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為什麼台灣機車發展引擎為主流,而非轉換效率更好的馬達


呵呵,你覺得這麼簡單,怎麼沒想要下去做?

很多樓都說了

1. 高速的問題

2. 續航力的問題

3. 電池的充電與汰換問題

4. 價格問題

但是我自己個人覺得台灣是非常適合做電動機車的地方,尤其是台北市,大部分都是短距離行駛,就環保或是效率來看,都是電動機車最好!


冒煙的喬登 wrote:
物理課都教過,馬達的...(恕刪)
有種東西叫油電車
因為內燃機的輸出/入並不是線性的..
所以將轉速保持在最佳區間,再帶動發電機去驅動馬達.......
看來
那些車廠一定是無法獨立思考兼缺乏邏輯判斷
油電車這種先發電再驅動車子沒效率的爛東西
居然敢推出來賣?還賣了那麼多年
討論一下
電力是由火力發電沒錯
但電直接供應給汽車不須經過汽油燃燒供應動力
想當然會比較有效率

在馬達運轉時利用磁生電部分供應動力,部分回充到電池
基本上電力消耗並不快
除非你故意開到沒電

充電要快可以很快
只要提供大電流即可
危險?當然是看設計

我想這是需要政府配合
漸漸增加電動車充電兼停車位
我想這不是問題
以政府挖馬路的頻繁度
很快就普及

電動車本來就是趨勢
這就是科技

電的效率一定比油好
不然各位應該還在搭燃油或燃煤動力的火車或高鐵

唯獨電動車的電池
是消耗品,生產及回收不當會造成汙染

所以目前最令人頭痛的是
開發無汙染的高效率燃料電池

除非石油商及相關產業放手
不然政府不可能會真的推廣電動車

產業當然以營利為優先
所以顯得比較保守
一顆引擎小修改一下換個車架車殼又可以繼續賣個10幾20年

除非像對岸一樣直接禁止油車進入一些城市
不然到下個世代還是會與目前相同
對岸的大功率電動車已經進步到燒胎孤輪跟吃飯一樣簡單了
台灣還停留在坡度太高爬不上去的買菜車
那個簡單講:科技........

電池與電動馬達的技術成熟度......製造成本......接受程度......使用習慣.......

很多東西很理想,但不實際
怎麼沒有人提到汽油怎麼來的呢?
好像要原油提煉—儲油槽—運送油車(吃油)—加油站(回扣)

這些好像消耗呢能量更大耶

BlackDragon wrote:

如果核能可以成為小型攜帶裝置,將來會不會是唯一種短暫爆發使用的主力能源選項?...(恕刪)

就算核引擎可以小型化
依台灣道路的車禍發生機率 動不動街頭就核污染洩漏
這不現實阿
問題在電池
問題在電池問題在電池
問題在電池問題在電池問題在電池
問題在電池問題在電池問題在電池問題在電池

其實比內燃機好的東西是不少
可是問題在於電池技術跟不上

如同cpu的發展是跳躍性的成長
但電池技術卻是蝸爬中

許多高科技產業,目前都受制於能源技術問題
而遲遲無法前進

isuyashiro wrote:
討論一下電力是由火力...(恕刪)


因為火車或高鐵不需電瓶,直接把高壓電通過變壓器直接給火車或高鐵使用,

這樣當然比較省,正確來說,火車上的電瓶是用來啟動火車用的,不是行駛用。

電動車需要把電儲存在電容器裡,但中間轉換率太低。
你這就跟問煤炭怎樣來的一樣 運輸一來一往基本上互相抵銷量 而且回扣跟主題沒關係 要講的話 單一購入大量資源的發電產業 拿回饋更方便 還跟你一間一間拿太麻煩了 所以討論這個沒意義 如果你是想講要把油送到加油站的成本 呵呵 自己想吧不想浪費時間 想不出來再提問 應該會有其他人幫你解答

我就講過了 討論電能 先輸 七成五 的效率再來考慮 電動車的唯一好處是動能部份回收 但其效率也很悲哀 大概只能回收5%動能 假設你是消耗100w的話 你就只能回收5w以下的總體消耗 所以效率就是25%的5% 這種數字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看不懂的話 我就用里程來講解

假設這台車的電量可以開100公里 那他之前的能源量就會是可以行駛400公里 而開一百公里的電力中透過煞車回饋可以在行駛五公里 所以總共400公里的能量中 可以行駛105公里這是電動車

汽車400公里的能量單位中有40%可以使用 所以就是可以行駛160公里

160公里比105公里 汽車比電動車 這樣可以理解了嗎? 差距太大了 同樣能量單位 汽車是比電動車的能量效率還要高的 約高出五成

那為什麼電動車好? 別忘了 發電場除了火力以外 還有環保的水力風力
這幾乎可以算是免費的 但很可惜的 免費的風水力佔比例不到10% 另外不要看大陸很多電動車好像很屌 這根本是智缺 大陸是缺電的地方 缺電還用電 這就像餓肚子跑步 銅學們多用腦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