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ktl69 wrote:
聽說買輛新車拆賣零件...(恕刪)


你這樣搞又沒法掛牌
cmy004 wrote:
貴與不貴是相對的,如...(恕刪)




那個.....
其實是台灣地區機車密集度實在是太高
廢氣排放的汙染的佔有率遠超過於汽車
所以環保法規就瞄準向機車是正常的
若你有仔細看它的法規內容 大多是針對減低廢氣排放相關的規定
例如在等紅燈要求引擎自動熄火然後綠燈就要自動發動上路
這東西很難搞 我在大學時有研究過這方面PAPER

難不成要台灣政府像大陸很多城市一樣 搞強硬的的手段
規定台北市不准騎機車嗎? 不造成民怨才怪


barychiu wrote:
二位大人的錢好大哦!...(恕刪)


規格差那麼多,別告訴我你的眼睛看不出來
gtx855084 wrote:
例如在等紅燈要求引擎自動熄火然後綠燈就要自動發動上路
這東西很難搞 我在大學時有研究過這方面PAPER


無刷馬達上去,問題解決一半

剩下那些東西,除了成本跟專利外,要搞定應該不會太難吧~
貴不貴?..太抽象了

讓數據說話吧
資料來源:勞委會
www.cla.gov.tw/cgi-bin/download/AP_Data/Message/.../4d42943d.doc


和十年前比,平均薪資少了一千.(而且大多數人是沒到平均薪資的)
十年前125用5萬可以買到頂級機車,現在只能買到陽春型的.

和十年前比,現在的油貴,麵粉貴,肥料貴,泡麵也貴,什麼都貴
什麼都漲,只有薪水沒漲.
可支配所得比十年前更少

所以說,"現在的機車比以前貴"這句話說的不過份...
免責聲明:以上言論為玩笑話,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 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洗洗 wrote:
沒見環境衛生的正義人士出來說什麼?...(恕刪)

你是想說呼吸空氣喝雨水就能過生活的意思嗎^^"
白馬!馬力夯~~ 瑤瑤:吼哩~~雞雞爸倍啦~ 瑤瑤:我讓你~睡
flyorfall wrote:

所以說,"現在的機車比以前貴"這句話說的不過份...


貴是正常的,原油價格都翻了一倍,還不漲就見鬼了
ttndleaqpy wrote:
不合理的貴+1 ...(恕刪)


不只五萬多啦!
我八年前買的第一代勁戰就6萬了。

barbielinda wrote:
地球的潔淨代價,貴不貴 ?

寶肺的健康貴不貴 ?

為了清潔的大氣 , 車子添增排氣防污機構 , 這是值得的代價。

你回去看看 , 菲律賓 泰國的那個 鐵牛車 野雞車 , 隆隆叫 又 是做大烏賊車 , 你會覺得怎樣呢? 很落後 很無知吧!

可惜 臺灣還是很多烏賊機車 , 政府的環保排氣標準太寬鬆了, 也沒有魄力 , 應該在十年前就直接執行今日的五期排放標準 , 臺灣會乾淨很多

不知還要多少年 , 那些不及格的烏賊車才會報廢 與 消失...(恕刪)

引您的言,並非針對您!

而是這樣的觀念,其實並不對!

昨晚看到不知那國研發團隊研發出"無污染ˋ低能源"太陽能飛機!

可搭載2人.續航力幾小時..等等的報導

不過他的造價是18億美元!錢也不太是重點...

重點是他的生產過程所生出來的高污染ˋ可不是花費10倍造價能夠恢復的

在商言商!也不能怪很多大廠!畢竟大家在討口飯吃(文明底下這是無可厚非的)

只不過現實中大打著環保旗幟-行污染之實的一堆廠商ˋ卻是無法漠視的不爭事實

唉!喊越多的國家(廠商ˋ團體)才是破壞力最強的國家(廠商ˋ團體)!但是-喊過ˋ執行後有改善嗎?

