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很多機車都還是10吋框為主?

因為10吋現在主要機型就是買菜車,訴求經濟跟壓低成本。

你可以看一下現行10吋造型

少數重新開模鑄造鋁製,多數都還是沿用豪邁那個年代的鐵圈,這就是成本考量。

經濟的部份10吋隨便阿哩不達胎,會比12吋的有品牌胎還要便宜一半一上。

如果今天所有消費者都要求要配備拉到頂,自然這種車就會消失。

但市場現實就是不是每個人對車的要求都那麼高,甚至還有很多人喜歡苛扣車行工資,怎麼可能會想花大錢保養呢?

只能說什麼樣的市場造就什麼樣的產品。
10吋算起來感覺沒比較便宜 (里程vs價格)

我上一台車是12吋(125CC)

去年換了10吋車型(150CC)

同一型號輪胎(C699)後輪

10/12吋價差300元

但是10吋磨耗里程比12吋短

相較之下10吋沒比較吃香,傾角又小
Justice.late
但如果壓到鐵釘破胎,10吋換胎就比較便宜
阿呆徐
破胎可以補...[笑到噴淚]我們在講正常使用狀態下...破胎車被偷那些例外就免談了
12吋車身比較高 (降低車身會使儲物箱變小), 對矮身高者10吋胎比較好騎.
講那麼多,根本也不是省錢,還是一樣有流行,才會降價。我爸媽也是被影響,以為10吋好保養,也沒有,除非撞車,或自己亂停車被惡搞,不然其實根本就很省。

以前也很多人騎野狼啊,比較不會那麼震,10吋胎真的震到很痛...

12吋機車比較高,可以買13吋輪胎的機車啊,13吋比較矮。
Captain Bambi wrote:
12吋跟10吋其實差(恕刪)

價格優勢是主要原因,如果是中高階車系,
採用12吋框通常有助於市場布局,這些車款需要兼顧穩定、性能、外觀,
但是一般基礎車款、買菜車....以經濟實惠又低價為主要訴求的車種,
搭配12吋框反而會讓購買意願下降,畢竟這類售價較便宜的低階車款,
性能上也不是很強調,搭配12吋框恐怕會讓更多婆婆媽媽在下雨天摔車,
因為嫌輪胎貴,遲遲不換胎還磨到都見到纖維層,
一到下雨天就摔到不要不要的。
十吋換胎光是不需要做平衡,成本就省非常多了
風~~
因為平均身高比較矮 男生好像 168 女生 163
12吋座高會高一點
台灣幾乎每條道路最高限速40
為什麼台灣很多機車都開始以150為主?
Captain Bambi
讓愛飆的人去飆,政府可以賺錢,車廠也可以多賺,雙贏
Lex0953 wrote:
台灣幾乎每條道路最高(恕刪)


馬力隨著排氣限制,越做越低,台灣的機車廠又不願意做單人騎乘的機車,只好把125以下的機車弄成非主流囉。

日本是前車之鑑,日本的已經改成125以下的機車大多是單人騎乘的了,被網友罵的要死,馬力很差。

現在150的機車,馬力大約等於以前化油125機車的馬力而已。
10吋適合大多數人的身高

12吋會有很多人需要一直墊腳尖、墊到腳抽筋

有些人寧願墊腳尖也要買12吋,畫面滿好笑的

沒那個屁股就別吃那個瀉藥好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