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0重登第一篇-

Odyssey賞車-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今日剛好FIT回廠做滿萬保養,順便去看一下Odyssey。
因為和娘家兩家子,經常浩浩蕩蕩兩家人,子孫滿堂共有5組小家庭常一同出遊露營。
每每就是4台車以上出門,所以看車,越來越朝向SUV或RV/MPV車型來看。
MPV的好處,就是一車可以容納7人,會希望挑選規格好一點,安全性要高的車。
後面2人乘坐小朋友會比較安全,有沒有第三排氣簾的保護,和標準3點式安全帶,
都會是相當重要的考量點。

通常國產規格送測都是5人座認證。
第三排安規會較有疑慮及料件上薄弱的可能,但挑選7座的SUV / MPV這類RV車,
進口能選擇的產品價位控制在150萬區間的並不多。

以4米8身形的MPV來說,最直接的選擇對象,日系車就是Previa和Odyssey的對
壘。兩台車都具有相當好的賣相和配備。
Previa的設計,就像日本的子彈列車般,在台灣,一直都有它的消費族群在,也
一直是一枝獨秀。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而高階的Sienna由於是美規車型,台灣總代理權始終無法歸附到和泰旗下,市場
也一直沸沸揚揚2013,Sienna代理權將會由和泰奪下。
如今拍案抵定,美規Sienna仍然照舊由貿易商向北美經銷商取得車源引渡回台,
但批次數量也仍然受限於北美產地的產量,對Sienna有興趣的車友,也只能跑台
北2家貿易商下單排車。
(其他貿易商皆須向此兩家做產品調度來銷售,中古車價市場行情比較亂,其中一家
僅做新車引進的車型售價則相較固定,新車型大約200萬起跳,依美規車型配備差異
分階級定價。)
Sienna仍然是台灣北部地區接受度極高的產品,每在露營區中,總是能瞧見牠的
身影。
* 身形超過5米3的Sienna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而這多年的舞台競逐,本田終於引進了RV車型代表作-Odyssey

雖然不及5米3龐大身軀的TOYOTA Sienna,但與Previa對陣,顯然揭開了揚旗戰。


因為保養車時順便賞車,沒啥專業單眼配備,手機拍,照片品質不足請多包涵。XD
(更新美照補拍)
* 頂規同Accord 9 LED頭燈
Odyssey賞車試乘

* 頂規蜂巢大型水箱罩 + 環景前置鏡頭
不同於入門款的斯文扮相。
Odyssey賞車試乘

* 頂規前、後保擾流套件
兩側下方有定風翼設計,此設計延伸到側裙浪板、後保桿下擾流兩側裙角。
整合性相當高,視覺張力滿分。
原廠設計相當內斂,非原廠設計工作者,較難在法規限制下,逐年設計出中
心廠的設計手法。
Odyssey賞車試乘

含後保反光亮片。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 擾流後視鏡含帶狀邊燈
Odyssey賞車試乘

* 前雷達
Odyssey賞車試乘

* 軟骨雨刷 + 隱藏式前擋玻璃噴嘴頭設計
Odyssey賞車試乘

* 原廠配置YOKOHAMA - 215/55/17橫濱輪胎
Odyssey賞車試乘

* BSI盲點警示系統
比Accord 9僅單邊好,是雙側都有配置。
Odyssey賞車試乘

* 免持鑰匙感應門鎖
Odyssey賞車試乘



內艙雙前座配置-
Odyssey賞車試乘

* 簡潔俐落的內艙設計
此世代的HONDA內艙設計相當簡約。
Odyssey賞車試乘

* 寬敞的中央走道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 備胎藏置於雙前座地板下方
Odyssey賞車試乘

