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質? Majesty125後避震器上座脫焊

冰塵 wrote:
記得之前兩陽的車,都...(恕刪)

印象中兩陽對車輛上的瑕疵進行過召回改正動作的次數很少
(最近的一次是好幾年前環保署要求光陽和三陽共同召回改正第一代噴射車種)
山葉則是在近幾年才開始對車輛瑕疵進行過數次召回改正(GTR車架 新勁戰汽油幫浦 RSZ噴射控制元件)
不過這樣要可以算成兩陽問題少 所以召回次數少???? 這樣想好像也怪怪的
就個人認知上影響行車安全的就有朋友發生過兩陽的車行駛中輪框自己解體 以及 後壁震整隻分家的
山葉的話個人推想大概也是高層有感受到消費者壓力 這幾年開始佛心了 才會主動對瑕疵進行召回
以前的話山葉跟兩陽都一樣 有問題消費者沒吵沒鬧 廠商根本都不會理你 哪來的主動召回
所以啊台灣的機車族根本就沒啥消費者權益可言
上面這台馬車啊 就是好幾年年的東西了 那時候的山葉就是沒有召回這種事的


我只覺得一台車騎這麼久了
每個人騎乘狀況不同
各地氣候也不盡相同
加上保養習慣等等...

這有什麼好吵的嗎

也有人騎一兩年車就不行了
也有人爛車10年不倒

世界品質也不是神
其它廠牌也不是垃圾

還不就是車子
看開點吧


你那麼愛她 ~ 為什麼不巴她六下 ~~

紙鶴._. wrote:
我只覺得一台車騎這麼...(恕刪)


話不是這樣說吧!!那是保安的地方吧!萬一發生問題怎麼辦呢?
那您都不會CARE購買的品質!
跟您做生意賺死喔!!有就好!寧爛勿缺!!!是嗎???
Leopardspot wrote:
話不是這樣說吧!!那...(恕刪)


那都是你在講 我都沒說

八年的車子+台灣WRC級的道路
再加上如果常常出去跑
然後停放的地點是戶外還是室內等等

就是我說的騎乘習慣等等

中間變數太多了~
發現的話當然是及早治療

(雖然外面還是很多車根本就不能騎了還是騎很爽)

馬車在這點的設計上有問題是確定的
但是馬車畢竟也停產了...
如果可以爭取召回當然最好

樓主這樣提醒馬車車主要注意的事項
不是就很好嗎?

我只是覺得大家不必在那邊吵 0.0

你那麼愛她 ~ 為什麼不巴她六下 ~~
kevin3321 wrote:
有時候某些東西本身的設計就不是完全要剛硬.
引擎腳還要能吸震.....(恕刪)

我認同你說不是所有零組件的設計都要完全的鋼硬
我提到的是以中速約錶速60開始
過灣遇到地面"小起伏"(非顛頗)
後輪就會左右扭動
速度再快一點
或地面起伏再大一些些
扭動的非常明顯
甚至已經影響到駕駛的操控了
這應該能說馬車125此車引擎吊架太軟
或說它的穩定性不夠
而且許多車行拆過馬125的師父
都說該車10之8.9吊架都會變形
這應該算它的用材不夠好沒錯吧
解決這問題最好的方法
大概就加強這部份
再加強其它部位的焊點
又或者給個更好的避震
減少直接給車身的震蕩

我自己也騎馬車125
我能理解車廠設計有它的考量
或許為了壓低成本
也或許不想提高賣價
總之...應該都跟錢脫離不了關係
沒有關係,大家能瞭解真正的狀況就好
反正文字本來就是那麼奇妙的東西
一樣是用鍵盤敲出來的排列組合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心情去看意思就會變得不一樣
總之最後還是能讓網友們瞭解我要表達的就夠了



abcdqq0204 wrote:

OKOK,馬上修正...(恕刪)


JoeChou110 wrote:
不好意思我也被後面回...(恕刪)
我的馬車也6年了, 要來去仔細檢查一下, 已知的如Osir大大所說, 外殼鎖點, 斷很多......

