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可樂 wrote:
開車不超速這樣在無論...(恕刪)

開a神不是不超速就ok
以二高 和美到龍井 風大時為例,
我開朋友的a神原本在彰化時還開110,但到風大路段一直被風吹到徧移車道
方向抓不主,嚇到一直減速到80才免強開過去,回程就改走一高了
開它牌同樣1800的車,120一樣順順開,雖然也有被風吹的感覺,但都穩穩的相反的還直超車,一堆在減速
有這個經驗後,a神就不在買車名單了

樓主po的照vw看起來設計仍比a神強(完全不懂,用外行人的眼光)
就算比較差一點也正常拿1.2和1.8比本來就不公平
用價格來看vw扣掉進口車關稅應該也沒比較貴

在我心中a神真的只適合買菜,有上高速公路需求的為了安全還是買別的,真的愛t牌請買進口的或國產買大台一點的,不過預算可能要110萬以上
其實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歐系車為了市佔率cost down是不爭的事實,國產車這幾年的進步也是有目共賭,大

家公平競爭..獲益的都是消費者,買東西就是怕就不要買,買了就不要怕

不管車廠如何設計,一般消費者使用是一定足夠的
原來阿替斯跟狗夫用一樣的東西

要操控性的趕快去買阿替私

不要在當傻子相信歐洲車神話了

Octanol wrote:
看起來樓主人應該是在...(恕刪)


我大舅子在台灣開的就是 10 代 Altis
我可以三月回台拿行照
這樣可以嗎?
Dwing wrote:
扭力桿懸吊本身就具有Sway bar的功能.

既然已有Sway bar功能為何還要再加上Sway bar?

1.本身扭力桿設計強度不足,效果不足.

2.非一般需求(賽車)


那我加這個也是為了第二點嗎XD


1.前下井拉桿、Y字副樑固定腳X2、中下拉桿
(原本圖)




(小弟改完的圖)




2.後拖曳臂附扭力樑加強桿
(原本圖)


(後下拉改上去的圖)




Swift Sport也是後扭力樑設計,但原廠沒改就很好殺彎了,證明了扭力樑式後懸吊設計並非不佳,一切都是調教問題,只是Altis、Golf的設計與彈簧磅數,減震桶組尼就有不同了,當然Altis是舒適取向的,小弟的swift就跟golf街近的取向

另外附上引擎式多一根鋁棒的圖XD

http://www.forbes.com/sites/joannmuller/2013/12/23/the-worlds-most-popular-cars-ford-focus-and-other-surprises/

世界最受歡迎的車款,Altis 已經連續2年被Focus幹掉了,如果夠好,怎麼會被幹掉?使用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妥善率再高,安全性穩定性不足,還是沒有用的。Altis過100就容易飄,新一代是否改善不得而知,我一定不會選擇Altis是因為真的不穩定。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Nikon D600經濟實惠的全幅數位單眼 Kodak 的數位單眼我的最愛,但是夜盲、耗電、彩虹紋 Leica 的光學捨我其誰
frank100 wrote:
賣蘋果的怎會對車了解...(恕刪)


哈哈
是啊

我是不懂啊

那就請大大教一下

讓我看看一下美工科的實力吧


失敬失敬


HowardDiwght12 wrote:
那我加這個也是為了第...(恕刪)


改的不錯
我只在乎在意外發生時 是否容易發生翻車或失控狀況

T牌底盤再強化 能改善多少呢

krispykremeII wrote:
每次看到一些打手文
亂散播錯誤的資訊
實在看不下去

先看一下所謂超薄的後懸弔

這是歐規 Golf 7 代入門車款的後懸弔
跟 Altis 同樣都是 Torsion beam axle
最好笑的是
所謂操控的歐系車廠
居然連 Sway bar 都省了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這是國產的 Altis 的後懸弔


可以看見國產的 Altis 還比 Golf 7 多了被大家罵的 Sway bar
嚴格上來講
Altis 的避震設計實際上比 Golf 7 1.4TSI 還來得高級一點

再來所謂的跳石漆
我覺得這點更好笑
把喜美因為避震的跳石漆噴沒噴好變成是多工
笑掉大牙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這是一台 600 多萬的進口車
可以看到除了多裝了防熱墊片(因為這台車是台性能車, 排氣過熱)
油箱也是用車體本身的電鍍鋅底層漆
事實上來講
Altis 跟上面那台性能車
根本不需要多加 Epoxy 的跳石漆
因為車體的電鍍鋅底漆就已經遠比後來加上的跳石漆更強化許多

最後一點
開車死轉方向盤
就連 ESP 也救不了駕駛
更何況是一台搭配軟避震的家庭房車
(恕刪)


終於有平衡一點的言論出現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