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車至今已滿一個月了,紀錄一下這段時間的心得:
個人認為待改善缺點:
1.左膝蓋常常敲到HUD或自動遠近燈切換按鈕
2.前座椅面過短,大腿支撐性不佳
3.副駕駛座右腳空間不足,無法伸展;膝蓋容易撞到鋼琴烤漆飾板
4.導航在中控螢幕,極不易閱讀,容易視線分離,危險!
5.超爛導航軟體,狂輸Garmin地球好幾圈,也輸導航王&PAPAGO好幾條街!
6.組裝公差大,有違日本人龜毛重細節的民族性...
7.後座發泡棉厚度極薄,一下就壓縮到底變成死硬
8.高速輪鼓噪音大,會想再做隔音加強.
9.後行李箱容量灌水嚴重,沒有規格DM那種等級
10.某些時速配合電池容量不足下,再加速度超車能力跟拖鞋同等級(Tercel)
油耗心得:
市區塞車: 6.3L/100KM.(以最短時間達到不被超速照相的速度+不留空隙給占用左轉車道的白目插隊+能源條紅色長駐)
快速道路: 4.5L/100KM.
高速公路定速120: 4.8/100KM.
下班放空模式+ECO Mode: 3.3/100KM
最省油紀錄: 2.5L/100KM - 台15行駛34KM,不開空調,不進入紅色區域
最耗油紀錄: >15L/100KM - 北上三義路段上坡,空調23度,行李加人約90kg,油門到底約2分鐘(半夜小測)
3000公里總平均: 4.8L/100KM
底盤心得:
1.120 KM/H 內可圈可點,比起歐系房車無不及,很優良的舒適與操控平衡性.
但若大於高速公路速限 ,還是歐系車能給駕駛人更多信心
2.中低速灣,輪胎完全跟不上底盤,可能要換17 吋半熱熔才能完全匹配吧...
3.底盤低+台灣路爛+停車場落差高+我不避開(怕因此撞到旁邊的無辜車),下巴已經磨到了

4.煞車非常給力,近日遇到白目三寶突然衝出自殺,煞車重踩,無論煞車距離與時間皆優等,若還不滿意那就是經濟型輪胎的問題,我相信足夠滿足稍微熱血開車速度偏高的制動需求。
動力心得:
1.超車的信心度遠遠不及柴油車(有remap),高速延展性也輸同排氣量的NA只能搖搖頭嘴巴嘖嘖...
大叔以前開歐系車是路況允許會拉引擎轉速清積碳,加上心血來潮會加測試循跡防滑及abs有無故障,所以不適合當作一般參考依據喔!
2.Power Mode感覺是油門訊號放大,舉例來說,踩1/4,約等同normal一半的油門深度效果,會讓人誤以為馬力提升,但power踩到一半,則與normal踩到底相差無幾;最簡單就是0-400 & 極速並不會因此而大幅進步;
Eco mode則相反,是油門訊號縮小,踩了三分之二則跟跟Norma三分之一差不多...
3.0-50KM/H 馬達在電池容量充足下很認份的工作,但是高過70感覺馬達就開始摸魚不太全力運作了,會讓人誤以為低速有力,但高速實在不怎樣的落差感,類似顧顧路的特性,不知是不是保護機制過度...
98匹你還想怎樣,省油才是他的舞台,想要性能請選渦輪!
總結: 體育選手的骨架,小女孩的心臟,夜市100元的鞋子(經濟型)!
--------------------9/20 Updated---------------------------
這麼多人對我的尺寸長度有興趣讓我好害羞,也許是我的比例奇怪,椅子坐好後,大腿下方空隙一個拳頭又兩指,而買此車之前下訂的mazda6則是3-4指,支撐性就不錯算滿意。
感覺這東西很主觀,有人覺的C就夠了,有人就覺得F還不夠。
對我說, 他的優點安全必要,省油好養操控不錯這樣就夠了 ,性能的快感可以從紅牌中尋求。
另外感謝給予積分的大大,有您的支持鼓勵,下次我會試著寫出更毒蛇的心得分享。
--------------------9/23 新增心得---------------------------
1.Power Mode感覺是油門訊號放大,舉例來說,踩1/4,約等同normal一半的油門深度效果,會讓人誤以為馬力提升,但power踩到一半,則與normal踩到底相差無幾;最簡單就是0-400 & 極速並不會因此而大幅進步;
Eco mode則相反,是油門訊號縮小,踩了三分之二則跟跟Norma三分之一差不多...
2.煞車非常給力,近日遇到白目三寶突然衝出自殺,煞車重踩,無論煞車距離與時間皆優等,若還不滿意那就是經濟型輪胎的問題,我相信足夠滿足稍微熱血開車速度偏高的制動需求。
3.0-50KM/H 馬達在電池容量充足下很認份的工作,但是高過70感覺馬達就開始摸魚不太全力運作了,會讓人誤以為低速有力,但高速實在不怎樣的落差感,類似顧顧路的特性,不知是不是保護機制過度...
以上若有錯誤,觀迎皮鞭蠟燭SM我,以上報告!

建議樓主再附一張圖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