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匠 wrote:對keyesleo兄這種根據基礎物理實事求是的態度甚是欽佩,如果沒有這種態度,根本孵不出科學,也就無法誕生因基礎研究產生的現代科技奇蹟了! 所以大家切莫對這種態度疵之以鼻。...(恕刪) 真的...很高興有理性探討的文章台灣現在最缺的...就是理性的探討與實事求是的精神...
在這邊討論的防傾桿 要定義為下防傾桿(引擎上面的防傾桿 美觀 自我感覺居多)白話一點:將避震強化變硬>>一般行車路感不舒服 但是過彎能力有增加(硬是貼著地)強化防傾桿>>一般行車路感一樣,但過彎能力增加(左右有回饋反推力)當然這二種過彎能力增加的感覺是不一樣 有開過才能體會我都是建議更換防傾桿先
其實如果單論加粗防傾桿的確是破壞原廠循跡性是沒錯的阿..但那是沒有考慮到懸吊系統跟車身剛性的說法..因為看車子正視圖就知道車輛在轉向時不單只有防傾桿受力.車身底盤都會一起受力.相對的車輛在設計時都會整體搭配懸吊來定防傾的粗細..一味的加粗車身剛性增加懸吊沒有跟著調整就等於是破壞循跡了.當然在一般行駛下感覺微乎其微.但到賽道或是車速增加過彎就能很明顯轉向改變了.但是如果搭配懸吊設定.就是增加循跡性..底盤懸吊系統不是單單只論一支防傾桿XDDD..
不雨 wrote:探討是好的但是要搞清楚理論值跟實驗值落差性...這一點請去修配廠請技師拆除防傾杆...你在去用力過彎一次那麼實驗值不就出來了嗎?何需問人呢?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這道理很簡單!(恕刪) 讚一個
SPS2001 wrote:在這邊討論的防傾桿...(恕刪) 引擎室拉桿跟"防傾" 一點關係都沒有. 是增加車體剛性用的 (防變形)同樣有車體的下拉桿. 加很多拉桿,剛性好不錯不過太強也可能扯裂車身.防傾桿是可以調節 "避震器" 原理網路上找一堆... 不列舉
斑比750 wrote:所以防頃桿會是注音符號第3個(該死的01不能打注音文)字型而不是像蹺蹺板一樣是一字型....... 你是要這個 「」嗎?01 在回文的時劈,文字顏色那一行最後一個可以讓你選注音符號…
keyesleo wrote:有裝防傾的那台,他的a車身必定受到一個逆時針的力矩,所以才會較為水平這表示他一定也受到一個順時針的力矩,因為這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力矩與反作用力矩) 從段得知 , 沒有考慮形變 , 以及避震器壓縮所耗去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