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son19841026 wrote:
更可悲的是 吃機油問題 還是存在


需要提醒大家 Y 牌魔人是死都不會承認

YMT 5期FI 車有汽油幫埔這問題的喔~

拿什麼吃機油,拿什麼GY6

車沒動力啥都不用談了
comanche wrote:
十年前的VIOS是化油器設計 十年後變噴射供油

是嗎?

汽車約在1990之後全面使用噴射供油系統,哪來的化油器?

十年前,2002年的vios用化油器?
comanche wrote:
油耗表現? 廢氣排汙?
五期噴射新勁戰車種怎麼看都會比化油版的舊勁戰甚至是四期噴射車改善不少
講汽車變速箱嘛? 國產小排氣量速克達都是相同的CVT設計
但是普利盤角度 大小彈簧傳動設定等都不太一樣
新款勁戰就強調起步加速變順暢 這就是傳動改設定的結果
這樣要說沒進步???
講到價錢啊
十年前的VIOS是化油器設計 十年後變噴射供油(機車噴射供油還變了兩次 四期噴射和五期噴射)
然後價格不變嘛?
如果是的話 那的確很厲害~~~...(恕刪)


讓我再來簡單的回覆一下~

目前的速克達引擎結構 SOHC 4V 空冷 噴射

以"SOHC"單凸輪軸來說--------->是'70~'80年代日本車主流的引擎缸頭設計 看看第一代的喜美和雅歌就知道了

從化油器邁入噴射引擎是為了降低廢排空污----------->這在'80年代中期就是汽車產業界的趨勢了

然後我們再來談談"5期噴射"大部分車廠的通過方式~ 我拿勁戰舉例!!

原廠化油勁戰和原廠噴射勁戰哪個騎起來有力?? 大家心知肚明

以"減少供油進氣 調降動力來求得更加的油耗表現和廢排空污"---------->這可是"石油危機"的年代大多數車廠的應對方式 主因在於那時的引擎科技沒現在先進 這是當時最快速 最有效的方式

然後...

大大說 難道從化油器邁入噴射化不是一種進步嗎??

我承認 邁入噴射化本來就是一種進步!!

然後再詳細討論一下~

'80年代中期 汽車引擎邁入噴射化的應對方式

--->趁此機會研發一顆全新的噴射引擎 在性能不減損的狀況下應對下一個更嚴苛的環保和油耗規範!!

請問YMT的勁戰怎麼應對??

您要仔細想想 喜美的D16A能用原廠的零件改成化油器嗎?? 答案很明顯吧??

到底是開發一顆全新的噴射引擎比較高成本??還是拿原有的化油器引擎改成噴射話比較高成本?? 真正懂車的都知道~ 所以我也不多說了
說成本高我可不信 這樣多年 以勁戰的銷售量 舊加新勁戰 以及下代的勁戰

引擎成本早就分攤完了 還可以大言不慚的說 引擎動力提升 結果還是舊的那顆

頂多只是改供油取線 讓扭力早點出來 不然勁戰 爬坡還是爛再那

說本田那就更好笑了 8代雙凸 9代又改回單凸 本質就是這樣

Y牌跟H牌 真的都是有錢人買的


comanche wrote:
十年前的VIOS是化油器設計 十年後變噴射供油


Vios的上一代Tecel就是噴射了怎麼可能新款的Vios還是化油
4v引擎是哪家機車廠先開啟的
鋁合金電鍍陶瓷汽缸是哪家機車廠發明的
你使用上述技術製作出的引擎是要付專利金的~
換顆新引擎~代表就要再付出一次錢摟
有一隻狼30年了,改了甚麼!?
125的價錢漲了多少??
k9027210 wrote:
說成本高我可不信 這...(恕刪)


拿老二雅哈哈來跟兩輪龍頭本田比 實在很好笑

妳是不知道本田在單凸引擎所下的研發跟資源
可不輸雙凸引擎
用凸不凸來衡量還真的蠻無聊的
不斷變化的HONDA SOHC傳奇 (一)
不斷變化的HONDA SOHC傳奇 (二)
不斷變化的HONDA SOHC傳奇 (三)

本田的K系列引擎 分為一般市售版(如7代Accord的K20A7)跟高輸出(如八代civic type-r的K20A)
國內的K20系列並沒有像本田紅頭引擎那樣多了排氣端VTEC以及進氣端的真VTEC
畢竟R系列引擎也比K系列來的新
著重於低中速域的表現跟排汙和燃料經濟都比K系列來的好
也更符合一般消費者的需求
所以九代改換成R系列很合理

看看Mitsubishi去年發表新一代1.8升MIVEC引擎
也是用單凸輪軸
如果單凸不好也不會有車廠要花錢研發了

代號4J10的全新世代1.8升MIVEC引擎,排氣量與現行代號4B10的1.8升MIVEC引擎同,為1,798 c.c.,但壓縮比提高為10.7:1,結構上也改為SOHC單凸輪軸的設計。除了機械結構些許不同外,4J10引擎和4B10引擎最大的差異則在於MIVEC技術 (Mitsubishi Innovative Valve timing Electronic Control) 。
Lancer、RVR搶先受惠,Mitsubishi發表新一代1.8升MIVEC引擎


dg3836 wrote:
4v引擎是哪家機車廠...(恕刪)

台灣消費者拿幾乎雙倍的價格
買了近半世紀的單
也沒看見車廠用在所謂的權利金

人比人真謂"氣死人"
平平一樣是個人,收入不比金頭髮的就算了
付了雙倍的價格換一個飛炫踏板+新一代塑膠殼科技
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我只知道
台灣的消費者原則上是被廠商綁架了
接不接受與否你都要吞下肚去
不然也可以選擇到深山當野人

edison19841026 wrote:
好笑 那光陽的GY6...(恕刪)

GY6系列廠商多運用在市售國民車身上
這類車款多以廉價節省成本為目的
使用穩定市場接受度高的引擎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競戰在市場上被定調為高階車款.旗艦車款
要是連研發動能都低到這種程度
那可以證明一件事
"台灣的車廠不思進取"

所謂的引擎改款,不代表就是要重新設計一款劃時代引擎
而是就現有使用的車款引擎,結合前一代的使用經驗與缺點
做出改進與更新,比如競戰曲軸的耐用度問題.汽油供油系統問題
這些都可以在新一代車款中提出改善方案
但有沒有改進,其實大家心知肚明

好的優點必須保留
競戰的穩定性是其優點,必須保留
但其十年銷售量之間出現的問題
廠商改進了嗎??
一個車殼撞爛了一樣可以跑
新新勁站直上舊勁戰車殼一樣不會解體
期待了十幾年
卻連這十幾年當中所出現的問題
一樣都沒改進,這叫更新............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