* 簡約整合型中控台觸控介面
HONDA從入門車FIT、City便已配置這樣高度整合的觸控介面設計。
觸控效果很優,比福特的觸控介面大好。
福特走微軟的系統設計,歐洲市場並不順利,所以在歐洲的福特車款配置,大
多改回傳統旋鈕式各種按鍵設計。
主要被詬病的地方,在於觸控判定誤差較大,大多的介面顯示是比較細的,常
會被誤觸或感應不良。
而本田的觸控介面則簡潔大方,在空調面板最常使用的各項觸控介面,相當圖
像式,觸點範圍也較符合人體工學,剛好是手指的觸碰面,不易產生誤觸。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 多媒體觸控面板
同上,也採用相同規格的面板配置。
Odyssey賞車試乘

* 排檔座中控台整合設計
為了加強中央走道的機能性,將排檔座整合到中控台上方。
過去,CR-V也是採類似的設計,最早的設計是將排檔結合在方向盤後方,但傳統
的貨車式盤體變檔設計,還蠻經常有誤入檔位的現象,尤其在緊急事故中,相當
不利於女性駕駛的市場,現在做這樣的整合演變是比較好的。
Odyssey賞車試乘

* 引擎啟動鍵
有在中控ABS木紋飾板上做了下沉設計,避免觸摸時產生不必要的高低段差,這都
是多年淬鍊下的汽車工程設計手法。
另外輔以鍍鉻飾圈,增加內飾件的精緻性。
Odyssey賞車試乘

* 高辨識性HMI人因儀表設計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本田的產品設計(另一項是座椅設計)。
他的介面相當圖像式,多數都以圖例來顯示,包括轉速表、油耗表、安全帶警示、
引擎啟動方式....等等,都有明確的圖例和提示。

大多數的車廠HMI儀表設計,則需要辨識文字為主、圖例為輔。
而本田則呈現相反設計,圖例為主、文字為輔,大大增加了辨識效果。

此項設計與軟體操作介面設計、電玩業的操作介面設計異曲同工。
之前也建議過Luxgen納志捷儀表如果要走電子圖面顯示,可以多參考Honda的此
項工程設計,是車界甚優的手法。
但Luxgen儀表,文字是真的超大顆,倒是相當適用於高齡車主。
Odyssey賞車試乘

* 助手席大型手套箱
深度蠻夠用,放置面紙盒應該都沒問題。
Odyssey賞車試乘

* 左右電動滑門(頂規雙側/入門款單側)
Odyssey賞車試乘

* 雷達啟閉鍵
Odyssey賞車試乘

*前艙內門板設置
Odyssey賞車試乘

按鍵排序
L/R為後視鏡左右邊切換,左邊圓形則為後視鏡電調收納。
圓形後視鏡圖例則為鏡片調整器。
接續於後的雙方型按鍵,左側為中控門鎖、右側則為車窗生將門鎖。
後為四窗控制鍵。(頂規為4窗防夾 / 入門為駕駛側)
Odyssey賞車試乘

-大面積木紋飾板-
Odyssey賞車試乘

紅色圈起處,是汽車飾板有做造型大面積變形轉折處。
通常就汽車工程設計面,會建議在設計上避免這種飾板造型做水轉印,在圈選處
會產生花色過度變形LO掉的窘況。
Odyssey賞車試乘

工程設計建議-
好的飾板工程設計搭配用料,會比較建議參考Mazda 魂動世代的最新工法。
除了ABS用料厚度加厚,另外就是做符合加工面質感的曲面設計,即使它是塑膠電鍍而成的
偽金屬飾件,多層次的工序處理加工和3D正向中心廠的A-Class 3G最高等級以上的設計,
能完美呈現出類金屬的頂尖質感。
在飾板搭接的底座處,也設計了較紮實的底座機構,所以飾板去壓按也相對比較緊實。
不論在觸覺、壓按、視覺...等等,都幾可亂真。

