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嘆 』台灣的車商真的是......從YARIS的IIHS撞擊報告說起

lexus1838 wrote: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5210
大家奉為神一樣的歐洲車,撞擊報告裡面的mini cooper好像成績也不怎麼樣~~...(恕刪)


1.看不出誰的討論把歐洲車當成是神。
2.不是所有歐洲車的安全性都很棒,更無須因為某車款就全面否定歐洲車。
3.提到安全又平價的選擇,沒有人列舉過mini cooper,因為她不是以安全性見長。
4.版內有不少人列舉過安全性不錯的歐洲車,這才是重點。
5.相較於沒有公佈安全測試的國產車,那些公佈測試結果的歐洲車應該要給予鼓勵。
6.國產車真的對自己的安全有信心,那就拉1,2台車去測試,如果有歐洲四顆星以上的水準,我想遠比花幾千萬打廣告來的有說服力。
7.很遺憾的,蓋了一個測試中心,沒有幾台車有測試過,測試過的車子又不敢公佈資料~。

Soong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Soong wrote:
1.看不出誰的討論把...(恕刪)


從你的言談就可以看出你把歐洲車當神~~

今天國產車裡面幾乎沒有任何一家的車商是把安全放在眼裡,國產車商只想賣影音配備,只想賺錢,所以國產車被罵的很慘。
但是同樣的測試成績一出來,被罵的不是賣到上百萬卻是這種成績的MINI COOPER,而是被國產車商踐踏圖利的國產車。
lexus1838 wrote:
從你的言談就可以看出你把歐洲車當神~~
但是同樣的測試成績一出來,被罵的不是賣到上百萬卻是這種成績的MINI COOPER,而是被國產車商踐踏圖利的國產車。...(恕刪)


您自己貼的資料請看仔細,
這些車子(Tiida和Yaris)到了國內的規格全走樣了,
1.台灣Tiida只剩單氣囊,連美國最基本的上路規定都達不到了,卻在台灣這樣搞。
2.Yaris拿掉側邊氣囊後測試的結果是P(台灣頂級的Yaris就是這個規格,基本款更差),Mini Cooper比它好上兩個等級喔,拿了個A。
3.怎麼看Mini Cooper都比台灣國產的Tiida和Yaris安全啊,真不知道你貼這篇文章的意義?

OK,我知道了,您的邏輯就是:
歐洲車一定要有五顆星,沒有罵歐洲車的人,就是把歐洲車當成是神。
呵呵呵~
歐洲可是有一堆車子水準在四顆星以下,
每個人貼出一種車款,
就要罵一次,
那要罵到甚麼時候?

請弄清楚一點,
歐洲車令人佩服的是,
他們願意公佈車子安全測試結果,但是國產車不敢。
歐洲車基本的安全防護都列為安全配備,
你有錢再選些享受的配備(如音響或天窗...等等),
但國產車卻相反,
將享受的配備列入標準,
而將安全配備列入選購,甚至沒有選擇,
這是哪門子道理?
Wish影音DVD被偷,回原廠整組更換要十幾萬?
國產車花這麼多錢在娛樂設備,
怎麼不思考用在安全設備?

Soong
搞不清楚狀況的是如 Soong 先生之流的人吧?!

版上一堆人一直推 "歐系" 車, 說歐系車有:
rjchardljn wrote:
歐系車十多年前就有很多項主&被動安全設備列為標準配備
ex.Air Bag&安全帶預縮裝置&防滑系統&ABS......

沒有住過歐洲, 沒有在歐洲買過車的人, 還可以這樣子振振有詞地說天說地, 我還真是佩服到五體投地.

請問一下你指的是哪部車? 甚至說哪個車系? 那個車廠?

手邊隨便翻一下 What Car?, 一堆 "歐系" 車子這些東西都是選配, 只不過進口到台灣的多半是 "準頂級車", 車商也抓準這些車主的喜好, 所以安全配備全部上身罷了.

