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連兩週我們跟大家分享了兩款高人氣日系MPV車款之後,這次同樣是來自日本的試駕體驗,特別的是這回主角是歐規Nissan Qashqai,而且還是品牌旗下首輛搭載第三代e-Power動力技術的全新車款;雖然總代理裕隆汽車尚未正式公布2026年新車引進計劃,但我們推測全新Qashqai現身台灣市場的機會相當大,在此之前先來認識這款新車以及新世代e-Power動力系統有何特點吧!
錯過之前日本試駕報導的網友們,可以先來回顧一下:
Toyota Noah Hybrid 日本試駕|最接近台灣市場的此刻、是否有望成為MPV界的神車
Nissan Serena e-Power 日本試駕|Noah的強大競爭對手、全能表現更勝一籌

台灣消費者對於Nissan Qashqai可能有些陌生但也有點熟悉,其實早在十幾年前,Qashqai就一直被放進裕隆汽車評估引進的名單之中;但後來引進了血統相近的Rogue,而X-Trail也與Qashqai使用相同的CMF模組化平台,所以Qashqai雖然沒有正式引進過台灣市場,但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本車的基因;而Nissan目前在台灣市場所引進的產品中,雖然仍以X-Trail這輛中型SUV為銷售主力,但仍欠缺車身尺碼較緊湊的CUV車款,或許有人會說Kicks可以上場應戰,但無論產品世代或是實際規格,其競爭力還是不及Corolla Cross、HR-V等車。
我們本回試駕的Nissan Qashqai為2021年發表的第三代車型,並於2024年推出小改款版本,車身尺碼為車長4425mm、車寬1835mm、車高1625mm、軸距2665mm,整體車身尺碼與Corolla Cross相近,Qashqai也在今年初追加第三代e-Power動力,也是Nissan車系中首度採用此動力系統的車款,今年東京車展推出的全新Nissan Elgrand,以及北美市場的Rogue,也都會搭載這套第三代e-Power動力系統。

試駕之前先進行產品簡報,也提到關於e-Power動力系統的發展現況;可以看到日本還是e-Power產品的主要市場,而北美市場則是從2026年開始就要開始引進e-Power車款。

從簡報中可以看到三種與電能相關的動力系統結構圖,而e-Power系統與常見的Toyota油電系統差異之處在於e-Power系統的引擎不提供動力而是作為發電使用,並可提供更為直接的動力輸出表現;而對於充電設施尚未完全普及的市場,e-Power系統也不會有所謂的里程焦慮問題。

Nissan Qashqai所搭載的第三代e-Power動力系統,其最大差異在於所搭配作為發電用的內燃機引擎從先前的1.4升三缸自然進氣引擎換成1.5升三缸渦輪增壓引擎,並導入模組化設計的五合一動力輸出單元,整合電動馬達、發電機、逆變器、減速齒輪、增速齒輪整合於一起,除了發電用內燃機的效率提升之外,電動馬達的動力輸出也增加11kW,藉此可提升燃油效率,亦可降低車輛行駛時的機件運轉噪音。

接著來到試駕場地,初見到第三代Qashqai小改款車型就會覺得外型設計充滿歐系風格,向引擎蓋兩側延伸的LED日行燈同時結合方向燈功能,為車頭外型注入鮮明的運動感,大面積水箱罩像是武士穿戴的鎖子甲,三角形頭燈則是巧妙地與水箱罩結合,給人的第一眼印象十分深刻。

內裝設計與X-Trail的鋪陳方式十分類似,試駕車為高階的Tenka+版本,因此可見到麂皮飾板以及菱格紋皮革座椅的配置;由於Qashqai仍屬於車身尺碼較為緊湊的CUV設定,車內空間屬於一般水準,大致上與中型掀背車差不多,實際坐在駕駛座的視野感受比一般掀背車高一些。

排檔座採用線傳式設計,操作方式與X-Trail e-Power相同,比起我們上回試駕的Serena e-Power按鈕式設計,操作邏輯較為清楚,另外可以見到駕駛模式、電子式手煞車、純電模式等功能操作按鍵。此外,排檔座面板總算不是一般常見的烤漆面板,而是採用具有印刷紋路的霧面式樣,加上周圍還有類麂皮材質包覆,整體質感可說是相當出色。

12.3吋數位儀錶的顯示表現清晰,作動時的順暢度也不錯,另外可以看到左側為電能輸出百分比,可以清楚掌握車輛動力輸出或是回充狀態。

中控台螢幕也採用12.3吋規格,內建Nissan Connect車載系統,亦可無線連接智慧型手機獲取更多延伸功能,同時也有環景、底盤透視等便利功能,下方同時設置實體按鍵可以操作一些基本功能。

下方還可以見到雙區恆溫空調系統,而且也能透過實體按鍵進行操作,雙前座配置了座椅加熱功能。中控台下方還配置了無線充電板,當手機進行充電時,上方的指示燈會亮起,是一項貼心的小設計。

