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郎 wrote:路過順便回應一下「油...(恕刪) 無知的人,無感很正常當一堆人都已經換用智慧手機時,還是有一堆用傳統式手機的人對新科技無感。當建築業的結構體都已經強調以鋼構作為基楚時,還是有一堆住一般rc結構的人,對新技術無感。有空出門去親自體會一下新科技的油電車,有空去網路了解一下混聯式的原理
gbc168 wrote:無知的人,無感很正常...(恕刪) 也不能這樣說在各種solution下,Toyota的油電技術顯然是這個時期的贏家良性競爭下,他廠要推出更具競爭力的車子來抵銷目前的劣勢畢竟要開慣歐系車(或是國產非日系車)的人去"委就"Toyota低階油電車的操控並不容易高階車款的競爭就很明顯以新Lexus GS450h跟BMW最新的528來比,GS450h對我來說就沒太多吸引力,看到日本的報價,心就涼了
fish0225 wrote:各位油電車車主,要不要考慮一下回Hybrid論壇,編一篇油電車簡易FAQ看到那種千年月經題,就回論壇Copy一下讓真的不了解油電車原理的人可以了解一下至於那些有著偏見,反T/L人士,就不用理他們了講了老半天,總是在鬼打牆一樣恕刪) 別這樣...體倆一下他們..這是01嘴砲的生活...至少還是有人要了解油電
Volvo S60.Camry外觀較保守, S60就是那種停好車之後還會站在那裡欣賞捨不得走...油電車一年大概省一萬六的油錢(以我的開車習慣), 但是S60的主動安全只要防撞一次就省回來了(一台賓士的屁股應該要10萬吧)!
買車考慮預算及自己的需求就行了,否則很容易落入車商的銷售策略當中(安全、環保?);;如我最近一直在想住宅設計產品定位的問題,業務單位或是上頭的想法似乎是要能提出對銷售有加分的議題,如制震(安全)、綠建築?級(環保)等,制震講白了是噱頭,如被炸掉的紐約世貿大樓是將近40幾年前的建築,那時結構設計似乎沒有制震的名詞出現,但是結構設計是有用到制震的原理,銷售房子總不能跟客戶講說我門房子是有設置結構受外力時之阻尼器(如101的85層是其中一種),所以"制震設計"這個名詞創造出來,對建商而言,住宅建築以外加的方式既可以提高產品的銷售訴求,且增加的成本可在售價上連本帶利要回來(有認識結構技師的可以問問制震器增加的作用有多少?);另外綠建築部分,買房客戶有幾個知道綠建築認證(3年認證一次,建商只負責新建時的那一次)是對建商有利的措施,後續對社區以後可能會產生困擾,所以說綠建築是環保,似乎整個碳旅程有降低,但感覺好像是飲鴆止渴,沒去考慮多設置的東西,以後維護管理的消耗問題(以太陽能板設置為例,使用壽命約10年,有沒有單位考慮多設置太陽能板及日後要更換的能源消耗)。
8859K wrote:Volvo S60....(恕刪) 外表好壞就見仁見智了!反T的人,就算Camry擁有S60的外表一樣會嫌它醜啦!這一次Camry的主被動安全系統一次給足,並不會差S60太多。不要在用這做文章了!每輛車都有優缺點,不喜歡的人就會放大缺點看不到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