建議這些先生女士, 以後你們要推 "歐系車", 麻煩指名道姓, Soong 先生你自己都說了, "歐系車" 的 Mini Cooper 不是以安全性見長:
Soong wrote:
3.提到安全又平價的選擇,沒有人列舉過mini cooper,因為她不是以安全性見長。

這個邏輯還真是笑掉人家大牙, Mini Cooper 英皮德骨的車子, 生產地又在歐洲, 你硬是要說他 "不是" "安全又平價" 的車種, 所以大家都不提這部車, 那好, 以後請大家推 "歐系車" 的時候, 記得加上: "安全又平價的歐系車", 或是直接指名道姓說, 我指的就是有六顆安全氣囊的 VW GOLF 車系, 這樣比較 "名正言順".

低階的車輛都不重視安全了, 高階的 BMW 5 系列也不過爾爾, 一樣 EuroNCAP 四顆星, 這還是六顆安全氣囊下去撞的結果: 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 Safety Rating Details - BMW 5-Series, 啊~~ 我知道了, 一定又會被凹成說: 這是 2004 年出廠的設計, 怎麼能夠拿來跟現在的車子比? Renault Laguna 早在 2001 年就拿下EuroNCAP 首次五顆星的成績, 相較之下, 2004 年不是最近的事情了嗎?

Soong wrote:
歐洲車令人佩服的是,
他們願意公佈車子安全測試結果,但是國產車不敢。

看來 Soong 先生也搞不大清楚 EuroNCAP 的組織以及運作, 把檢測單位跟車廠還有政府的角色給混淆了. 最近剛好逢 EuroNCAP 十週年紀念, 有簡介 EuroNCAP 的歷程的小冊子: Creating a Market for Safety - 10 Years of Euro NCAP, 大家不妨看一看, 對於 EuroNCAP 的組織跟運作也比較有了解, 其歷史的發展也比較讓大家認知到, 世上的車商一樣黑, 不是歐洲車的車廠比較有良心, 他們也不過是被逼的而已. 如果消費者有認知, 媒體不要被影響, 政府官員不要被收買, 類似 NCAP 這一類的組織才有可能在台灣出現. 不管是官方還是半官方的, 甚至只是一個民間組織. 然後在台灣販售的車子, 在車輛的被動性安全性上才有可能提升.



看看這些文章, 開懷一笑, 還真的是可以讓一整天的心情輕鬆不少....

聖誕快樂!!
人生?大哉問!
Rhisiart wrote:
搞不清楚狀況的是如 ...手邊隨便翻一下 What Car?, 一堆 "歐系" 車子這些東西都是選配, 只不過進口到台灣的多半是 "準頂級車", 車商也抓準這些車主的喜好, 所以安全配備全部上身罷了. (恕刪)


這句話再下是100%同意的!!的確在歐洲也好,北美也好,甚至日本都好,很多"安全配備"的確都是"選配"而非"標準配備",但是我是覺得這篇討論串已經離題至...."歐系車是否安全!?",又回到歐洲車支持者與非支持者的口水戰....

回歸主題吧~

我個人是覺得,在台灣以外的大部分市場(歐洲,北美,日本),至少還有個"選配"可以提供車主在"安全考量"上去選擇,視自身需要來取捨是否要加強原車的安全係數....

但是很遺憾的,國產車在"唯利是圖"(國外車廠也是一樣,但是感覺吃像至少好看些,還讓車主可以選擇...)的考量下,看到的趨勢是.....

1).許多"豪華"配備由選配===>變成"標準配備"(說實話,我真的覺得那些內裝配備真的不豪華,質感都不怎好,也很奇怪5年前買車,怎會都將"核木飾板","鍍鉻多寡","橫溫空調","(廉價)皮椅"...等當作是購車的"必要條件"!?)
2).以前多少還有點的"安全配備" ==>選項越來越少甚至沒有(與國外同種車種相比)

國產車業者,多少也應該讓購車的人可以針對自己的"真正需求",來做一些基本的選擇跟取捨吧!?(舉Yaris為例,若是把陽春空車價壓到45萬以內,然後根據購車人對"安全"or"舒適豪華"不同的需求,比照國外的Yaris提供各式樣的套餐(好比也有side air bag...),可以自由取捨,最後車價也許一樣要上60萬,但是車主買到的車子,絕對是最接近自己想要的而不會有感嘆~)

