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於www.priusclub.tw。將持續記載家中新購三代prius的駕駛、乘坐、油耗、保養、維修、改裝等相關記錄,以茲作為想要進一步瞭解prius的網友之參考。歡迎對上述各項度有疑問或建議的網友參與討論。但「請勿」在本討論串論辯prius價格問題、購車人明智與否問題、價格價值比問題、日系歐系等與本主題不直接相關、且易引發無謂「喧嘩」之議題。
2009-08-06
原訂8/7交車,但由於颱風來襲,因此提前在8/6交車。
之前不曾碰過具備keyless功能的車款,因此還稍微花了幾分鐘對這套系統進行瞭解。簡言之,這套系統可以讓車主「在鑰匙帶在身上或身邊時」,不論是在車外上鎖車門、解鎖車門、或者啟動prius,都完全不用真的去動到鑰匙。要鎖門時就在門把上的標記處按一下,要解鎖時就在門把內側輕拉一下,要啟動車子就直接按power鍵。要說方便嘛……不用找鑰匙孔、不用把鑰匙從皮包裡找出來,或許多少是便利一些吧……只是對我這慣於將鑰匙掛在腰際的人而言,我覺得差別不大;反倒是因為這款「智慧型」鑰匙要用水銀電池,叫我有點在意萬一出門在外恰巧鑰匙電力用盡,會不會突然變得麻煩?
為了安置toyota送的腳踏車,後座椅背必須放平。和2002―2008年款的mazda6相比,後座椅背放平的機制比較麻煩一點。Mazda6在行李箱兩側伸手可及之處置有「快倒」拉柄,只要輕拉拉柄,椅背就會自動往前躺平。Prius無此機制。要放平後座某側椅背時,必須「按住」該側的椅背釋放鈕,然後「自力」將椅背往前壓。當然實際使用差異不大,但以便利度來說,確實是mazda6略勝一籌。
要離開營業所了,先試著設定一下GPS。以我用慣Garmin 2610的人來說,toyota這套導航系統的目的地設定介面一時間頗為不慣。選擇以「地址」方式設定目的地時,首先要選擇縣市別;選完縣市之後很意外地發現沒有「鄉鎮區」的選擇或輸入介面,而是直接跳到「道路」的選擇――是選擇而非「輸入」――介面;它的選單排序似乎是按照注音排列,而我摸索了幾分鐘後卻沒有發現我要找的「中正路」,因此最後只好把地圖畫面拉到我的目的地所在,並點選畫面直接設定為目標。或許這是習慣問題,但我印象中五年前入手Garmin 2610時,它的操作介面幾乎讓我馬上就能上手……看來專門作導航的公司所出的機子,果然是有其專門之所在啊……
營業所的停車場頗為侷促。要離開還得先重複兩次倒車――前進、調整車頭方向動作。這時發現prius在這種極低速狀態下,方向盤的輔助力道以我來說實在有點太大,大到彷彿用手指就能轉動。所幸真的行駛到馬路上、以中高速行進時,其輔助力道就減輕許多。雖然仍顯得略微輕手,但尚稱「安定」。
上路了。原本計畫要先購買圓形的廣角鏡貼在兩側後照鏡上,但因為提前交車而未果。不過prius的原廠後照鏡設計得倒是不錯:不僅在駕駛側配備了廣角鏡面,同時後照鏡面不僅夠大夠長,而且在偏外側處還有些向下延伸。以原廠的後照鏡組而言,我覺得死角算是少的了。
我開車幾乎都開空調,另外也習慣在一般狀態下設定為室外進氣,而在車陣中、或在特定車款後切換為室內循環。Prius從二代起就具有方向盤快捷鍵切換室內循環/室外進氣的機制。只不過,三代儘管也有此機制,但儀表板上卻「不會」顯示目前為循環或進氣狀態。運轉手得低頭看空調顯示面板或者按鈕才會知道當前狀態,算是一個小小缺憾。
衛星導航一路上會以「女性聲音」提供駕駛引導。如果駕駛沒有按照它所設定的路線行進,它會重新規劃路線,但不會提醒駕駛『偏離航線,重新規劃中』,而只是直接叫駕駛在接下來的『前方500公尺右轉』。另外,現在不管是Garmin或者Tomtom的機子都會播報路名,但prius的系統於此卻付之闕如……只能說,術業有專攻……
