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就是一件皮衣而已,選擇在護具板而不是時裝板,因為箱子裡還有些摩托車用品

想買件騎車和日常兩用的皮衣,一開始看的是美圓 250 上下的便宜貨 (Joe Rocket 和 Milwaukee) 隨便穿穿,找資料以後發現他們多半在巴基斯坦生產,皮是 Buffalo hide (註),染料也是 Paint 而非 Dye,作舊 (Distressed) 手法偷工減料 [這邊牽涉很多韖革的專業知識,我讀書歸讀書,頂多一知半解所以不班門弄斧],這種質感也太差了些,於是決定把預算拉到美元 600,直接看 Dainese。

我在 ArchivioStripes EVO 之間徘徊好久,我喜歡 Archivio 的作舊效果也不是很介意不能移除的軟式護具,也在 Archivio 的各種花色 (Nero,Ace Cafe,Argostini) 中游移,最後放棄 Archivio 的主因是 Stripes EVO 有煙草色 (Tobacco),次因還是護具若能拆掉,乾脆拆掉比較方便日常使用。

這是 Dainese Stripes 第一代,已停產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Dainese Stripes 第二代,改稱 EVO(lution),我不是衝動型消費,買進化版通常會有更好的設計細節,但也要承受廠商偷料的風險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在這個時候,突然殺出 Alpinestars Huntsman 這件程咬金,Jorge Lorenzo 穿著這件參加 MT-07 的發表會,也滿好看的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在我「不辭辛勞」的去本地 D Store 和 Alpinestar 總代理四次,親自比較車製手法之後,決定放棄 Alpinestars,原因如下:Biker Jacket 除了肩膀會做出 Trunk 的空間之外,在側面還會多加一片裁片連接前片或後片,Huntsman 的裁片做在前面比較不簡潔,袖子和衣背更是分成許多皮來拼接,每片皮的紋路都不相同,擺明省成本 (肩部和手肘會用不同部位的皮我知道,但 Alpinestar 後左後右的 Grained leather 可以是兩種光澤)。另外,Huntsman 的拉鍊外露不作遮襟,內裡只是普通棉布不是機能性織物。

我也去了一些時裝店研究他們的皮衣怎麼縫製,發現為了視覺簡潔,根本不會有側面裁片,但材質不同,時裝幾乎都用羔羊皮,又軟又薄,所以能用韖革技巧做出服貼的曲線。1.1 到 1.3mm 的牛革可能很難韖製,垂墜性差,必須用側面裁片來做立裁,而 Dainese 是時裝取向,把裁片藏起來,所以前片的視覺效果俐落,袖子和後片是一面完整的 Cowhide,很漂亮。不過一般車友可能看到很厚重的皮就心動了,用較差 Buffalo hide 還覺得廠商真佛心。

久經比較,我決定將 Tobacco Stripes 納入衣櫃 (圖示非 EVO),至於尺寸我也是在 48-50-52 琢磨很久,我 177/75,最後挑 50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EVO 將裁片改良到側中,所以前後片都是一面完整的皮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我在 D Store 見到不是烏克蘭就是保加利亞製的,這件德國買的是羅馬尼亞製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反正都在靴子國周邊,絕對沒有 Made in China 所以不會有淘寶山寨貨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接下來是 Sourcing,Sourcing 的樂趣和付現取貨即刻享受完全不同,這看個人喜歡。

