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3228 wrote:
發現C柱的板金好像很軟,2支手指頭就能將它內壓進去,


外面的鈑金不重要,
裡面的鋼材才是重點...
奇怪勒 這事件的撞擊力道已經超過任何車款可以承受的力量

拿雙B來講也是一樣撞爛 但這樣就可以表示TIIDA安全性不輸給雙B了?

其實造車的安全性最好要比照歐美日的安全系數標準

因為別人當地售價也沒比較貴 台灣車廠就是坑爹的

較貴的售價被坑了安全性還來護航

真不知這些人到底是消費者 還是業代

如果是消費者 還真的沒必要為車廠說話

你們是吃飽太閒嗎? 許多人看不慣車廠忽視安全性但卻越賣越貴

還真有夠盲目 不想開安全的車子 別人想阿

國產車鋼材用料與主被動安全比不上歐美日

但售價卻是沒比較便宜 還更貴 一直護航 永遠沒有便宜安全的車子

就算有安全的配備 也讓你看的到吃不到
這事件的撞擊力道已經超過任何車款可以承受的力量







35噸大卡車,不是3.5噸...請問35噸的大卡車頭都受傷了...3.5噸的小貨卡會贏XC90這類的公路坦克?

當時時速約80~90km/hr,因前方車輛緊急煞車我也跟著緊急煞車,導致後方砂石車煞車不及而追撞,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是車上的WHIPS 頸椎撞擊防護系統即時作動,致使我感覺到撞擊力道被吸收,這是我覺得最值得的地方,因為後方上尾門是玻璃纖維(據說是是為防止尾門因撞擊而傷害後方乘客而設計)所以必需整個更換,整體維修費用約20萬,因雙方都有保險,所以費用由對方保險公司理賠。


雷曼兄弟 wrote:
奇怪勒 這事件的撞擊...(恕刪)
billandcs wrote:
這事件的撞擊力道已經...(恕刪)


先生..你車子是在閘道上被撞的,且是在同向行進間有剎車的情況,速度是會快到哪去? 撞擊時的力道是會比這台Tidda受到的強多少? 你說80~90km/h行進遇緊急剎車,後方只是剎不住,況且是在行進間推撞,兩者撞擊更要用減號來連結,撞到你時的速度v算一算頂多20~30 km/h而已
動能等於速度的平方,質量雖然也有關係,但重點在速度,3.5頓貨卡的速度只要多10公里,撞擊力道就比這台35噸大車撞你的強度多10倍,以樓主發表這個情況來看,當時的撞擊力道比起你這台volvo遇到的大概是數千倍以上....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情況也可以拿來比,真夠無聊..
一直在那邊秀一堆其他車禍圖,每種車禍速度,質量,撞擊角度,加速減速與否,上下坡度與否,車子是否翻轉,道路摩擦係數差別,推撞後前後阻力及滑行距離差別,全部都不一樣,任何一個係數只要有一點差異,整個撞擊結果就不一樣...這些是有什麼好比的? 看到這些文,真是夠了!!

還有,Tiida安不安全,關volvo啥事? 買得起volvo還沒啥感覺的人會去買Tiida嗎? 也無關幫不幫車廠說話,政府不作為,沒安全測試數據,一般人是懂得怎麼去看嗎?

此外,無關開什麼車,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會遇到嚴重車禍,有的人三不五時就常常遇到,雙B一A一樣有撞爛的狀況,一般國產車也有車禍全身而退的情況,一切都是機率問題,安全係數高的車頂多撞爛的機會低一點,但在真正狀況時,這個安全系數也只是眾多參數中的一環,在超高速危險狀況時,這個安全係數的影響也只是微小的差別而已..

老實說,管你雙B一A,是volvo還是Tiida,誰會想要遇到車禍? 與其在那邊比誰的車子耐撞,不如多燒香拜佛,還比較實際點!
Visitante wrote:
Tiida幾乎靜止被...(恕刪)


如果歐洲測試是如此,但代表的64km/h也是安全極限..超過這個值難保車內乘客不會受到傷害..
假設此情況與測試的質量相同,如果改以這台Tiida遇到的這情況,以104km/h撞擊測試的話,撞擊力道就是這64km/h測試標準的40倍... (之前算錯,已修正)
billandcs wrote:
這事件的撞擊力道已經...(恕刪)


如果你是在靜止狀態被後面這部大卡車以八九十公里時速撞你,連後玻璃跟塑膠燈殼都沒破喔,還超出任何車輛承受的極限,一想到這句話就更令人噴飯....呵呵.

無敵神車了,連塑膠燈殼都撞贏鐵板了,真的太神了,頂禮膜拜....大家快去買吧。

sorry不是愛酸你,是實在是很好笑....
這位大哥的VOLVO 極有可能在撞擊瞬間車子有往前推

而車子也無壓在兩台車輛的中間 或是前方車輛 也是往前推

以至於撞擊力量消散掉了 最重要的是大卡車有煞住

如果完全沒煞車椅80~90KM時速撞上靜止車輛 絕對不可能會只有這丁點程度的損毀

TIIDA的影片是幾乎靜止狀態被後方以時速100公里的3.5頓追撞

外國國車子受測 時速60KM撞完全靜止不動的牆壁 都爛成那樣了

80~90KM 還真的是有夠神喔 一樣是唬爛不打草稿

光用想像就知道車子靜止不動 被80~90公里的35噸卡車撞到

絕對不會是照片中的這種情形 全世界找不到 只有台灣找的到喔

Eairjustin wrote:
如果歐洲測試是如此,...(恕刪)


美國的IIHS測試標準是,
前撞時速64公里/HR
測撞時速50公里/HR
後撞時速32公里/HR

要通過後撞時速32公里/HR,且拿到GOOD,應該不難吧,
是不是該提高標準呢?
Eairjustin wrote:
動能等於速度的平方,質量雖然也有關係,但重點在速度,3.5頓貨卡的速度只要多10公里,撞擊力道就比這台35噸大車撞你的強度多10倍...(恕刪)


錯很大, 這裡要算的是動量 (P=mv), 不是動能 F=(1/2)*mv^2
所以質量跟速度佔的比重是一樣的

高中考題複習一下
------------------------------------
司機駕駛質量為 1500 公斤的汽車,以 20 m/s速度正面撞擊牆壁,若車頭遇撞時扭曲變形,且經過 0.5 秒後汽車才減速停止,則牆壁在這段時間內對汽車平均作用力為多少牛頓?
(A) 45000 (B) 60000 (C) 90000 (D) 180000 (E) 360000。
【答案】:(B)
【解析】:衝量=動量變化 FΔt=mΔv Fx0.5=1500x(0-20) F=-60000N
------------------------------------
chian wrote:
錯很大, 這裡要算的...(恕刪)


Ok, good, 感謝糾正...高中物理離我有點遠了,的確第一運動定理跟第二運動定理我搞混了...
不過以樓主po的tiida跟這位volvo車主車體所受的P,差距還是很大的.雖然未知數不少,難以比較計算,不過光以速度論,車體遭受的P還是多了好幾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