行車時車室內的安靜程度尚可,但稱不上寧靜。輪胎滾動噪音不至於大聲或吵雜惱人,但會形成一個固定的背景噪音――個人感覺:整體隔音差不多是和2004年款mazda6類似的等級。在高速公路上雨勢偏大時,還會聽到似乎是從B柱傳來的水滴(流?)聲,不曉得這是……
自動防眩後視鏡是個不錯的配備。當後方來車頭燈過於耀目時,防眩後視鏡會自動把整個後視鏡的畫面調暗,看起來會變得帶有些綠色調,但確實就不會覺得後車的燈光刺眼。
自動雨刷也是個挺炫的裝置。系統會自動調整雨刷掃動的速度和頻率。不過個人覺得,人腦還是比較聰明、比較實際。另外如果將其敏感度調到「高」的話,雨刷可能會掃動得有點神經質……
定速系統看起來雖然和二代prius相同,但實際上略有差異。在二代prius上,一旦速率低於40 km/h,就得重新設定。到了三代,只要定速系統沒有關閉,按一下reset,就能恢復前一次設定的速率巡航。
在雨天中開著全新prius南下,其整體操控個人覺得至少至少也稱得上穩定,車身晃動也十分「不」明顯――實際上我個人回想不出來有什麼晃動。在這雨天行駛中,我沒有急切車道,也總是照速限行駛;在這種條件下,個人覺得就算和mazda6 2.3s相較,prius的安定感也未必遜色多少。另外提到舒適度,我不知道和其它車款相比如何,但最少和mazda6 2.3相比,是已經略顯得軟調、舒適一些了。
駕駛座和助手席周圍的置物空間頗多,但也略有一些小缺憾。門飾板上的保特瓶置放槽比起二代那種「卡卡」的感覺有進步,但保特瓶放上去還是有點會往後方傾倒;另外此處如果真放瓶礦泉水下去的話,也就幾乎放不下其它什麼東西了(例如男用皮包)。排檔座後方的置杯架如果放杯飲料下去,多少會妨礙排檔桿操作。助手席前方的雙層置物箱,上方的沒有照明。另外,沒有零錢置放格,也算是稍微有些不太貼心。
就這樣,颱風天的前夕,我家的新款prius入門了。爾後相關資訊,原則上會作不定期更新。但若在本討論串明顯出現篇首所稱之情形,本人將停止在本網站之更新。
利用颱風天翻了翻兩本疊起來超過四公分厚的<車主使用手冊>和<衛星導航使用說明>,結果發現裡邊有記載:智慧型鑰匙電力耗盡時,可以將鑰匙標著商標那一面靠著power按鍵,接著就比照一般啟動程序來啟動prius。原廠果然還是有設想到這種情形。身為車主,這一點一定要牢記;以免真碰到時徒呼負負。
牽車後頭一次開車去上班。行經快速道路時,以70 km/h的速率過彎(方向盤打45+度左右的彎道),發現prius的方向盤精準度還不錯,略修一些角度車頭的指向就會立刻隨之改變。彎道中的車身動態在這種速度下感覺也頗為中性,沒有出現轉向不足的狀況,懸吊遭擠壓車身側傾的現象也抑制得頗具水準。至少,我想不起來因車身側傾致使駕駛人感覺到身體也跟著傾斜的狀態出現。壓過跳動路面時,prius呈現出的路感可謂軟中帶硬(或者反過來說硬中帶軟);駕駛會感受到方向盤傳來的震動,但身體所感到的跳動感一則並不直接,二則也不劇烈。如果要比較的話,其軟硬度大概介於mazda6 2.3s和2000年式premio 2.0之間。
颱風天後積水處處。以60-70 km/h的速率壓過積水略有幾公分深的路面時,輪胎立刻受阻的感覺並不明顯,水漂或者抓地力嚴重損逸的情形也沒有出現,當然也不會觸發TRC和VSC作動。回顧颱風天前夕雨中行駛國道、以及今日上下班的操駕感受,個人認為:在大多數人的常用速率範圍內,prius的操控表現應該足以讓人覺得靈活、安穩、足堪信任了。
昨晚用Nero以data光碟模式燒了一張mp3光碟,結果上班時prius的影音系統顯示「無音樂光碟」。可能是系統對音樂光碟的格式有所要求吧……晚上再研究看看要用哪一種方式、哪一種檔案系統燒錄,prius的播放系統才願意接受。