而NISSAN的內裝飾板,則是強在於飾板背面的NVH靜音工程的配置。
通常冷氣出風口、飾板後面,都會有避免塑膠件摩擦的絨布貼,加以阻絕內裝鍵摩擦產生的異音。
加厚玻璃厚度、飾板後面增設保麗龍或軟膠緩衝機構、增設吸音天頂棚、加厚地板隔音棉毯...
等等。
這是NISSAN工程上強勢處。
但NVH近幾年,包刮FORD、Mazda、Honda...等等,都持續的增加靜音工程研發,車子也
比較不像過去那麼的吵雜。
其中,Mazda在2014年底~2015年新車、改款車型,都做了相當多的革新。
車友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試開CX-5可以體驗一下NVH靜音工程的精進實例。


水轉印,Mazda也選擇了媲美高級進口車的多工序繁複性加工設計。
2015年式的CX-5中控台髮絲紋,能呈現出相當接近金屬的紋路,不是常見的一般水轉印花色。
底部又多了一道類似BMW / M-Benz的金屬鍍鉻霧面飾板搭接,精緻度不下於高級車的作工。
這部分的做法差異,是普遍國民品牌還停留在國產車級距用料、設計上的差異。
Mazda此世代的強盛,也在於這些細節上已然跨階進入到另一個殿堂。

不過,Honda的座椅設計則較為高端。
是國民品牌中少見十分符合人因工程的高端設計品。

CX-5 2015年式內裝飾件範例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回到本田Odyssey-
* 雙前門板內建飲料置杯槽
Odyssey賞車試乘

* 類金屬出風口飾板/搭配鋼琴黑烤漆
出風柵欄旋鈕,有止滑菱格設計。
附有皮革縫線壓花設計,相當精緻。

可與上圖CX-5冷氣類鍍鉻霧面飾板加以比對,可以觀察出我上述所提的塑膠
轉做類金屬的質感差異。
Mazda的仿金屬飾件,做得相當到位,用看的用摸的,都很有金屬沖壓的造型
用料觸感。
而一般的國民車,就會是比較呆板的平面,或方格造型。
工程師如果沒經常接觸高階車款的作工用料,即便我們設計師設計款型給他,
他也無法正確體會出1R與3R圓角的差異,就跟普羅大眾走馬看花是一樣的。

但內行的車業高端人士,會對這些細微的設計相當敏銳。
通常擔任產品設計總監的專業經理人,得引導較資淺的工程師分辨固中差異。
才能逐漸提升產品的精緻性。
Odyssey 2015年式
Odyssey賞車試乘

CX-5 2015年式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如何倒出與金屬沖壓相同的R(圓)角,和控制加工紋路走向,預防變形率,
會是設計總監最需要控制的經驗處。

* A柱三角窗
與FIT一樣的前三角窗設計,避免A柱範圍過大遮蔽視線。
FIT III這位置的風切聲噪頗大,與後視鏡位置產生多重渦流,造成高速行駛
比較大的共振異音,不知道Odyssey高速行駛下是否有相當的改善。
Odyssey賞車試乘

* 多功能方向盤(含換檔撥片)
另外一項個人很喜歡本田的設計 - 按鍵類、功能鍵組。
本田的按鍵,倒了比較好的R(圓)角,一般車廠大多是1.5~2.5R,邊邊比較銳利,
本田的R角比較大,手指觸摸不易產生不適感。
在則,本田會在各類案件上施作消光霧面防滑處理,觸感頗類似高級車選配的
Alcantara 麂皮質感,觸感實屬上乘,一般國民車沒有這樣的水準。
在音響、定速圓形鍵,背部也有施做了不亞於日本電玩機的搖桿控制鈕回彈力與觸感。
整體質地相當優異。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左側音響控制鍵-
Odyssey賞車試乘

右側定速控制鍵-
Odyssey賞車試乘

左下藍牙通訊控制鍵
Odyssey賞車試乘

* 中控台下方電裝擴充槽
Odyssey賞車試乘

* 中控台下方零錢槽平台
Odyssey賞車試乘

* 中控台下方雙前座隱藏式收納置杯架
Odyssey賞車試乘

* 大面積電動天窗
Odyssey賞車試乘

* 車室後視鏡 / 吸頂燈組控制鍵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 前艙對話後視廣角鏡
Odyssey賞車試乘

