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好久沒有發表DIY文章了,都生疏到要看以前的文章才記得從何下筆
一樣的話,寫的不好還請各位大大多多包涵見諒

發文原因:騎過坑洞後輪傳來的扣..扣聲,靜止時按壓後輪反彈傳來的扣..扣聲
更換經驗:0
更換物品:後避震器(原廠部品)
費用:800元(材料行買的)
準備工具:T型板手8號、10號,6號的6角板手,十字起子,12、14號套筒板手

原先一直無法確定是哪裡造成的聲音,所以在更換的前一天,先把馬桶拆了檢查
確認了是避震器之後才去買材料回來換,至於為何換原廠的避震,那是因為自從後胎換350-10之後
就一直存在著磨到胎皮的情形,看來我跟非原廠避震無緣了,至於偏心避震也是會磨到..so...認輸了

不囉唆!!看圖吧!!
工具一覽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更換主角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先將馬桶拆下,圖片中圈起來的使用10號T型板手與十字起子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拆完就是這樣啦!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再來就是置物架,使用6號6角板手拆下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然後是換火星塞時要拆的這個蓋子,使用十字起子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接著是尾燈下的蓋子跟側板,記得2邊的側板都要拆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最後就是最重要的車殼啦!!請注意2邊都要拆,總共有6顆螺絲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拆到這裡的時候你是拿不下來車殼的,為什麼?
因為你沒打開油箱蓋........,這時請有抽菸的朋友們,把煙熄了或走遠一點
不要為了換避震器而犧牲小命.....不值得滴

將油箱蓋拿下就可以取下車殼了,不過記得油蓋要鎖回去啊!!除非你喜歡吸油氣或是想玩命....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接著把固定空濾的2顆螺絲拆下,使用8號T型板手,左邊的螺絲沒拍的很清楚,
要看清楚一點的可參考我另一篇文章[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傳動零件(我不會用連結請見諒)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緊接著就是拆避震器了,先將避震下面的螺絲拆下,使用12號套筒板手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再來是上面的螺絲,使用14號套筒板手[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新品登場~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安裝時請注意,黑色塑膠朝上,而避震器下方鐵片會一邊有凹折,請將凹折面朝向自己
[不專業DIY教學文]奔馳-----更換後避震
鎖緊後就完成啦!!

最後不用我多說了吧!!請依照順序將物品螺絲鎖回去,這樣簡單吧!
我這個菜鳥第一次換就可以上手,相信各位也辦得到,至於高手級的車友們
請高抬貴手,寫的不好的地方請鞭小力一點,感謝各位~

更換後心得:
騎乘了一天,扣..扣聲已消失,遇到坑洞的回饋力道較小,也比更換前較舒適
後座載人時路面回饋比較軟Q,沒辦法這就是原廠避震的特性



文章關鍵字
GY6車系換避震就是那麼麻煩....

不知道算是優點還是缺點

優點是人家想偷要偷很久很"搞剛"

缺點是自己要DIY的時候好煩
為何要拆殼?馬桶拆下來、空濾螺絲鬆掉,下面用12mm套筒,上面用14mm梅花扳手就可以拆下來了說…
哈哈~!!小弟第一次拆,所以用最笨的方法,請多多包涵
如果下一次要更換時再試看看大大的方法~~~(希望別再有下一次了)
後車殼好像可以不用拆低~同樓上講的用梅花扳手角度橋一下就可以拆上面的螺絲了~
「如果世界發明以冷笑話為動力源的汽車的話,你已經跑的相當遠了嚘。」
你也幫幫忙換奔馳後避震器只拆馬桶下來就可以換了....
換下來避震器又沒壞....換心酸....(這支奔馳沒漏油就好的)
goo wrote:
為何要拆殼?馬桶拆下...(恕刪)

+1
可以用14-17的梅花版手,比較好出力.


dhc1473 wrote:
你也幫幫忙換奔馳後避...(恕刪)

沒漏油,阻尼也是會衰退,彈簧也會軟掉的.(不過原廠避震器也沒啥阻尼)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羅宋 wrote: 更換物品:後避震器(原廠部品) 費用:800元(材料行買的) 準備工具:T型板手8號、10號,6號的6角板手,十字起子,12、14號套筒板手...(恕刪)
DIY 精神的好文, 5分呈上!!
mobile01 需要這類好文多一些些~~ 以造福我們這些"摳男" (不改車, 不殺彎.. 的通勤一族)。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記得早期的奔騰後避震都還滿粗的一支說

現在的避震細的跟什麼一樣

不知道能否上早期的避震
gogo0524 wrote:
記得早期的奔騰後避震...(恕刪)

那可就要注意空隙了,小弟之前幫GT換避震器也是一樣搞剛
初入攝影界的小菜鳥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