今天又反覆試了一下GPS。評價是,這套toyota / lexus共用的衛星導航系統整體來說真的無法與Garmin的系統相捋。如果目的是稍稍有名的設施或景點的話倒是還好,直接以注音輸入該設施或景點的名稱就可以了。但如果目的不是這些類型的話――比如說你要去某個店家,那店家附近並無特殊景點或設施――這時就很麻煩了。其一,這套系統「沒有」交叉路口搜尋功能;其二,選擇以「地址」輸入時,別說許多較小的道路了,就連台中的環中路這種大路它都沒列出來。因此當你要以某個「自己完全沒概念」的地址來設定目的時,這套系統至多只能讓你以「注音」的方式找到道路,然後顯示出包含那條路的地圖。但問題是,光看地圖並不知道路首和路尾的方向到底是哪邊,也不知道xxx號大概會在哪一帶……因此結論是:在非以景點、設施為目的地時,這套系統不是能讓人「不用作功課」、就輸入以後跟著它的引導的GPS。
maken wrote:
其一,這套系統「沒有」交叉路口搜尋功能;其二,選擇以「地址」輸入時,別說許多較小的道路了,就連台中的環中路這種大路它都沒列出來。因此當你要以某個「自己完全沒概念」的地址來設定目的時,這套系統至多只能讓你以「注音」的方式找到道路,然後顯示出包含那條路的地圖。但問題是,光看地圖並不知道路首和路尾的方向到底是哪邊,也不知道xxx號大概會在哪一帶……因此結論是:在非以景點、設施為目的地時,這套系統不是能讓人「不用作功課」、就輸入以後跟著它的引導的GPS。
我有段時間沒有用toyota的導航系統了,不過印象當中應該還是有交叉路口搜尋功能,你可以試著再找一下!
另外就是地址的搜尋功能,這一點我跟設計這套系統的工程師聊過,他們的說法是,這套系統畢竟還是從日本移植過來的,雖然已經想辦法針對台灣的路況來改進,但台灣太多"弄"跟"巷",地圖公司也無法依照系統的設計來作全面的修正,所以你會覺得不如Garmin這種可攜性、以軟體為主的導航機也就不難想像。
但有一點其實很多人不是很了解的,在Garmin、TomTom這種可攜式機器問世前,車用衛星導航早就在國外廣泛使用了,尤其是日本,在日本可攜式的衛星導航幾乎沒有市場,因為車用導航的佔有率大約是50%,而這50%,有很多廠商是使用這套Toyota系統,應該講是Denso系統,你的Denso系統裡應該有一個MAPCODE選項,就是Denso的專利。在車用導航系統,車廠重視的其實是在如何快速的讓車主知道該怎麼走,所以包含你的Prius以及早一點發表的RX450,都有HUD來告知車主哪裡要轉彎。上面這些,Garmin也可以做得到,但車用導航系統的準確度不是可攜性可以取代的,所以車廠在用的導航系統裡,畫面的華麗度一直不是車廠專心開發的項目,如何快速辨識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是要告訴你Denso的一定比Garmin好,而是這兩者開發的路線其實有點不一樣,你可以慢慢去體會我剛剛跟你提到的部分。Prius是一台好車,很多歐洲車的擁有者都認為日本車操控不如歐洲車,不過PriusII可是有拿過歐洲風雲車的,如果操控這麼不堪,當初歐洲風雲車可不會這麼容易就給了Prius。所以...好好享受吧!!
本來也是期待3代上市就下手,無奈越想越捨不得現在開的車,所以還在猶豫中......
導航操作部分,真的是使用習慣問題,或許這樣說吧,車機固定式與可攜式設計理念與發展時空背景完全不同,可攜式從PDA+軟體演變而來,軟體互換性、更新速度、操作方便性(對電腦族群而言)等有極大的優勢,而車機固定式則以整合性、導航穩定性、操作簡易(對普羅大眾而言)見長,尤其內建陀螺儀與檢知車速線,在接收不到衛星訊號的地方也能正確判斷位置與方向,在隧道中還能看到行進軌跡,而可攜式可能只會原地踏步.......
maken大大或許沒用過PANASONIC DVD導航系統,那種無觸控螢幕功能的導航操作起來才真的是痛苦!但經常使用的功能就那幾項,習慣之後倒也還好,這大概是以行車使用為考量,儘量簡化操作項目以免行車中分太多心思在導航上......
