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多來看和泰與各家自媒體在各種管道曝光,只能說母廠有錢真好。但我還真的滿好奇實際訂單數量與日本產能的配合,包括有人說他是在多家經銷訂購才搶到配額;也據聞已經有超過300甚至是500輛的訂單,不知元町工廠打算會何時完工再運到台灣交車?
另外,影片的開場真彷彿是開關注此車者的玩笑啊!(好驚人,看編輯應該是35歲左右甚至更年輕,但大家都是歐系百萬名車的車主
)真的願意付出180萬大洋買下這城市拉力車的,我猜想應該不多吧?!(我相信前150位真車主是真的願意
)我自己是猜想在這裡回文的可能多是一堆鍵盤車手,反正打打屁扯扯淡,拿PS4 GT Sport的經驗唬爛一番也無所謂。(當然如果真的是車主我在此表達失敬之意。)平心而論,像這種日系個性化手排玩樂車而言,母廠賦予的傳奇色彩是讓這些產品跟歐系車拚搏的本錢。真的有這樣的預算,如果是只能擁有一輛車,年輕人大概十之八九會去「加一點」八代Golf R;年紀長一些超過35甚至45以上的,如果小孩已大、或家裡停放空間夠,才會選這GR Yaris。
就看看年底在各地山道上這輛車出現的數量吧?我是認為,即便過一年,台灣的GR Yaris車口數頂多跟目前FK8的總數差不多。
我想說的是,這輛車真的是賣情懷,畢竟Toyota在2015年回歸WRC,搞不好很多年輕一輩無從真正地體會WRC過去的激烈。我想,真正能買這情懷的,大概也是70年次前的中年人了。
我自己是有輛家用車與FK8,會買FK8只是單純地滿足二十年前當扯淡小屁孩時對Type R的夢想,順道追憶當時把人生第一輛新車南陽K8 Civic六代VTi努力地朝日規EK9為目標改的少不經事。現在要我在山道上狂呸,說真的還真沒勇氣,因為這種少量車(還稱不上稀有)即便全球物流發達,但動輒待料要十天半個月甚至更長,都會讓我難以接受,所以我只願意仔細地享受與愛護她,感受這二十年來本田在造車技術的成長。畢竟這些日本車都不是歐洲超跑能無視造價成本,必須要在營利與性能間妥協,也或許這些車都是日本母廠願意犧牲點利潤換取名聲,消費者也願意用情懷與實際行動去回應母廠。至於真的有那麼神嗎?其實倒也未必。
結論是:暴力鴨確實兇,但也無需太神話了;畢竟已經有歐洲YTer揭露四驅在紐北撐不住變前驅的窘境(看起來他的操作也還一般,沒有硬幹),就像FK8散熱與剎車在麗寶也撐不太久一樣。我自己粗淺地猜測,GR Yaris如果不幸發生事故,可能很多會是翻車收場。(沒有惡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