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覺得機車後輪有碟煞 其實也蠻管用的

其實前後碟比較要擔心的問題是"追撞"

當你的煞車反應快,後面的車不一定一樣快
尤其呆灣的人騎車跟車都超級近
喜歡貼車的人...{安全距離}先罰寫十遍去
既然說到碟煞!
小弟騎的車是前後碟!但是下雨天~後碟煞幾乎失去力道...
反到是前碟煞比平常日還要利(而且做動更順,反應更靈敏)...

只是不管是什麼煞車!通常"輪胎"也要跟的上才有辦法提升制動效果!
餃子王 wrote:
你有依照法律規定騎車...(恕刪)


話是這樣講沒有錯,但就算自己有依照法律規定騎車,並不代表對方也會依照法律規定駕駛,畢竟這裡可是台灣:台灣道路最出名的就是1.道路爛;2.駕駛人沒有公德心;3.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沒有錯.......orz!!

小弟騎過前後鼓及前碟後鼓,煞車力道及時間長短確實有差,那短短的幾秒......不,應該是0.01秒,都會讓我感到很重要,特別是在前面有汽車駕駛人停好車不看後方就擅自打開車門的時候,只能在世界的中心呼喊"X"之外,就是很努力的想辦法把車子停住,哪怕只有幾公分也好,總之就是不要撞上,總比削掉手指或其他的都好,這時碟煞的制動力就比鼓煞來的好也很強。

不可否認的,鼓煞在雨天,煞車效果會比碟煞好;熱衰竭也比碟煞慢。但我還是會選碟煞,因為在緊急事故發生時,碟煞比鼓煞最能保障我的人身安全。

M01 好像都沒有看到前後剎車力道分配的觀念...從前七後三、前九後一、完全前剎...

正確的剎車是靠前輪,後輪的制動僅為輔助,雖不能說可有可無,但確實遠比不上前輪制動來的重要!
前後輪因與行進位置的相對關係,所以使得前輪制動可達事半功倍之效,相對的後輪制動則是事倍功半...

前輪剎車時會增加前輪對地面之磨擦力(捉地力),所以制動效果大增。
同時也因為慣性會使得車身導正,這也是為什麼減速的最大力道,都出現在進彎前的最後直線段...
而這也是<ABS>誕生的原因,因為在最大制動力下,
前輪的另一個功能<導向>,將因慣性而幾乎失去作用;而<ABS>便是為了恢復最大制動狀態下的導向能力!

後輪則相反的會降低對地面之磨擦力...後剎力道大一點,後輪鎖定就撇了,不是嗎?
不過沒關係,後輪不需負起導向的責任,所以就隨它撇吧.....呃..不是..
是剎車時儘量讓後輪保持在<撇>之前的臨界狀態,而此時的後輪制動力,大概就是它的極限了吧...

有些人客可能已經想到,那前輪<撇>了的話呢?..那99%去親地球了..
別忘了前輪還身負導向重責,一<撇>就拜拜了..
但是話說回來,前輪要<撇>還真不是那麼容易!
畢竟綜合前述,在制動狀態下,前輪磨擦力倍增(捉地力倍增),具因慣性的關係車身還會導正!
所以說大家請愛用前剎,不用擔心,前剎才是王道啊.....

哈啦這麼久,回到正題,後輪碟剎需不需要?
個人是覺得可有可無...先來分析一下碟鼓之差別...
以自已多年的使用經驗,碟式的瞬間最大制動力較佳;而鼓式的持續制動力較好。
碟式的通風良好,保養維修容易; 而鼓式則不擔心水的問題。
個人喜歡前後都碟式剎車,因為我喜歡容易保養的東西!
但認真的看待此事,大家應該問問自已,您的後輪能有多大的最大制動力而不<撇>?
再依此搭配足夠的制動方案即可..(當然,這裡只討論最大制動,若要反應,絕對是金屬管+碟式)
前輪的制動,一般原廠的設定皆距其極限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故一般進行前輪制動的改裝會有較大的效果提昇,CP值較高!
當然若您還有多餘資金可進行後剎昇級,那也是Ok的啦!
以前的後碟小羊,最有名(應該也是台灣第一台吧)的便是翔鷹車系了吧!
當年可是多少Dio玩家去<異種移值>翔鷹/飛馳的後碟組哪 ~

以上,多年來車友給我的觀念,跟M01的車友分享!
說的很好 很正確
上回與朋友聊天
才知道原來高雄順展車業的老闆琳媽
比賽時都只用前碟
後煞甚少使用
速可達的前後分配有些人甚至到前9後1.
速可達到後輪真的吃不了太大的煞車力道.

1~3就差不多,而這1~3用鼓煞就可以辦到了.
碟煞是享受那個線性的手感跟反應.
對制動上的效能改進不是很大.
priven wrote:
M01 好像都沒有看到前後剎車力道分配的觀念...從前七後三、前九後一、完全前剎...
正確的剎車是靠前輪,後輪的制動僅為輔助,雖不能說可有可無,但確實遠比不上前輪制動來的重要!
priven wrote:
M01 好像都沒有看...(恕刪)

剎車力道的分配還跟車體的前後配重有關唷!!
檔車因為引擎在前方.所以剎車時重心大部份會落在車身前方!!
而這時車身後方的配重是較輕的!若施以較強的煞車力道容易導致後輪浮起!

大部分國產速克達引擎+區軸箱與後搖臂相連.也可以說重心根本就在後輪上
(踢媽媽優越的地方!!)
剎車時雖不像檔車的重心明顯在前.但與檔車相比.
煞車力道可以較大而不致影響車輛動態!
我覺得後輪要能煞住也很重要,
小弟有一次為了測試急煞車距離,
速度大約80左右,
基~~~~~的一聲(旁邊的路人抱歉嚇到你們了)
快停止前感覺後輪開始左右搖擺,
幸好我趕快放一點煞車,
不然真的會撇出去的感覺,
也許這就是前碟後鼓的缺點。
LArCat
(若車身重心分配呈現理想狀態)
一般來說 要在最短時間煞停大多是捏前七後三

為什麼不是前後五五分呢?

由於在煞車時的重心轉移會對前輪施加正向力,而後輪減少

這時前輪所得到的抓地負載能力也增大(鎖死前的極限增大)

所以可以捏七分,而後輪減到三分

加重前煞是因應賽車需要在過彎後立刻加速,不能煞停切斷動力輸出

由於後輪是動力輸出輪

為了讓出彎加速時動力輸出反應更快

於是減少使用後輪煞車,而加重前輪煞車比例

但我還沒有聽說放棄後輪的(畢竟還是有重量壓在後輪上,還沒懸空失去抓地力)

用兩輪煞車的制動力還是超越光用前輪的

以賽道騎乘方式來套用公路騎乘上並不適合

抱持片面資訊用以形成整體觀念也太過武斷了
我的青春阿爾加迪亞
priven wrote:
M01 好像都沒有看...(恕刪)

大大說的很正確..

我個人還是喜歡.前碟.後鼓..
就像汽車一樣.後鼓市煞車作用.前碟像(abs)或人工ab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