後座空間表現以CUV車型的標準來說已經夠水準,加上後座地板中央也沒有明顯的隆起,實際乘坐足以提供小家庭使用,後座也配置了空調出風口;此外,可以發現座椅以及車門飾板的細節處理也不錯。

回想起我過去試駕e-Power車型的經驗,從第一代技術推進至第二代技術時,其實已能感受到其進步幅度,像是引擎啟動發電時的頻率,或是行駛時的細膩度,上週我們分享的Serena e-Power車型(搭載第二代e-Power技術),整體表現已經讓人滿意。
而這次試駕的Qashqai則是利用專為e-Power動力系統開發、效率更佳的1.5升渦輪增壓引擎,能藉此降低高速行駛時的引擎轉速,加上原廠指定機油為低黏度設計,使得運轉阻力降低,亦能降低噪音以及節省油耗;而在實際行駛上路時,可以發現引擎啟動頻率更低,更能感受由電能驅動的順暢線性加速過程,相較於舊世代e-Power系統會在行駛時出現突兀的引擎運轉聲浪,搭載第三代e-Power系統的Qashqai,其實際駕駛感受已經很接近純電車款。

這套e-Power動力系統的最大動力輸出為190ps、33.6kgm,對於CUV設定的Qashqai而言性能表現可說是游刃有餘,0~60英里加速成績為7.9秒,同時還具備22.1km/L的平均油耗表現,若對照台灣消費者較熟悉的Toyota油電動力系統多以節省油耗為訴求,Qashqai e-Power則是在節能之餘又能享受出色的性能表現,加上其運轉精緻度以及行駛舒適度的進步都比上個世代的e-Power車款來得有感,是一款令人刮目相看的新世代Nissan跨界休旅車款。

Qashqai的車尾造型就沒有車頭來得搶眼,但仍具有鮮明的Nissan家族風格;而本回試駕車採用相當吸睛的「Fuji Sunset Red」塗裝,若Qashqai能順利引進台灣,我強烈建議可以將此車色列為首選!

本回除了試駕引進台灣機率相當高的Qashqai之外,讓我感到興奮不已的還有眼前這兩輛Nissan當家性能跑車GT-R以及Fairlady Z;無論你是車迷、電玩迷還是動漫迷,相信能在許多報導及作品中見到這兩輛經典車款的身影,而有著「東瀛戰神」稱號的GT-R,在2007年推出R35世代之後,直到今年停產之前的這段期間雖未推出大改款車型,卻也不斷強化其戰力,如今可以再度試駕體驗GT-R,真的像是在夢境一樣讓人期待。

Fairlady Z是Nissan最具代表性的跑車產品,初代車型自1969年問世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現行車款為2022年推出的第七代車型,長車頭搭配斜背式的造型致敬了第一代車型的設計。

相較於GT-R較為高昂的售價,Fairlady Z在日本當地售價落在600~700萬日幣左右(Nismo車型不在此限),可說是相對親民的一款性能跑車,尤其是經典的車身外型,加上充滿故事的背景沿革,很難不讓喜愛日系跑車的車迷在第一眼就愛上。

車內的三環儀錶,喚起車迷們對於1990~2000年代日系跑車「標配」的記憶,全車充滿了經典元素,也讓我這名中年熟男喜愛不已,但如果體格比較壯碩的人坐進Fairlady Z還是比較吃力些,試駕一陣子後就覺得似乎GT-R比較適合我。

車側造型是我認為本世代Fairlady Z最美的地方,這次試駕車型搭載了3.0升雙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405ps、48.4kgm的最大動力,除了優異的加速表現之外,靈活的駕馭感受也是讓人愛不釋手的原因之一。

推出至今將近20年的GT-R,期間我也曾經試駕過好幾次,而本回試駕的Premium edition T-spec正是GT-R的最終版本,擁有570ps、65kgm的性能實力;即使GT-R的大致輪廓仍保留2007年問世時的設計風格,但老實說現在看起來不會顯得老態,我想這就是車輛設計的高明之處。

本回試駕的GT-R Premium edition T-spec在許多細節處理上更為精緻,包括搭載的VR38DETT雙渦輪增壓引擎本體加上刻有工匠姓名的金屬牌,同時還配備RAYS鍛造輪圈以及Nismo複合式陶煞系統。

回想起第一次試駕GT-R的時候,變速箱銜接還有些卡頓,如今的換檔感受以及加速順暢度都比以前好了許多;雖然現今許多電動車的零百加速動輒3、4秒的表現,但當初R35 GT-R問世時,除了具備優異的加速表現,亦能在紐柏林北賽道挑戰圈速的過程中展現其操控實力,能將動力性能、駕馭極限甚至是對於造車工藝的追求,能將這些要素集結於一身,才是經典跑車應有的條件。
感謝分享&介紹,明年車市精彩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