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已刪除.........-------------

圖文已刪除.........-------------

may313 wrote:
請問!你~被敲過?還...(恕刪)


你講話可以不用那麼激烈,如果連量感都判斷不了我也

原PO已經把圖拿掉了,目測原始沒內鐵的保麗龍的厚度約比有內鐵的還厚了3分之1左右

車用的一般是高密度的保麗龍本來就真的很硬,硬度上比不過內鐵也是事實

不管內鐵跟保麗龍,主要都是要拿來擋低速衝撞的,也就是都要拿來潰縮的

一個靠材質吸震力,一個靠潰縮腳

除了成本因素之外,心理層面還是占得比較大


說實在話那根內鐵也真夠沒存在感的,頂多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Amduscias wrote:
你講話可以不用那麼激烈,如果連量感都判斷不了我也


不是針對你啦!只是越寫越順~就這樣了
非常客觀...

比較有爭議的是5+2座車型, 例如Wish, Mazda 5, Grand livina...

這些車的第三排車身剛性不足, 因此有加防撞樑的聲音, 但效果如何不知...


cbillgates wrote:
防撞樑 是在低速撞擊時 減少 車身的損害。例: 倒車撞到保桿,只要修保桿就好。當然有的話 會比較好,不過被高速從後面撞擊時,防撞樑作用就不是那麼大。

高速撞擊時,車身整體框架的結構 及 座椅及頭枕的結構就有影響了。因為後方高速撞擊時,頸部容易受傷。


參考資料:

http://www.worldauto.com.cn/content/zznrml/201107/NCAP/CCFZLDSH.pdf

http://auto.ifeng.com/roll/20130605/862622.shtm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