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02847 wrote:
簡單想想 集中汙染跟到處汙染哪種比較好


集中汙染源就在你家旁邊的話呢?
你的疑問還是汙染,但是又要延伸出誰願意汙染源在住家附近。

到了2045年時,電動車售價一直是燃油車兩倍的話,就是路上一堆燃油舊車繼續跑而已。全世界還是繼續石油的挖掘、提煉與販售,降低排放量只是延緩臭氧的破壞並無法修復破洞。

討論電動車要多快普及化根本沒有幫助,石化與機械工業還是存在。這些大集團沒人敢動。
BlueSky5230 wrote:
集中汙染源就在你家旁(恕刪)


本來就要集中這些污染阿
然後要發展能更有效處理污染的方式
現在發電廠不就那幾間

石化工業跟燃油車當然還是會存在
但一般民眾自用車電動化不是不可能

然後即便是現在2020年
電動車售價也沒有是燃油車的兩倍阿
john65537 wrote:
氫能源車呢?(恕刪)


他應該是排水管吧 就不用說沒有量產.

frank8932 wrote:
簡單想想,電能從何而...(恕刪)


轉換有矽晶圓?
電力來源也有零汙染喔.
外國人在推非碳家園.只有智障會推非核家園

BlueSky5230 wrote:
集中汙染源就在你家旁(恕刪)


那你會沒事! 因為大煙囪會那麼高就是要利用高層的對流空氣帶到遠方.
所以你每年秋冬都會收到滿滿的中國的善意.
至於我們的善意喔,大概都給菲律賓了
燃油車這就是自產自吸! 吸好吸滿! 而且因為太小了,沒辦法跟大煙囪一樣有層層得過濾系統.
這些路上到處跑的小煙囪很毒喔!

至於你講啥東西得我看不懂
六大石油商大都在歐美. 然後北歐就有兩國明文禁止石油商在國家禁內開採石油了.
甚至直接定下石油落日 到2035年之後不開採石油,
已經不是只有禁售燃油車了, 連石油都不想開採了!
所以你該無奈的是台灣政府還有台灣人的環保觀念怎麼這麼薄弱!才會覺得不可能還是會很晚才會無油化!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至於你講啥東西得我看不懂
六大石油商大都在歐美. 然後北歐就有兩國明文禁止石油商在國家禁內開採石油了.
甚至直接定下石油落日 到2035年之後不開採石油,
已經不是只有禁售燃油車了, 連石油都不想開採了!
所以你該無奈的是台灣政府還有台灣人的環保觀念怎麼這麼薄弱!才會覺得不可能還是會很晚才會無油化!



對啊. 這油商都是算好好的.

石油如果照目前的消量,估計大概在40年就挖完。

所以呢,勢必得降低銷量,提高單價。這樣也許可以撐到100年。

會覺得繼續開油車沒差的頭腦可能真的是沒想清楚。等到到時候國際原油價格翻倍的時候,台灣經濟恐怕就要大蕭條了。
btopia wrote:
對啊. 這油商都是算(恕刪)


你就不得不佩服他們舉國都有經營頭腦
至於我國都當冤大頭
被外國人騙還被自己人騙
二輪那裡有廠商發新聞稿慶祝銷售21連霸
累積到11月份就已經突破30萬輛了
很風光為啥我要說台灣人被自己人騙?
首先喔,你要知道,他們都沒有官方建議售價,你只能從各地經銷商那裏用問題哦.
但每年都會有促銷車通常就是最低價的那款會有官方售價.
2019 42200
2020 42800
沒有漲價多少. 真佛心對嗎?
2019 的扣除額度是 購物禮卷2,600元、貨物稅減免4,000元、二行程報廢補助500元、機車報廢獎金300元
2020 的扣除額度是 購車金2000元 貨物稅減免4,000元 機車報廢獎金300元 汰舊換購七期補助5,000元
購車金就直接忽略不看了. 多少都是無所謂的. 他不可能每台只賺1000 然後給你購車金1001
絕對是每台都賺了5000才給你了不起3000的購車金 利潤絕對大於購車金
好 2019 是4000+300+500
2020是 4000+300+5000
2020多補助4500 但最低售價多600 也就是說廠商至少多賺5100
補助都吃光還要你多出至少100

來一個別牌得當對照
2019 45200
2020 41900

30萬韭菜被收割的甘之如飴啊!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六大石油商大都在歐美. 然後北歐就有兩國明文禁止石油商在國家禁內開採石油了.
甚至直接定下石油落日 到2035年之後不開採石油,
已經不是只有禁售燃油車了, 連石油都不想開採了!

除非打算脫光光不穿衣服,全面不使用塑膠製品、不再用柏油鋪馬路、連輪胎都不要了,不然這國家政策,只是很不負責任的把責任推卸給其他國家而已
BlueSky5230 wrote:
集中汙染源就在你家旁...(恕刪)

煉油也有集中污染,所以你要選擇同時兼具集中污染已經到處污染的燃油車嗎?
tjptw wrote:
煉油也有集中污染,所(恕刪)


你們講得很輕鬆,集中。對啊,充電的電都是犧牲那些旁邊就是污染源的發電設備。

石化工業都在別人家附近,你們當然都很支持集中。

你們以為的集中還是一樣在製造碳排放,除非你們都不要使用電力不要使用石化產品。

德國把太陽能面板製造丟到台灣,就是實施你們說的集中在台灣,你們感想是什麼?

有錢賺,但是也受污染,住都市的人根本沒有感覺一走出門就看見污染源的心情。

試想之前那些吵核能廢除的,最大問題是核廢料丟哪,丟你們家要嗎?集中污染啊!反正電動車環保,燃油車不環保,為了這理想,你們要不要主動爭取集中污染在你們家附近呢?

最後只想講,沒有配套方案的理想,就是幹話而已。是想拿諾貝爾獎嗎?哈囉
zekebobe wrote:
敢提案就一定是有配套...(恕刪)


其實就先喊喊爽一下,等時間到了再延後就好,反正他們有選票壓力,油車都補助了還有啥好怕。

原定 2020 年 9 月 1 日起,國內生產或進口新車,在排放測試都必須通過 6 期的標準。正因如此,某些車款在原廠沒有再調整改進引擎排放的情況下,因無法再取得合格,只能被迫暫別國內車壇。

不過,行政院環保署在 7 月 27 日頒布命令,考量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造成許多車廠的 5 期排放車輛生產或進口規劃受到影響,因此將 5 期排放小客車、小貨車的生產與進口之落日期限延後到 2021 年 2 月 28 日。之後 2021 年 3 月 1 日起,僅能通過 5 期排放的車款雖不得再生產或進口,但只要在 3 月 1 日前完成生產或進口的程序,取得合格,就還能繼續販售。
BlueSky5230 wrote:
你們講得很輕鬆,集中(恕刪)


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概念
電動車是集中汙染 燃油車是集中汙染跟到處汙染
電動車不環保 燃油車更不環保
當然知道一樣在製造碳排放
但排放的就是比較少阿 還能獲得更有效的處理

問汙染廢料要放哪裡有什麼意義
汙染源當然不會集中在人口多的城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