...(恕刪)
artdink0105 wrote:
最近翻到六月份的一手...(恕刪)


台灣消費市場對汽車認知本身就有限。

純電車就是很明顯的產品範例。
政府只是嘴巴喊要跟進歐盟2035~2045要停售燃油車,但中央各都區部會,就沒有真的在這塊有太多的進展。
說穿了,他想把成本轉嫁給車廠,車廠傻嗎?
有哪個車廠自己願意舉手在全省佈建廣泛的充電樁、消防、設備環保等系統,連台灣特斯拉都不願意呀!
有設備建置,就得將消防、保險、環保設備都須納管,就不是單單水泥鋪平,買充電樁掛上去就沒事這麼簡單。
沒作為,當然就大家都來撐,看誰需要誰。

網路喊那麼大,現實純電車要在目標年覆蓋油車佔比,就不是單單把車買回家,自家加掛個充電樁就了事。
車商當然也只針對純電車省去一般定期保養的成本狂洗廣告。
但是3年大電池就會衰退、5~6年後就得面臨大電池汰換,費用機制都是大條的。
例如特斯拉,可能就得因車種電池規劃不同,報換修60~80萬不等。
中古車商收購意願低,自然得換大電池的車行情就不高,殘值跌損得車主吸收。

大電池3年後衰退多少?第4年多少?,都不換,衰退會在第幾年充不滿40%,電池會劣化,不更換可能會引發電池災害........等等。
電車是否得增加BSMI電池安檢認證機制?
這些核心純電車問題,反而沒啥產品資料透析。
因為攤開來,可能電車就推不動了。

即使到現在,消防、保險、廢棄電池怎麼回收,都還是問題。

真的玩電的,是否需考量採用租賃,或中華車Veryca E300、Gogoro提供電車分離方案,車歸使用人購買,電歸車廠資產,汰換也不用車主在那邊傷腦筋,電池廢棄回收,統一由車廠處理,電池售後端才能管制到。
不然越普及,就跟大陸會越多起電車售後災害問題會面臨到。
電池有些使用人不想花太多錢處理廢棄,自己就拿去東藏西藏,就有可能引發災害。

但走向電池歸車廠處理,車廠的產品市場布局與銷售端,就得朝儲能產業去思考。
例如睿能狗肉後端出現的問題走下坡,就是定位不明。
如果是建廠主要做儲能,那車子幹嘛自己狂去做,起個頭,車子找專業造車的搭配生產就可以。
自己就好好做儲能電池發展+售後維運這2塊就可以。
車輛有政府補助高峰時,單月販售超過2萬台,但儲能後端跟不上。
先是充電站點不足、後面屆臨3~5年充電系統老化,後勤得養一大批人等於做台電事業,得定期、定點汰換設備。
設備劣化沒及時汰換,就勢必換來使用經驗不良、退坑等等售後負面問題產生。
搞電車,售後設備汰換養護能力,維穩維繫住顧客,才是核心。
售後端沒顧好,就起得快、摔得慘。

現在不過就一窩蜂在網路吵糖吃。
但這個糖自己有沒有這個屁股可以消化,它是天然糖製品還是化工果糖,超過65~70%的車主自己殘殘都還搞不清楚。
只是因為市場是個趨勢,自己好像就該要有。

就花錢繳學費學經驗,也是很正常的。
中壢小P
阿福的網宅II 我也是偏向油電車, 不看好純電車~除非未來大電池普及化 量產壓低價錢!不然光換大電池的時間到就一堆報廢車可以報廢了!
阿福的網宅II
中壢小P 豐田油電的大電池一顆換修8萬,國都離開自業的廠總,報修一顆6萬。外面也沒別人可以處理了。特斯拉的就不用多說,換電池就等於該換車了。[笑到噴淚]
freed 全車尺碼 不大不小剛剛好
長寬高4310×1695×1755mm
軸距2740mm

希望台灣趕快上市!!!🙏🙏🙏
站在市場角度看這種車型minivan~在台灣的競品幾乎沒有,有的不是剩下二手就是快要停售了。

外型設計沒有過多的菱角簡約好看。
內部陳設三種設定5座 6座😍 7座,既能滿足小家庭使用❤️,又有機能極大的空間變化,能載人又能載物👍。

minivan的優點就是小車大空間,當然要有空間也要有所犧牲,例如胎框大小、動力,但小一點的胎框也比較省$$,動力小一點一樣能到目的地。

至於第三排都被稱潰縮空間🤔,見人見智!對我來說 第三排的用法屬於第二排椅背打平可以跟第三排成水平😍,造出更大的休息空間使用,二排打平連接第三排椅子那個才是重點😍,第三排載人我當然也會,還是一樣要說,我不能保證不被別人碰撞,但身為駕駛的我就是要注意車況路況。大家共勉之🙂

說再多還是一樣希望本田能讓freed在台上市🙏😊
我覺得Stepwgn系列會比較讓台灣市場接受
Freed小了一點
不過真的不考慮重新引進奧德賽嗎?
你看和泰賣運兵車賣得多爽 加價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