不過我始終相信.....當國人越來越重視"安全"這兩個字,市場就會往那裡移動......市場是被需求創造出來的,這是不變的定律~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
應該沒有人明確指出「歐洲車都很安全,日本車都不安全」吧?
在這篇討論中被argue的應該是國產車,包括德國骨的ford
只是ford做得沒那麼誇張所以被罵的比較輕一點

歐洲車不是每一種都能在撞擊測試中拿下好成績
同樣的也有許多「非國產」日本車的高安全性是被證實的
但在國產車能夠參與具有公信力的撞擊測試並拿到好成績以前,我無法被說服他們是安全的
特別是在許多主被動性安全裝置都付之闕如,花錢都買不到的情況下
請大家不必嚴肅看待這件事,因為

1. 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車商願意出。應該也沒有車商願意教育大眾車輛安全觀念,因為外部性太強了。簡單講,toyota的邏輯是對的。

2. 反過來說,注重主被動安全的消費者,在擁有購買進口車的財力之下,會去買國產車的比例有多少?這雖然沒有明確答案,但看到所有車商的操作應該就窺其一二了。簡單講,toyota的邏輯還是對的。

3. 孤臣無力可回天。或許多犧牲一些高官的家人,才會喚起立法院甚至國人的注意。在此之前,就只好多付點錢買安全一點的車。

4. 殘酷的事實是某一群人會被screen掉。所以,越來越便宜的安全車是指日可待的。
在toyota後面,是你的錯; 在toyota旁邊,還是你的錯; 在toyota前面,沒有錯,加入吧!
雖然我是HONDA車迷, 但也要幫Yaris的測試講一下話

記者幾乎是用很負面的角度來報導這則新聞, 但是真的去比較, Yaris的測試成績並沒有太差
比起很多比Yaris更大的車款, 後撞和側撞成績拿P的比比皆是...

對車商而言, 把誠意放在安全配備, 目前結果只有死路一條...根本無法獲得多數消費者認同
你們看看在同級車安全配備領先很多的Accord, 推出後的銷售量有幾台就知道, ACCORD的車子很早就配備側氣囊, 也沒聽說什麼人重視過?

保障家人的安全嗎??? 大部分的台灣人坐後座不綁安全帶, 小孩喜歡站出天窗外透風, 太座小孩說沒有電視DVD的車別買...以多數台灣人對安全的認知來說, 要車商把安全配備優先,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TOYOTA來說, 全車系配備雙安, 是因為原廠要分攤全球成本逼迫的結果, 不然台灣這邊頂多只想配一個氣囊, 入門車還沒有...因為配雙安對銷售真的沒有幫助, 更不用說側氣囊

在美國, 氣囊的數量是用其他配備換來的, 美國的CIVIC沒有恆溫空調, 有多少人知道?
在台灣, 你只能在兼顧銷售量和誠意之中去取得平衡點而已

我想各大車廠的企劃人員, 這些懂車的人, 如果情況允許應該都希望安全配備多一點,
但最後的癥結點, 還是出在廣大消費者的身上

很慶幸這裡還有這麼多人對安全算重視...

轉貼一下今天的新聞

【日經BP社報道】歐洲汽車評估公司EuroNCAP公佈了4種車型的衝撞試驗結果。此次參加試驗的是豐田汽車的“Auris”、捷克斯柯達的“Roomster”、南韓現代汽車的“Santa Fe”及南韓起亞汽車的“Magentis”共4款車型。Auris和Roomster在成人乘客保護性能方面獲得五星級評價,Auris還在行人保護方面獲得三星級評價,在4款車型中評價最高。

4款車型的衝撞試驗結果
車型 成人乘客保護性能 兒童保護性能 行人保護性能
Toyota "Auris" ☆☆☆☆☆ ☆☆☆☆ ☆☆☆
Skoda "Roomster" ☆☆☆☆☆ ☆☆☆☆ ☆☆
KIA "Magentis" ☆☆☆☆ ☆☆☆
Hyundai "SantaFe" ☆☆☆☆ ☆☆☆☆ 0