DHL 已經給 Deutschpost 收購,所以德國店家若對你說用 DHL Premium 也不要太高興,其實就是 EMS 系統而已,平均來說見到 IPZ-FFM (Frankfurt) 的話,到亞洲只要七天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之前投錯地方浪費三天,還好我在小年夜的傍晚五點收到貨,一個超大的紙箱,非常吃材積,但是不重,所以運費僅是 550 台幣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開箱實況,幾乎空空如也,皮味倒是滿濃厚的。時裝系的皮衣都會送防塵套,機車護具衣就付之厥如,所以不發文在時裝板也是合理。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檢查了一下,有些輕微的刮痕也有點乾澀,要去買 Beeswax 回來推,但是這件有 Suede 部分,護理時比較費心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把護具全拆了,收進倉庫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注意:肩部護具是有方向性的,尖端朝前才能化減衝力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現在氣溫那麼高,已經春天,乾脆把棉衣也拆了,棉衣還繡了個紅色的魔鬼頭,Dainese 是魔鬼頭不是狐狸頭,所以有些白人滿忌諱的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這件是廠商贈送的洞洞衣,用來隔離身體與皮衣,質料非常粗 (摩擦力強),不適合穿來跑步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再來是摩托車座墊包,這我也是比較許久,本來想買 Tanax Motofizz 的 MFK-110 紅邊尖尾包來搭配也是尖尾的 VFR800,但是想到我的 BWS125 改了原廠後貨架也可以裝,就乾脆買 HELD Vivione,反正運費不變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老德的設計是 Form follows function,左右兩邊可以擴充,裡面是防水內袋,袋內外各有四個小物固定環,本體還可以肩揹。日本產品就比較注重外型,不會這麼實用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實穿照,剛好可以搭配我新買的 Danner Light II 6"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不過我不建議穿 Danner 騎仿賽型重車,腳感太不靈敏了,這種長靴搭配 Harley Davidson 可能比較適合。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最後講回 Stripes EVO,這件「不是」整件全皮,在肩膀與後片連結的地方用上了彈性布料 (Dainese 稱為 S1*),如果有人很堅持整件真皮,那麼這種複合式設計就失格,不過 Danner Light II 也用了尼龍布來降低重量,異曲同工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S1 FABRIC
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pursuit of constantly improving performance led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bi-axial Arrow-FK fabric now known as S1 that increas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is fabric for sports apparel composed of an elastomer coated with Cordura® polyamide is distinguished by elevated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bi-axial elastic properties to guarantee excellent comfort levels. Protector treatment developed through nanotechnology applied to textile finishing also ensures excellent water/oil repellence properties.
Dainese Stripes EVO Pelle 選購經驗 [新增革製品保養知識]

註:
D Skin 是 1.1-1.3mm Cowhide,多用在仿賽;拿來作舊的 Vintage Cowhide 是 0.8-1.0mm。不過美系的便宜皮衣就是用 1.1-1.3mm 的 Buffalo hide,用了水牛皮多半只寫 Genuine leather 來掩飾,而用 Cowhide 會大方宣傳。

以上,希望對各位採購皮衣有幫助。
哇!看完大大的分享真是獲益良多,購買商品前會做足功課分析查證,購買後仔細檢查比較,真是不簡單,祝大家羊年行大運,新年快樂。
首先是站內好文 常見皮革保養品使用心得評比,他的心得都偏動物性脂肪,有失全面。再來是本人爬了一些英文網站,覺得皮革資訊不會很晦澀,但似乎沒人用比較科學的方法去整理過,白人也是 try-error 加口耳相傳。我補充一些粗淺的心得:

Cowhide (黃牛皮) Buffalo hide (水牛皮) 甚至是 Horsehide (馬皮) 的 Hide 是指帶毛的原皮,經過各種韖製手續去掉毛和脂肪之後,就叫「革」(Leather),皮和革是兩碼子事。Tanned 就是韖革方式,分成礦物 (鉻) 韖、植物韖、油韖三大類。淺肉粉色有可能是用植物原料韖出來的植鞣革,但像 Dainese 皮衣經過各種加工,單憑外觀很難分辨出革的韖製方式。不同獸皮 (豬羊牛馬),用不同韖法做出來的革,有不同的保養方法:
(1) 礦物韖 (Chrome tanned leather) 可以使用蠟基保養品,蠟需要加溫才能讓革吸收
(2) 植物韖 (Vegetable-tanned) 找不到相關文獻,自己實驗是可以用 Danner Boot dressing
(3) 油韖 (Oil tanned leather) 可以用油基產品,油不需要額外加溫

所謂的保養就是將油份補充回革組織裡,以下整理一些產品特點:
蠟基又分水蠟,天然蠟和石化蠟。水蠟如 Nikwax 的內容物是高分子聚合體,我猜是 Silicone,比較泛用些,某些人特別偏愛高科技產品。石化蠟是煉油工業副產品,會留下白痕,也容易破壞革組織,優點是成本低。天然蠟如蜂蠟較受歡迎,出名產品有 Obernauf、Renapur 和 Sno-seal,但是看資料說後者會加深顏色。

