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打虎 wrote:
但這年紀沒有車感覺又被看不起
理性: 就是不要買
感性: 是時候升級移動品質了,且應該要考慮更高階的車款
你認為台灣這麼多的車,都是理性判斷,真的需要用車而買的嗎?
為什麼有一部分是有小朋友出生後去買車? 你沒看過機車三貼四貼五貼載小朋友的嗎?
要移動一家大小用機車便宜到爆(理性),但這是愛(感性),無奈還是要視經濟條件而定。
買車養車就那些費用,可以算出來的,
只是60幾萬的車價,為何要用存一年的數字來看? 你不是算出折舊跟殘值了嗎?
沒你想像中嚴重,車價減損攤提5年根本不用太掙扎才對,而且你可以體驗什麼叫做簽約開新車。
你有得選是好事,代表你有選擇權,不是被掐著做決定,
只是我想說,就算沒有每個月支出7000,也有其他的移動成本,而且你也只是會把它存下來,不會把那7000花掉的,
相信我,很多人去算不買車可以租幾次車、搭幾次計程車.. 到最後他們還是搭公車搭捷運出去,仍然捨不得花錢搭計程車的,生活品質不會因為沒買車而提升,這是現實世界,是勤儉樸實的心態問題。
想想錢對你的意義,你也可以找份輕鬆的工作,一年領個60萬就好,我相信你的工作一定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掙扎、壓力、專業、勤勞,從年收跟儲蓄數字來看,一定是個節儉好孩子。只是我想分享,聽起來收入對你來說只是一個月存6萬或16萬的差異,你沒有讓錢變成你覺得你值得這樣的生活,
例如剛出社會帶女友去吃便宜大碗的夜市牛排,現在年薪百萬算是事業初步有成、年少有為,還是帶他去吃夜市牛排,有沒有覺得這畫面有點衝突?
同理,以前剛出社會沒錢,一起出門他跟你穿雨衣雨鞋騎車,現在依然沒有改變,這畫面? 如果沒有跨過心裡這關,你年薪200、300,面對買車或是任何的購物都還是會有一樣的掙扎。
沒車會被看不起嗎? 我覺得不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的經驗是週遭很多朋友都有車,有時候出遊也不一定會開我自己的車,一起出遊你花個一兩千幫他把油加滿、停車費付掉,他絕對不會看不起你,還會跟你一路上有說有笑。
你也當過2017 SIENTA車主,無論是不是新車,有車是什麼生活你應該也很清楚,
後來賣掉我想除了開不慣以外,他沒讓你產生激情,變得只是交通工具,在大台北地區你有很多成本更低的替代品,但你不會願意有事沒事開SIENTA載女友上山繞一繞,因為很無聊很晃很暈,但如果你今天是有一台帥Audi或是任何你喜歡的車款,情況會不會不一樣? 移動的過程中,是否變得更有激情跟價值了?
你缺的不是車,是讓你衝動購車的那個激情,
若那個激情你有能力負擔,就建議不要買一個過渡的代步工具,
年輕就一次,高中18歲考上駕照騎機車上學,跟30歲騎車上班,心境上截然不同,
30歲買一台還不算太無聊的車,可以增添很多生活風味跟回憶,50歲順理成章買台雙B,還談什麼激情?
只要想清楚,減少一來一往的換車,你的收入絕對足夠,也可以存買房頭款,不會是什麼滔天大罪,五子登科一個都不會少。
夢想既然是夢想,就有他實現的價值跟意義,錢,只是支撐夢想的首要條件而已,
你有這個條件,就看你想先圓哪個夢,早跟晚而已。
我也建議要有車位(租也可),再來談買車,千萬不要像到處亂停車的人,有一次還碰到讓一個4、5歲的小朋友單獨佔車位的,我算是服了這些人。然後要常開;不然,像我一些朋友都是坐Uber上班或下班的,反而省錢又舒心,要坐甚麼車也有,不是更有面子。這些都是可以在買車前,自己先試算一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