  Roomster雖然獲得五星級評價,但EuroNCAP指出該車在遭遇衝撞時容易生產問題。比如在發生正面衝撞時,主要線束容易受損,導致電力供應中斷,從而使安全帶預緊器無法工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斯柯達通過追加線束保護材料等措施進行了改進,不過在進行再次試驗時,線束在受到保護的狀態下仍然發生了破損,表明採用的保護材料並不合適。不過,憑藉其他改進,證實安全帶預緊器能夠正常工作。該公司將對已售出的車輛實施召回。

  行人保護方面,Magentis僅獲3分為一星評價,Santa Fe則為0分,未獲得星級評價。作為EuroNCAP的代表,Claes Tingvall提出了嚴厲批評:“要想提高行人安全性,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現在數家廠商經過多次改進,最終獲得了較高評價。而Santa Fe只獲得了1分,說明現代未在行人保護方面進行努力,對安全性不夠重視。”(記者:櫛谷沙江子)

原文在此: 日經BP

不知道Yaris這個老爸跟兒子Auris會差多少
對了. 還有這個是昨天的新聞

[IIHS小型車衝撞試驗日產Versa評價最高 以“燃費”為標準沒有必要選擇微型車]

【日經BP社報道】美國保險業界非營利團體IIHS(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首次對歸類為微型車的小型車實施了衝撞試驗,並公佈了結果。在參加試驗的8種車型中,只有日產 “Versa”在正面衝撞、側面衝撞及後方衝撞的所有項目上均獲得了“G(良好)”評價。Versa雖然在小型車中尺寸較小,不過比此次參加試驗的其他車型都要大,獲得較高評價的主要原因是標準配備了簾式側氣囊。

衝撞試驗結果

車型 簾式側氣囊

(頭部保護)
簾式側氣囊

(胸部保護)
正面衝撞 側面衝撞 後方衝撞
Nissan Versa (Tiida) 標準配備 標準配備 G G G
Toyota Yaris 選配 選配 G G M
Honda Fit 未配備 未配備 G P M
BMW Mini Cooper 標準配備 標準配備 G G P
GM Chevrolet Aveo 標準配備 標準配備 G A M
Toyota Scion xB 標準配備 標準配備 A M P
Hyundai Accent

(KIA RIO)
未設定

(標準配備)
未設定

(標準配備)
G

( A )
P

( P )
M

( P )


標配簾式側氣囊的本田“飛度(Fit)”以及選配簾式側氣囊的豐田“Yaris(日本名:Vits)”在正面衝撞和側面衝撞項目上獲得了“G”評價。不過 Yaris中未配備簾式側氣囊的車型,其側面衝撞則降至“P”評價。另外,未配備簾式側氣囊的豐田“Scion xB”也是“P”評價。

  南韓現代“雅紳特(Accent)”(姊妹車:南韓起亞“Rio”)及美國通用“雪佛蘭樂騁(Chevrolet Aveo)”雖然配備了簾式側氣囊,但由於構造方面的安全性能較低,因此沒能獲得較好評價。

  在此次參加試驗的車型中,Versa以外的車型在後方衝撞項目上的評價都很低。後方衝撞是平時發生頻率最高的事故,如果座席和靠背的形狀不佳,發生碰撞時就很有可能發生揮鞭性損傷。

  一般來說,車輛越小越輕,其衝撞安全性能就越低,如果單從安全性能考慮,用戶還是更趨向於購買尺寸較大的車型。不過,受最近燃料價格攀升的影響,購買燃效較高的微型車的人越來越多,因此IIHS決定對此類車型實施衝撞試驗。

  豐田“Prius”等混合動力車,以及配備汽油發動機的本田“Civic”及豐田“Auris”等車型,雖然比上述小型車更大更重,但是具有優越的衝撞安全性能,並且燃耗幾乎相同。因此,IIHS建議購買新車時,如果以“燃費”為標準話,沒有必要選擇微型車。(記者:櫛谷沙江子)

原文出處: 日經BP社

希望這篇可以鼓勵大家引用資料來討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