* 8向電調駕駛座椅
Odyssey賞車試乘

* 助手席手動調整座椅
雙前座的座點蠻高的,從座椅底座高度便可德見。
實際的駕乘座點視野部會太差。
Odyssey賞車試乘

* 頂規二排座艙私密遮陽簾
Odyssey賞車試乘

* 二排座艙側滑內門板設置
側滑門內門把手,輕觸拉動即自動開啟,外面把手操作亦同。
關閉也採相同方式,外把手拉動即自動關閉。
但記得確認人員已乘坐定位,切記巡查一下小朋友、乘員是否會與肢體產生干涉,
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下方也有一置杯槽設計。

B柱配有輔助握把,也是很貼心的設計。
Odyssey賞車試乘

* 二排座艙人因工程休息踏板設計
Odyssey賞車試乘

* 二排座艙進出低門檻踏板
Odyssey賞車試乘

* 二排座艙VIP紓壓工學座椅
頂級的享受在這裡。
豐富的多功能座椅調整,兩座椅中間有人員走道設置。
Odyssey賞車試乘

兩座椅中間側拉桿可做肩頸部椅背調整。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座椅外側前半部-
上拉桿為座椅前後調整器。
下拉柄為座椅前端腿靠支撐調整器。
Odyssey賞車試乘

座椅外側後半部-
上拉桿為座椅椅背調整器。
下拉柄為第三排座椅收納後,二排座椅中間橫移靠攏調整器。
靠攏後,在用上圖的前、後調整拉桿將二排推至底部,可為VIP紓壓座椅做最大傾角模式。
在這兩張座椅一躺,應該真的安穩睡到自然醒。
小家庭戶外露營,不用營帳、營包,這車也快通通包了!!
Odyssey賞車試乘

* 二排座椅腿靠
Odyssey賞車試乘

* 二排座艙椅背傾倒拉柄
便利第三排乘客進出。
Odyssey賞車試乘

* 二排座椅椅背可傾倒前挪移
同上,方便第三排乘員進出。
Odyssey賞車試乘

* 二、三排頂棚空調出風口(頂級款為雙區恆溫)
冷房效果應該會很不賴。
冷空氣向下,設置在頂棚上方的出風口會更有利於冷房。
Odyssey賞車試乘

* 二排頂部雙區恆溫空調面板
Odyssey賞車試乘

* 側滑門下方防水、擋泥膠條
門緣下方多了這一道,讓整個門檻變得十分乾淨,是相當好用的工程設計。
Odyssey賞車試乘

* 滑門結構
Odyssey賞車試乘

* 電動滑門警示標語
清楚載明滑門使用注意事項。
Odyssey賞車試乘

* 第三排座椅寬裕
170cm成人乘坐也有一般房車後座的舒適性。
寬度頗有餘裕、全7人坐少見的第三排膝部空間良好的車型。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 第三排飲料置杯槽
深度不差,不會像許多第三排杯槽過淺,寶特瓶很容易翻落。
Odyssey賞車試乘

* 第三排座艙置杯槽 / 座充處
左方為置杯槽 / 接電座充處
Odyssey賞車試乘

右方為置杯槽 / 小物槽
Odyssey賞車試乘

* 側簾幕式氣囊(涵蓋第三排坐椅處)
這是挑選三排座椅車型相當重要的安全配備之一。
Odyssey賞車試乘


後尾門設置-
* 後尾門內握把(似乎會有電動尾門的預留鍵位置)
Odyssey賞車試乘

* 後尾門夜間燈
Odyssey賞車試乘

* 後尾門絞鍊座
底部採強度較好的雙鎖頭設置。
Odyssey賞車試乘

* 尾門板排水孔橡膠墊片 / 大型緩衝頭墊
Odyssey賞車試乘

紅圈為排水孔位導水緩衝墊,可以避免開啟時水柱澆灌頭頂。
Mazda、Ford...等車系也有這樣的設計,這世代以來,一些造車小地方也越來越嚴謹。

藍色圈為大型緩衝頭型設計,可以有效延長尾門挺桿壽命。
Odyssey賞車試乘

* 後廂車身焊接處結構
Odyssey賞車試乘

* 鈑件搭接處輔以板金膠
中古車便是要仔細看這些鈑件處來確認是否遭受過撞擊復原。
原廠的打膠都會很漂亮,遭受撞擊後都是人工打膠,幾乎都會亂塗一通,都能
看得出手法和復原跡象。
Odyssey賞車試乘