這就是蜂蠟


油也分石化油、動物性油脂以及植物油。例如嬰兒油就是石化品,價錢低品質差,對人皮和獸革都不好。動物油我看老白討論區說貂油 Mink oil 會(1) 拉長皮革、軟化造型 [例如槍套,久了會垮掉],(2) 加深顏色,(3) 或含有費洛蒙,觸發狗的殺機。不知道是不是胺基酸作祟,牛腳油 Neatsfoot 也會上色,只有綿羊油 Lanolin oil 成分 [非純膏] 沒見到壞評。植物油出名的有 Leather Genie,成分是 Jojoba。

最保險當然是買原廠保養組,因為革的染料不同又是個變數。Dainese 也有賣 Vintage leather cleaning kits,如果想玩社外品,最好先看原廠網頁是否說明韖製方式。以下是 Dainese 截圖:


不要用 (石化) 溶劑


不要用 (馬毛) 刷或橡皮擦,不要加溫


韖革有油也有蠟


即時,冷水,中性肥皂

這件 Stripes EVO 似乎可以用 Obernauf LP,但不敢肯定。看老白討論區說 Lexol (Danner) Cream 確定可用,我會嘗試。
不知道是不是德國冬天太乾燥,這件 Dainese 皮衣除了澀之外,還有點硬,我想找個方法來軟化皮衣。


這兩罐都著重清潔功能,Armor All 的 Leather cleaning gel 是膠狀產品,我拿來擦摩托車的假皮座墊和黑塑膠部分,有柔柔亮亮的回春效果,乾了不會發白,是水溶性大概可以撐三到四次 Sonax 洗車精洗車,主成份我猜是 Silicone。Zymol 的 Leather cleaner 是液態,主成份是甘油不能用在植韖革,用來噴廉價的全粒面真皮沙發尚可,不太好用又不便宜。


Conditioner 是水水的乳液,像是比較不強力的清潔劑,也有清潔效果但主要是回復皮件的原始狀態,我用在一個黑皮夾和一件黑皮衣,都是全粒面,都三四年沒清過,拿布沾少量塗抹,擦出許多髒污,也帶出本來的光澤,用人類護膚品來比喻,這東西類似 Toner。Boot dressing 有點香香的氣味,黃橙橙像是天然蠟,我用手指沾一些,塗抹在植韖革的原色皮帶,再按摩加溫讓蠟滲入革裡,硬梆梆的皮帶立刻軟化,這就是 Break-in 效果,但是顏色也會變深,類似做舊的感覺,我不敢用在 Dainese 皮衣。這東西留在手上是一種滋潤的感覺,防水但不油膩。很難用人類護膚品來比喻,就是表面 Dressing。如果要排個順序,可以先用 Conditioner 清潔,再用 Dressing 當 Detailer。反過來用不行,Dressing 沒有清潔能力,反而會變成把髒污韖進皮裡去。

雖說這件 Dainese 沒辦法立在地上,但也不像不需要 Break-in 的山羊皮或羔羊皮那樣柔軟。我查了些對抗硬牛皮的資料,老白說最好的方法還是直接穿,用體熱去加溫,用體型去改變它,不要抹任何東西,即便是靴子也不要亂抹 Break-in dressing,都會變色。

[補充] 皮衣在用 Danner (Lexol) conditioner 施作過兩次之後,穿著約三小時就軟化,但要完全隨身體曲線服貼,尚需時日。
我想討論一些時尚板的連結,這些皮衣到底能不能騎重車用,還是只是 Biker Look?

茶芯馬皮夾克

Esprit Leather Jacket

Schott 641XX Single Rider

我覺得看幾個點:

論防風能力,只要是皮衣應該都不相上下,比普通梭織和針織物好很多。

論保護機能,當然輸有護具的 Alpinestars 和 Dainese,但又遠勝一般牛仔衣褲。

論活動性,這要看你騎什麼車。如果騎速客達或是一般檔車應該還好,騎 Agressive street bike, e.g. Ducati Monster 那種上半身相當前傾,雙臂要像長臂猿一樣伸展的,時尚板這三件外套肯定不行,Dainese 在肩部與後片之間用上 S1 彈性織物就是為了這種目的。仿賽更不用說,背要弓成像貓一樣,連續彎道還要頻繁變換姿勢,皮衣需要相當活動性;騎仿賽或旅跑的,應該不用考慮 Biker Look 的皮衣,這是 Alpinestars 和 Dainese 與潮流時裝的最大區別。

