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開始150變成高階機種主流?

現在125馬力很虛~七期跟五期沒版法比!
14年前的125可以跟現在150尬....
環保法規可能又繼續(斂)要(財)求
車子只會CC數增加

我是比較期待有什麼有趣的車啦
不雨 wrote:
你這樣太老套了跟年輕人有代溝的,現在年輕人除了水冷還要液晶儀表以後還有觸控儀錶,感應鑰匙跟轉向頭燈當然廠商不是傻子最好加一個配備多5萬 白牌塑膠150, 20萬一台以後算剛好而已


等那些車到一定車齡可能6年-8年
就會是討錢的時候...
有些高階車搭TFT LCD面板顯示錶
如果是停室外車夏天35度在烤,又常會有西北雨
冬天東北季風一來降到10度又冷又下雨
可能沒幾年偏光片就老化,或是液晶面板被曬壞或凍壞
那個可能要花3-5千來處理

另外還有我上面提的...一個13吋可以換2個10吋胎
如果13吋熱溶胎可能可以換3-4個10吋胎
LED燈也是錢坑...我鹵素一個可能100元內解決,你LED一換就上千元
還有水冷系統...我空冷車可以都不必管,因為沒有裝水冷


有些人覺得這些高階車很帥很好看很受歡迎,不是你這些5-6萬的活力125能比的
沒考慮這些後續養車費用
不過他們或許會不服,因為他們會說我養高階150以上機車
還是比養C300或Tesla model3便宜
北部捷運網加公車鐵路的發達,機車早已不是人人必需品,在這情況下,產品要往上提生質感等級才能讓消費者願花錢買這非民生必需品,決策者若是北部年輕的人,他自然懂這以前捷安特都示範過的產業歷程,事實證明捷安特現在一台車隨便都n萬起跳,股價破百。

但如果企業的決策者都是南部老人,此處指的是觀念思想上的老人,他當然覺得機車仍然是民生必需品,消費者只要便宜,便宜,再便宜,能動,能去買菜的續航距離要求,就夠用。做事業能收到客戶的錢最重要
grason00 wrote:
另外還有我上面提的...一個13吋可以換2個10吋胎
如果13吋熱溶胎可能可以換3-4個10吋胎
LED燈也是錢坑...我鹵素一個可能100元內解決,你LED一換就上千元
還有水冷系統...我空冷車可以都不必管,因為沒有裝水冷


有時候,多花的那些錢是可以救你一命的,
高階車款必備的ABS、TCS、熱溶胎等等,
在發生緊急事故急煞下,
你覺得高階車款跟一般車款來比較,
那個活命的機會比較大?

比較好的配備,通常只出現在高階車款上,
而入門車款為了價錢,則省了很多東西,
如輪胎、煞車等等。

多花點錢,買到的是安全性配備更佳的車款,
這點錢也許在未來能救回你一條命也不一定,
畢竟,騎機車是人包鐵。

錢再賺就有了,但命只有一條。
重點是2-3年前開始時
一般125機車接近10W大關的時候
開始出現分期零利率只需要額外付設定費,
且分期和現金沒價差時,大家都會直接買高階機車了
一個月付不到5000,
且也不會像以前一樣,
買一台6W 機車辦分期後總金額是8W。
所以大家都選擇買高階分期,
除非你經濟真的有困難,
有在算的上班族大多會選高階機車分期
grason00
其實也有5-6萬元的平價125機車,不是只有10萬的125機車
j801001
其實就是把利息算在設定費這邊了
環保法規讓cc數不得不變大,看看人家哈雷就知道
上一代人勤檢刻苦,把125當250在操!連升級150都很捨不得!一台機車騎二十年也沒什麼大不了!引擎修一修又能再戰十年!目的也是希望下一代可以過好一點的日子!

現在下一代上來成為消費主力了,也不必像上一代這麼辛苦,可以選擇性能好一點的車款,於是150以上就漸漸成為主流!
不敗神話zero
早一輩的人是沒得選,當時法規限制車輛在150cc內。
LuDain15 wrote:
生活啊,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保持自己的生活步調,生活會愉快很多!

年輕人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個要贏別人一點,這個要贏別人一點,結果就是多花一大堆錢,到了30幾40歲還只能透過靠北政府來掩蓋自己的無能,然後在網路上跟其他外送員取暖...


+1


保持自己的生活步調
所謂的高C/P值指的不就是花一樣的錢可以得到比較多東西?
拿JET SL+來說,10萬左右價格可以得到動力、操控、機能,這種C/P值放眼台灣車市對手其實不多,所以造成這樣的銷量不是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