* 鈑件結構摺
與車體安全有關的鈑金摺結構。
Odyssey賞車試乘

* 第三排乘坐後行李箱容積
即便第三排乘坐,後行李箱算相當深,容積大約400公升以內。
如果將第三排收納後,行李箱容積進一步可擴充至2~3倍以上容積率不等。
(視第二排推挪位置而改變行李箱容積率)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 第三排座椅收納平整化模式-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紅色拉條處有卡扣,用來固定第三排座椅。

每一個操作椅背處都會有貼心的圖例示範。
Odyssey賞車試乘

感謝Chujy朱大的神攝,立馬把我手機拍的垃圾照片全砍了!!XD


補充選料說明 :
* 合成皮革選料差異
比較好的合成皮革選料,以手指壓按,摺紋會比較大,觸感一體厚實感強。
大部分全三排座椅的皮材選料都很優異。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椅背皮材、泡棉厚實,壓按觸感極佳。
Odyssey賞車試乘

頭枕用料也相當優,皮面的觸感,頗能帶有高級進口NAPPA皮革的觸感反映。
以合成皮質來說算蠻好的。
Odyssey賞車試乘

椅背肩部中間段的皮材則比較薄,選料稍差一些。
手指壓按會產生很多類似垃圾塑膠袋的細小摺痕,觸感會呈現較薄,較沒其他位置緊實
的質感。
通常年久後,最容易磨破皮或變質硬化的皮面,就會是這些地方的較差的用料、和大腿
經常摩擦處會先龜裂。
Odyssey賞車試乘

雙前座中央扶手也是細紋紮實度比較稍差的選料。
Odyssey賞車試乘

但最差的質料,都還是有一定的水準。
國產車我看過更糟糕的! 不提也罷!!XD

* 門板扶手及門內皮革飾板
採用傳統泡棉 + 皮革搭接,整體表現沉穩、洗鍊。
Odyssey賞車試乘

Odyssey賞車試乘





頂級型多了不少配備,我相信很多媒體都做出詳細的增配差異表出來了,這邊
不在贅述。

本田最令人讚賞的,除了良好的外觀設計,強在它的人因工程座椅及機能表現,
HMI儀錶板,也是一絕,非常圖象式,清晰易於辨識資訊,在AI設計上相當強勢,
不輸電玩業講究的介面操作哲學。

座椅包覆和泡棉的支撐及舒適性,相當服貼,即使第三排,170CM成人坐進去,
並不會侷促,空間開闊性極佳,不亞於正常的2排座椅設計。
第三排收納後,將第二排座椅推到底,便是VIP的享受,除了二排座椅沒有電調外
,豐富的坐椅機能變化相當強,有腳托,二排紓壓躺坐模式也有頭枕連同肩背的多
段可調功能,在座椅的設計變化豐富性,是這台車相當高竿的工程表現處。







*
無車頂架鎖附設計。
目前似乎只能以裝載橫桿來搭配車頂裝備。





短程的市區路試,懸吊蠻Q的,不會軟,路面吸收碎震能力優,有不錯的底盤硬
底子,加速性能表現很有本田高轉速的風格,油門反應迅速。
是一部操駕也很有樂趣的少數RV車,不會讓駕駛人感覺自己只能是個司機,會很
樂於與這部車融為一體,樂於享受操駕趣味。