從消費者行為學來看,真正在玩大車的人要買皮衣,考慮點和講究潮流的人士有相當大的不同。花花綠綠的連身賽車皮衣可能不夠 Incognito,但又想在日常生活中向旁人透露我們是玩車族 (一種心理上的 Identity),所以會有作舊效果的護具皮夾克誕生,也是我把 Stripes EVO 放在本區的用意。
[同場加映] HELD Vivione 座墊包定裝照

買之前滿賭的,怕包比座墊大,雖然網上有尺寸參考,但裝上車是什麼樣,一定要放上實物才準。











還好這尺寸頗配 VFR 座墊,鈍尾造型也互相吻合,這樣穿皮衣就不用再揹背包,R6 和 600RR 買 Tanax Motofizz 尖尾包比較搭。
[後續報導] 幾乎所有黑色粒面皮都可以用 Danner Boot dressing 保養。

這是 2014 Feb 9 買的 SPIDI SPORT-1 Unlined gloves Code-A112,淘寶很多假貨,我去總代理買展示品,鹵素燈照到褪色。A112 是 0.6~0.8mm 牛革加合成皮 (Clarino)


沒用 Danner Leather conditioner,只用 Danner Boot dressing 推了兩次,每一寸皮都細細的按摩加溫


已使用一年,皮件吸收 Dressing 之後變得非常柔軟,色澤也恢復些,這是在已乾狀態下拍的


話說回手套,我也用過入門貨,入門貨大概就是用「碳纖維、鈦合金、不鏽鋼」護塊做為賣點


我覺得一雙手套大致分為舒適度和觸感兩方面,舒適度看立裁,觸感看韖革,其它就是製作細節如車縫線和預留縫份會卡手的問題,裁片多則愈立體,但裁片多還要做到縫份窄 (就是車邊很細),工腳就會貴。台灣品牌中國製造的真皮手套受限於成本,立裁和手感都不好,還是義大利或日本品牌細緻,哪天去日本旅遊還想帶雙 Hyod 或 Kushitani 回來。

Calmradio wrote:
哪天去日本旅遊還想帶雙 Hyod 或 Kushitani 回來


我請代購買回來的Kushitani gpr6也是大陸製的
[後續報導] 用 Danner Leather conditioner by Danner 保養 Dainese distressed leather,Tobacco 顏色沒加深,可以推薦。

用 iPhone 拍的,在兩腋下塗抹,已乾,並找第三者來 Blind test


用 D800 + 50.8G / F4 拍的,塗兩次,濕的狀態


用 D800 + 50.8G / F4 拍的,隔夜已乾,皮變得柔軟


人身護具的皮革大作戰告一段落。
[番外篇] 以上都在介紹粒面頭層皮,但是粒面可以加工成 Nubuck,頭層皮之下的 Suede 也可以剖出來,這兩樣東西的細節異同我不多談,網上許多華文資料。關於保養品則殊途同歸,兩者共享專用的清潔劑與防水劑,一般的油和蠟都是大忌,會堵塞毛絨更會造成變色。

偏偏 Dainese 用了三處 Suede stripes 來增加質感,造成我塗抹 Lexol 時要特別小心,尤其是前臂的 tone on tone 字樣,一件皮衣至少花卅分鐘。


與外國友人討教,他建議我用鴨子蠟


鴨子蠟是新問世,100% 天然,成分保密,但保證不是拿死鴨子來熬脂肪,而是形容水珠像從鴨子身上滑落一樣的順


這東西不便宜,而且要從英國買;華人圈似乎毫無資料,罐身已寫明 Nubuck 可用,這點非常特殊,應該是唯一可以用在毛絨面的膏狀物,這樣保養皮衣時就不需特別買專用清潔劑,更可以節省時間。外國友人也強調蜂蠟的缺點是若不先做好清潔工作,在加溫按摩的過程,反而會把灰塵韖進皮革的毛孔,讓皮革變得沒法透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