和泰在幾年前投入開發與日本原廠相容的台灣圖資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在商言商也是為了自己商品的競爭力,但努力成果是看得到的,不只主力LEXUS車系,像PRIUS這種「稀有車款」一上市馬上就有中文導航可用,可說付出的代價總算有了成果,與導航無關的「多功能資訊顯示幕」也一併繁體中文化,對於銷售量不大的台灣地區來說也相當難得。
或許導航畫面華麗程度、操作性真的不如Garmin系列,但整合度卻又是可攜式所無法比的,原廠主機整合音響、DVD、導航、倒車攝影、藍芽手機、維修資訊紀錄,尤其藍芽手機還支援螢幕觸控撥號、電話簿.....個人認為與二代價差光這套整合系統就很值得.....
Prius沒有零錢置放格,而且所有駕駛伸手可及的置物空間個人覺得也都不適於用來置放鎳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特地跑去職場附近的相片行,向店長索取了一只放傳統軟片的圓柱狀小塑膠筒。一試之下發現這玩意的大小恰到好處,不僅可以容納臺灣現行的所有硬幣,和其它諸如鐵捲門遙控器、辦公室鑰匙等雜物一齊塞在車上排檔座後的置杯槽內也挺穩當。暫時,先用這種方式解決零錢無處置放的問題吧。或許下次回廠保養時,我會詢問技師加裝零錢置放槽的可行性。
Prius的原廠喇叭音效個人覺得委實不怎麼樣。雖說配備了八顆喇叭,但「量的增加並不代表質的增加」;以我在家聽慣Grado RS-1的人來說,其音效至多讓我覺得差強人意而已。以音場而言,放音樂時不知何故會有一種「空洞」的感覺――我知道這很抽象,所以讀者諸君也不用細究了。以音質而言,它的聲音扎實度顯得不足。以音色而言,它似乎又顯得有些沉悶。以解析度而言,它在表現細節之處不夠清晰。以暫態反應而言,它所能應付的速度也稍嫌有限;如果樂曲原有「嘈嘈切切錯雜彈」的段落,我們恐怕也不能期待聽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如果將高、中、低音的加權值都調高,可以一定程度地讓整體音色變亮,使得音樂的整體形象變得清晰一些;但如果真要改善音效,去把門板上的喇叭換稍好一點的可能比較有效。
下午上台北一趟,順便測量一下它的車室噪音,好作為日後檢視加裝隔音工程是否有效的依據。走在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時,仔細分辨車室內的一切噪音,會發現主要都是輪胎的滾動噪音,而引擎噪音、變速箱機械聲則相對微小許多。將SL-4030分貝計開機後發現,除了64至73公里那一段外,在北二高其餘路段時速110 km時的噪音差不多是在67到72分貝間;而在水源快速道路時速65至70 km時的噪音值則差不多是60分貝上下。由於主要的噪音源是輪胎滾動噪音,因此路面好壞便大幅影響車室的寧靜度。
申時,從台北南下返回苗栗。雖然www.edmunds.com的測試說了prius所顯示的油耗數據誤差可能大到一成,但在暫時沒有其它量測方式下,我還是把Trip B歸零,簡單測一下這一趟回程的油耗表現。我全程開空調,溫度設定25度(室外溫度33至34度);除了少部分要測噪音值的路段外,其餘全程開音響聽mp3光碟;高中低音加權均調整到次大值,音量則視樂曲調整於15至20之間;在高速公路上,當車流狀況允許時,我就設定定速依照速限行駛;全程「不」開啟EV、ECO、與POWER中的任何一種模式,但在加速時,也盡可能不讓「動力bar」超出「節能區」的範圍。結果一趟開下來,電腦顯示我跑了90.8 km,平均速率78 Km/h,平均油耗則為4.0L/100km――相當於25 Km/L。即使扣除那一成的可能誤差值,這一趟的油耗還是有22.5 Km/L的水準。當然,這個數據的母群體太少,信度不足。要真的清楚prius的油耗表現,要等下一回加油之後,再等到「再下一次」加油,才能慢慢開始計算了。
註:雖然我用手機拍下了這次油耗的行車電腦顯示畫面。但一來效果不佳(勉強還看得出字就是),二來想想也沒有非貼圖讓「懷疑論者」採信不可的必要--願意相信的就相信,不願相信就不願相信,橫豎於我並無損益--我就懶怠上傳圖片貼圖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