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fdftr74 wrote:
想買Tigra 12...(恕刪)
水冷:
1.零件多(壞了修起來貴、故障要找問題也會比較慢、零件多修起來自然貴)
2.較複雜(零件多)
3.散熱效率好(引擎穩定、長程較不易虛脫)
4.公差小(因為散熱好,活塞環和汽缸間隙可以做到很小,所以不會漏氣,輸出自然好看)
5.成本較高(相對於氣冷)
6.性能好(公差小,同第四項)
7.比較重(零件多所以重,這也上當初賽車廠上有些廠車不用水冷原因)
8.環保(公差小,燃燒效率高)
9.反應較直接(算優點也算缺點....看人)
優缺點就是這幾項的延伸
報告完畢
P.S:以同樣科技水準來說,水冷的效率絕對比氣冷好;但相對來說,少零件的氣冷車妥善律絕對比水冷高
而要製作馬力匹敵於水冷車的氣冷車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冷熱公差要算很好、成本很高,而且幾乎只有比賽車可以用,C/P值其實很低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旋風 wrote:
君不見當年馬車以125cc之姿
在尾速方面,不到180cc的氣冷車款
幾乎無敵手存在
PS:車廠也知道這個優勢,所以水冷車一開始發展都把壓縮比設計的很高
馬車尾速是真的很快~
少數能破100的125車種(到現今也是,流線型整流罩、高壓縮比水冷)
但是他的尾速高主要取決於流線型的整流罩
反而跟水冷比較沒什麼關係(比較少)
而且別忘了傳動效率較好的檔車阿!
氣冷還有22匹馬力追風之流( RZR135)
實際速度就可以13XKM/HR幾了(快140)
說二行程不公平
那四行程的氣冷可萬二轉的FZR150
也可以跑到實際速度的125KM/HR左右
以上兩種尾速都可以以海放姿態放掉馬車125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旋風 wrote:
不大正確在風阻方面以...(恕刪)
引擎部分說不太通
馬車雖然是高壓所比11.0:1的水冷引擎
但當年馬力較大的化油版也只有11匹馬力
而當年設定用水冷主要原因這台車的定位就是長途巡航
所以需要引擎高度的穩定性
相信您一定騎過馬車
馬車本身傳動是中尾配置
在加上他的14XKG的車重,起步實在很軟
所以引擎輸出部分其實並沒有多吃香
主要能讓146KG的馬車125到達破百的尾速
是因為大型的高角度風鏡破風(現在其實也只有150以上RV車款有高角度風鏡)
這造成他在高速風阻很低(低風阻不等於正面面積)
而中尾設定的傳動也是其中之一
用同樣引擎的KTR和酷龍(變速箱也一樣、空濾不同而已)
酷龍其實起中都輸(尾速也沒差多少)
但極速反而是比較重的酷龍是比ktr快
因為整流罩的原因
引擎水冷化輸出的差異性在小排氣量其實沒這麼大
但在大排氣量同顆引擎水冷化馬力可以差到1X匹以上(阿魯750油冷轉水冷)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