還有經常螺絲不見, 不知被A了, 還是震掉了??? 從排氣管螺絲到後座椅背螺絲都有
(OS:一直以為是被公司大樓內其他人A的, 後來問Y牌經銷, 說會被震掉, 真是夠了).
看別人不順眼, 是自己修為不夠
有許多網友都有提到過保固,八年的車齡很老了,零件的壽命等等的說法
以上就不一一用引言回覆,但是我還是想說說我的想法,也就是會po這篇文章最大的原因

一台七年十個月的老車,不管是哪個廠牌哪種機型的車款,難免都會遇到零件老化而漸漸失效的問題
我的馬車也不例外,全車車殼斷了一推卡榫,我就不知道換過幾次車殼
牽車的第一年吊架被台北市的路摧毀到開始小小變形,從車尾看就覺得引擎不正,換了宇川的吊架
開始工作之後把有點變白的前燈總成及會進水的後燈總成換掉
有點變形的區軸及吃機油越來越嚴重的引擎也都換新...

以上的等等更換,再加上本來就應該要定期更換的耗材,算算也花了我不少的錢
不過我都不覺得有什麼好抱怨的,因為零件本來就會有壽命(先不討論壽命的長短)
但是這篇文章所提到的後避震器上座脫焊這個問題點
我實在不能把它歸類在零件壽命的老化之內
因為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問題點,而不單單只是產品的使用壽命及年限等的問題
所以我質疑台灣山葉所主打的"世界品質"
畢竟這是台灣山葉在市場上所主推的一項宣示及宣傳
這是它自己說的,並不是我要拿它的宣傳來酸台灣山葉

接下來說說問題點...

為什麼我要說是脫焊,而不是說斷裂?
首先我要先聲明這張照片沒有後製過,
而且這個問題我有多方詢問從事金屬沖壓焊接相關行業的朋友
他們一致都認為這個問題點是出廠時就已經是"假焊"的狀態,
,之後在經過台灣WRC級道路的洗禮下造成"脫焊"
原因很簡單,就是那個切口實在是太漂亮了...
如果原本這個上座就有確實焊在車台管上,事後因為台灣的氣候加上路況而產生生銹進而斷裂
那麼那個切口應該會形成不規則的形狀,甚至有可能把車台管上的"肉"也撕裂一點下來,
如果再看看車台管上所殘留的完整焊道,更能夠證實我的這些朋友們所言不假

雖然我不是很專業,但是我唸高職時怎麼說也有上過實習課(我是汽車科)
焊接過後的熔深切片我也看過,所以我絕對相信大家所看得到的照片裡的熔接狀況真的不應該發生
一台機車的引擎只有由引擎吊架及後避震器連結在車台上(若有特殊設計除外)
今天如果是單避震車種發生脫焊這樣的問題,請各位想想事態的嚴重性
單避震車只有一個避震器上座,不像雙避震車種還有另外一邊可以撐著
當車主在路上行駛時因為後避器上座脫離造成後車身瞬間墜下
速度慢也許就是摔個車,
速度快的話呢?後方要是有機車汽車甚至是大型車輛來不及煞車呢?
後果應該是不堪設想的吧?

如果當我遇到時只有輕微摔個車,上網想提醒其它車友注意相關的問題順便小小抱怨一下
但得到的回應卻是"車都騎那麼久了...","回本了啦..."
那.......

今天我感謝上帝我還好好的活著,沒有因為這樣的問題而出事
但是我還是不能認同這樣的製程上的疏失
這個地方的製程應該是用機器焊的吧?
那如果我的車台沒有焊好,那同一批生產出來的車台是不是也有可能沒有焊好呢?
畢竟以我的狀況來看,在避震器上座的位置與車台管的相對尺寸是對的情況下,那條焊道再往下移一些就ok了

以上碎碎唸那麼多,也許下意識是想保住自己的觀念及立場
但是我想許多網友應該也會有類似的經驗
當你想表達的事情被誤解後再來質疑你的出發點時,心情的確不是那麼舒服
起先被質疑這台車的身份,一開始感到有點莫名其妙,
再兩次回文解釋後仍然還有網友要質疑我的車是二手車,還舉出"證明"
那時還真的有點"奇蒙子不好"的感覺
好在其他網友們最後能瞭解我寫的文字...

說了那麼多,還是要請大家多注意車況,開開心心的騎車玩車吧!!
Leopardspot wrote:
這焊接處分明是假焊!...(恕刪)


這位大大小心你的言論會遭受某些魔人的攻擊喔

我想再好的車都會有瑕疵的

樓主也不必因為這件事而對山葉沒信心

0102
Ethan1011 wrote:
我的馬車也不例外,全車車殼斷了一推卡榫,我就不知道換過幾次車殼...(恕刪)

藉著機會請教一下樓主
以往你換新車殼
有沒特意去買副場車殼卡榫有強化的
如果有...還會不會像原廠一樣容易斷?
因為我的車殼也是一直斷
總得想個辦法來解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