要從Wish / Mazda 5進階升級到更大尺碼一些的中大型MPV,這款車在機能表現
上,實際賞車試開,能強烈感受它的產品競爭強勢處。
在乘坐表現和操駕表現,有很TOP的水準,加上Previa已屆臨大改款,算一算,
大約最快2016年底才會導入台灣,正常應該會是在2017才能得見,現在遇上Odyssey
,相信壓力會感受相當大。

但兩車呈現上略有不同,Odyssey較著重務實面的表現,成車內外的設計,偏重
於選料、機能結構的工程面。
Previa則是較為精緻,造型相當科技前衛,內裝質感也偏向VIP商務頂級艙型設
計,造車風格迴異。

個人真的蠻喜歡Odyssey的坐椅乘坐表現,坐起來,就是能讓人感覺椅子像是為
人體量身打造,通常各家品牌的車,則是偏向乘員需適應一下不同廠牌的座椅設
計。這真的蠻屌的。

不知道納志捷的內裝工程團隊,秦無荒經理們會不會有興趣研究一下這台車的坐
椅,來進一步改善Luxgen的座椅結構和泡棉、皮材選料。
這是真的值得內裝工程開發同好們好好研究的一款好產品呀!

Odyssey賞車試乘



以上此賞車正式告一段落。
感謝朱大協助辛苦拍攝。


























文章關鍵字
樓主保養車還晃了真遠到展示中心賞車
牛鬼蛇神職場小丑

f1saftycar wrote:
樓主保養車還晃了真...(恕刪)


其實也不遠啦!
附近!

先跟買車的業務朋友預約好了,所以車子丟保養廠,
有業務朋友接過去!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其實也不遠啦!附近...(恕刪)


只能推了 福大換帳號了@@
Yeti ASR-5 Commencal Meta AM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跟朱大在逛一次展間,多拍些像樣的照片再來補圖。XD


被點名了, 偶可以只要躺在後面睡覺就好嗎?這是最好的示範阿.

My blog : https://chujy.pixnet.net/blog
JABVince wrote:
只能推了 福大換...(恕刪)


XD只能換新帳號~砍掉重練!

2010年停權,本田、福特、各車友蓋大樓,小弟非常感激大家!
但低調點好!
也沒啥好爭,客隨主便,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就像各家車廠,文化做事方式各自不同,總不能跟本田做案子開發產品,
卻跟本田商品部說Luxgen的流程是怎麼跑,屆時人家會直接吐槽說我
們又不是納志捷(舉例)。XD

入境隨俗,畢竟人家是薪聘的,不能用自己的邏輯去套在別人身上,找人
家麻煩,這樣不好啦!

這是日本最新款的嗎?
台灣市場不是都是別的國家下架商品
才輪到台灣上市
牛頭牌的RX4 輪胎背後箱蓋上的不也是如此!!

chujy wrote:
被點名了, 偶可以...(恕刪)


他第二排座椅,真的會很好睡!XD
UP8878W wrote:
這是日本最新款的嗎...(恕刪)


是本田最新的第五代~
不過日製進口的導入時程,通常台灣都會比海外新車發表晚約8~10個月。
能像和泰以在台灣的通路背景資源向日本爭取到RAV4台灣全球首發,目前似乎只有RAV4是異數。

Mazda的日製進口導入也算相當快速了。

Odyssey應該是經過長久的評估,今年才正式導入台灣。

說真的,台灣的車市總量,最高峰,也就一年50萬台。
但本土國產、進口的品牌車型和產品則超多,餅畫一畫,地盤圈一圈,和泰一年是戰吞掉3成多、
日產1.5成、其他幾家分一分,僧多粥少,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會產生一些產品的排擠現象。

以進口身分來說,Odyssey算賣得很好,現在下訂,都得等大約2個月。
福特野馬更猛,得等4個月,50周年紀念版的引進配額,連廣告都不太需要打就已經受訂盡謦,
大家買車變成領號碼牌排隊等。

至於日本車是否能給最新料,通常,日本好料都是鎖在日本境內是眾所皆知的。
但近年,日本也漸漸開放不少產品能外銷。
市場有在變化。


慢慢更新拍攝的照片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