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全 舒適 改裝第一步,先強化,輪胎還是避震??

強化心臟、頭腦、輪胎,不等…

嫌原廠輪胎太輕浮可以先試試看降低胎壓,
真的不行再來換好的輪胎。

如題,你是為安全、舒適。


還有一點很重要…
進口輪胎:普利司通輪胎、登錄普TT92或是iRC輪胎,等進口胎

不能算是改裝品,
因為這只能說是必需品
─═☆° ╮o(.〞.)o《⊕£不要想懂我太多,我怕你會愛上我///

oo_98982002 wrote:
強化心臟、頭腦、輪胎...(恕刪)



降低胎壓@@

增加了危險性
樸實無華的愛情
LULU6862 wrote:
降低胎壓@@
增加了危險性...(恕刪)


原廠胎的都是配置道路胎,或是通勤的運動胎,是因為大眾需求,與成本考量,
即使原廠安裝耐磨耗的iRC 530還是其他的如:TT92或是BT601﹏等等
只有增加消費者負擔與成本。

要求原廠配置安全速域320 km的輪胎 ? 很貴的…小車也不能裝…

【胎壓別降得太離譜】
原廠胎的都是配置道路胎,或是通勤的運動胎,
是因為大眾需求以通勤為主要目的,要熱血的只有少數族群…

總不會在路上看到媽媽騎著鵝或鴨過彎還刻意卡普磨一下吧

回歸正題
假如前後輪胎壓標準是32,我們可以選擇降低至27或是28的胎壓,

假設我們降至前28後30
(後輪胎壓不能降低太多,不然雙載時胎壓不足很危險。)

這樣你前輪遇到路面不平的路段或是小坑洞,
輪胎回彈起來的震動會比較小。

輪胎胎壓太飽和時,
即使前後避震的Q度再好,假設國產速克達用了歐老師還是海波浪,還是MSP、D2等。
輪胎壓過飽也會使輪胎的接觸面積變小,進階使抓地力變差。
因為輪胎壓胎飽和時你遇到坑洞回彈會較快,接觸面積也較小。

甚至有的傳統店家灌太飽,騎乘時會車主會感覺輪胎會飄。龍頭車尾輕飄飄﹏﹏

這意思就像是假設普利司通BT601表準胎壓規範在26好了。
前輪降低至24或是22時,在轉彎的過程中會使人感覺比較安心。
胎壓較低時輪胎過彎時接觸面積變大,磨擦力與抓地力提升。

假設你家長長輩說騎起來輕飄飄的,
可以考慮胎壓檢查一下,試騎家中長輩的車,
不換車胎,胎壓稍稍降低一下,
可以降低不小心騎到白線上國產10吋12吋輪胎會稍稍瓢移的風險與危險。


─═☆° ╮o(.〞.)o《⊕£不要想懂我太多,我怕你會愛上我///

oo_98982002 wrote:
【胎壓別降得太離譜】...(恕刪)



是否在請教OO兄 胎壓太低還有什麼危險呢?
樸實無華的愛情
LULU6862 wrote:
胎壓太低還有什麼危險呢?...(恕刪)


【輪胎長期胎壓太低或不足】,
輪胎會變尖,或變成波浪狀

輪胎邊緣磨損異常,甚至是毫無磨損,

如遇到大坑洞輪胎會貓下去,更嚴重是爆胎,
輕則只是單純傷到輪圈使愛車輪圈變形。

爆胎或遇到小釘子插進輪胎,胎壓不足洩氣會較快。
甚至是說輪胎瞬間沒胎壓,車身不穩就打滑﹏﹏嗨賽

胎壓不足也會較為耗油…雙載時明顯感覺後輪拖不動…


【胎壓太過飽和】,
遇到坑洞或是台灣的WRC路面,
路面給輪胎的震動再傳達至車身,駕駛人感覺回彈過大,車身同時也較為不穩。
胎壓過飽和,這條輪胎在台灣的WRC路面會跟跳跳跳…

龍頭轉向很輕浮、後輪追蹤會飄移。

過彎速度過快,後輪太過於飄移,導致車身過於不穩,嗨賽﹏
像後輪滑著追前輪般…
太過於飽和的胎壓會使車身較為省油一些些些些…

等等清晨找時間可以試試自己的車騎騎看,
標準胎壓與胎壓【稍稍】降低2至4的差別﹏﹏
與超過標準胎壓的差別異性﹏﹏
在市區路面可能還感覺不太出來,找個山上的路面試看看好了。
或是試試看機車道那些有的沒的坑洞和高低路面。

這意思和阻尼油太滿還是阻尼油的濃稠度係數意思差不多。
─═☆° ╮o(.〞.)o《⊕£不要想懂我太多,我怕你會愛上我///

oo_98982002 wrote:
輪胎長期胎壓太低或不足,輪胎會變尖,

輪胎邊緣磨損異常,甚至是毫無磨損,



感謝OO兄的解說

能否就引言部分在更詳細說明呢?