沒有!因為需要更高污染及破壞來成就"環保事業"

現今真想節能省碳救地球-唯有

竭盡利用大眾工具(火車ˋ公車)ˋ盡量使用減少消耗能源的交通工具(走路ˋ鐵馬)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做不到!因為-方便ˋ慾望使然

能減少慾望以及污染才是重點!雖然很難,大家也努力些吧呵呵
白馬!馬力夯~~ 瑤瑤:吼哩~~雞雞爸倍啦~ 瑤瑤:我讓你~睡

jerryktl69 wrote:
有版友算過啦!其中引...(恕刪)

你說的叫料組機車 也只不過是某台機車量產的料件 如果叫現成的來組 毫無研發可言
只能說是拼裝機車 其售價會被生產商約制 如何壓低價格 還是要照廠商代工OEM
台灣的車市 機車一年能賣幾萬台? 一年
如果同款同型號機車能銷售1萬台 每台成本可以壓到多少?
在你能搞懂之前 再說吧 大陸的市場 隨便都比我們台灣大 供需比重才可以達到預期
不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 灣道情人 G5 超五 的案例 可以點醒台灣人最擅長的就是保養和維修
而且主流車 能改個殼 加個改裝品一樣賣得嚇嚇叫 延續產品壽命 壓低開模成本 也可以說不用開模
可以證明的是 這2款主流車維修上會比較便宜 有問題也很好叫料 (這是我們看到的優點)
GY6 下去開發的引擎 在環保意識下 能壓榨的馬力 就那10幾P 而其他車廠的馬力 也不過9~10P
不過 引擎的技術 和 造車工藝 也沒有進步 要罵光陽 先罵台灣人吧
就連高鐵都要三吹四請 外國工程師才能修 就這樣看來 我們的研發能力又如何?
你看看國外所謂的技術 都是燒錢燒出來的 而且現在有智慧權這種東西
很多東西 不是授權代工 就是自行研發
但是看看那些有能力研發的大廠 哪一個不是國際化 一顆顆的引擎
要多少銷售量 和 利潤 來攤平 沒有錢哪來的進步 而不會的我們 就是貝戈戈
一年台灣的銷售量有多少 有研究嗎?
光陽 生產
2008 552.597千台 銷售 302.363千台 總銷售(含外銷) 542.512千台
2009 371.825千台 銷售 183.695千台 370.483千台
2010 392.862千台 銷售 200.751千台 391.845千台
三陽 生產
2008 426.601千台 銷售237.486千台 424.435千台
2009 295.992千台 銷售122.010千台 299.061千台
2010 296.825千台 銷售145.868千台 296.039千台
2008到2009歷經5期噴射來臨 銷售量掉多少 少說10萬台 2009幾乎都在賣2008多產的車
而且2008以後的銷售量有多少5期車呢?
這3年 台灣買了108萬台左左右 接下來5年 假設銷售量都12萬 2015年有2010的108萬+上2011~2015的120萬台 那2008~2015年 有230萬左右的機車 每10個人就有1台 還剩下多少購買力?
別忘了 10年前 年銷售至少10萬台以上 我們算10萬台都完整 多的都報廢 *2個車廠
1998~2008 =10年*10萬*2廠=200萬 最保守估計 13年內的機車+上新車 230+200=430萬
如果1998~2008加上其他廠 算230萬 +現在230萬=460萬 那每5人就有一台機車
還有多少人需要車呢? 台灣頂多每4人一台車 2400萬/4=600萬 剩幾年飽和?
600-460=140 140/10=14年 以照這萎縮速度下去算 這幾家廠商最多撐14年 還可以說是很保守呢
而且供需和價格有關係
40萬少10萬 數量少25% 價格多25%的話 5萬+12500=6萬2500 就可以合理的說明2008~2009的價格還算穩定 而且公道 現在機車6萬起跳 也就不奇怪啦

我想你該擔心 如果這幾年銷售量都是20萬/年(內需) 那車廠7年就要關門啦! 在A也沒幾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