不是很清楚這部份
樸實無華的愛情
LULU6862 wrote:
輪胎會變尖,輪胎邊緣磨損異常,甚至是毫無磨損...(恕刪)


機車不同汽車胎,機車胎是圓弧形的,
在低階的國產機車胎,它還是圓的,
行駛時輪胎內的空氣熱漲冷縮,會稍稍影響胎溫,

胎溫都會升高,降低,
簡單說胎壓不足或胎壓過高,都會使輪胎變形,
這看起來就和一般的磨耗不太一樣,無法說出口是一種怪

胎壓不足又只騎中間的話,輪胎邊緣磨損幾乎使毫無磨損。
輪胎的胎壁和胎緣必須承受車身與人體重量,
胎壓不足輪胎會變形,
此時車身的整體重量完完全全是靠輪胎本身胎壁和鋼絲圈在支撐著。
(不要說機車胎沒鋼圈,胎壁在成型的時候已經有作業人員至入鋼絲圈)

輪胎會變尖,其實就是正常磨損,
剛剛說過機車輪胎是圓形的,固然胎料在生產壓出時,
板模設計是中間後左右兩邊較微薄,
相同的磨耗係數下,
厚的扁的一起磨損是不是中間的後的部份會剩下較多 ?
而邊邊胎肉較少的地方,反而就被磨掉了,所以輪胎會變尖。
(也有設計是直至胎壁材較微薄的版規,國產胎幾乎都這種設計,看起來才會很扁)

輪胎邊邊損耗異常甚至毫無磨損,
很簡單,在路上有很多,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傳統的國產機車胎因為大眾使用習慣,無論大車胎或是小車胎
國產機車輪胎胎型看起來都很【扁】
不比歐洲的【圓】,或是日系胎的【高】
假設你騎乘的國產速克達12吋車系,可以拿兩條新的輪胎比較看看

拿BT601 100/90-12 與 SAWA 100/90-12
兩者比較下你會看出設計不同,車身高度也會不同,輪胎高度也不同
但是兩者的規格則是相同的,這都和板模與版規的差異不同…

才會有人說某牌輪胎躺下去那霎那輪胎會把你帶進去彎道,會被稍微帶進去,迴轉較快。
或說某牌輪胎下去感覺很安心,車身起身也較快的說法。因為形狀類似陀螺等等。

輪胎全使用氮氣的目的是因為氮氣此氣體性格較為穩定,
但空氣中"好像"將近70%是氮氣…


─═☆° ╮o(.〞.)o《⊕£不要想懂我太多,我怕你會愛上我///
047771407 wrote:
不是我再說...騎車...(恕刪)
我說得是轉彎超過60
請你不要斷章取義......

另外 你本身也有在騎車 你應該也看得很清楚
轉彎超過60的本來就是少數
馬路上所呈現出來的情形就是如此
一堆人最愛說

改胎不如改腦袋
婆婆媽媽原廠騎了10年不見摔?




不改


一句話
這組輪胎夠不夠你用?


不夠?
兩種方法

1.把你的腦袋改成婆婆媽媽

2.把你的輪胎換掉

但是兩種方法都只能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你的安全性
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保你在馬路上不摔

有啦

不要騎~不然用牽的~

-----------------------------------------------------------------

dinofly wrote:
怎麼跟我所認知的相反?
應該先換後輪再換前輪,
轉彎其實是靠後面,前輪是輔助而已,我好像在某論壇看過人發表文章心得,他說是看雜誌(流行騎士??)而來的..

我自己的原廠g4 125剛從新車到後輪換掉剛好就印證此事,變得非常穩定,記憶非常深刻!


前輪負責導向跟煞車
後輪負責驅動

如果兩條輪胎都是堪用
但你又想提升其中一條

前輪


~~直線行駛~後輪打滑~~
基本上都救的回來
只要速度不是快的太誇張
輕微屁股甩個兩下
放開煞車就回來了

那什麼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
急煞最容易出現
急煞時瞬間的重心轉移
會讓車子點頭
這時候車子的荷重都會前移
前輪幾乎要負責80%以上的煞車力道
後輪則是因為點頭浮起
你不需要煞多大力
它就會鎖死

~~彎道行駛~後輪打滑~~
這個稍微難救一點
但在良好的反應和駕駛技術之下
收油~改變重心還是有機會把輪胎抓回來
但就怕你是騎太快打滑
輪胎抓回來會high side飛出去
抓不回來就是low side吃土
其實後輪打滑high side~low side一線之間
沒控制好兩種摔車情況都可能出現

發生的原因通常是在彎道油門過大
自己小心控制油門和傾斜角度才是上策

low side
high side

~~直線行駛~前輪打滑~~
這個...速度低還可以~速度高很難救....(雖然每種打滑都是這樣啦....)
前輪在直線鎖死打滑~你會感覺到龍頭的強烈快速震動
調整煞車力道~可以視情況恢復抓地~
太快的話....嘿嘿~你可能會直直撞上前方物體
就算前方沒有障礙物~你也可能會因為不穩的重心最後偏向一邊~造成low side

發生的情況最常見於緊急煞車
煞車力道過強
路面狀況不佳
前輪抓地力弱雞

沒煞車前輪打滑??
痾..很少見
大概是騎到油上之類
或是前輪破水性薄弱
路上溜冰
通常下場就是摔車

~~彎道行駛~前輪打滑~~
秒殺

兩個字
這兩個字就足以形容彎道前輪失去抓地力low side的情況
沒得救
救得回來是神
當你心裡出現"看"~的時候~還沒反應你已經吃土了
還有可能連"看"的念頭都沒出現~不知不覺就下去了

通常發生在入彎帶過重的煞車
或是在彎中重煞前輪
彎中碾到任何不該碾的東西都可能


總之打滑要救回來的前提
車子要在你的控制之中

為什麼前輪比較重要?

因為前輪打滑整台車不受控制
shine heaven wrote:
我的jet power...(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