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卡座真的太不準了,除了沒法置中外,碟盤外緣也還有5mm的範圍吃不到,也就是說它應該改稱為255卡鉗座,而不是260卡鉗座

E.N.S鷲260固定碟,便宜實惠

材質為不銹鋼,厚度4mm

這次用到的東西有NISSIN對四、260卡鉗座、E.N.S碟盤、餵食器、透明軟管(田尾水族館老闆送的)、DOT4煞車油、螺絲膠和一些工具。

拆掉圖上紅圈處的螺絲即可拆下龍頭的殼

在油缸下面還有一顆螺絲也要記得拆,才能拆油缸的螺絲

拆開油缸螺絲

才換八個月的油還蠻乾淨的

排光油,並將油缸裡的舊油吸乾

拆下前輪

這五顆螺絲非常非常的緊,我拆的滿頭大頭最後投降,只好拿去機車行拆。第一家的老闆也拆不開,打到他的工具都小變形了,還一直說這個要用燒的,加熱後才解的開
於是我找上改裝店,果不其然他們比較會拆這東西,只見老闆先拿鎯頭敲個幾下,再用氣動工具去打…還是不動
,但這難不倒他,他同樣拿了一隻我不知道名字的工具裝上六角的頭,用鎯頭敲個幾下,接著再拿一顆圓柱狀的工具放在螺絲上,再用鎯頭敲幾下,接著再用氣動工具就一一解開了,收了我一百元工錢,我覺得花的很值得,也很慶幸解開了。
不免俗的來個疊疊樂,比比大小

上螺絲膠後將螺絲鎖緊,之後裝上馬錶線、前輪,插入輪軸,上完螺絲膠後將輪軸鎖緊,裝上卡鉗

手工打磨墊片,並反覆安裝測試,將墊磨到適合的厚度

上方鎖點墊片我磨成0.6mm,調至置中

下方鎖點墊片我磨成0.4mm,調至置中

為了方便,我用餵食器注油

相較之下新油更乾淨

反覆壓煞車拉桿排空氣,反正一瓶油一定用不完,建議可以多排一陣子,徹底排除空氣

如果你不想得到軟軟的煞車手感、不希望空行程過長,還是耐心點,用心排空氣。我最後還試了一個方法可以得到非常短的空行程,大約只拉到煞車感應器啟動的距離(約1CM),就可以感受到明顯的煞車力道,拉1.5CM就足以應付一般道路上煞車需求,拉到2CM就小翹後輪了
,這個方法得到的是極短空行程,又硬Q的手感。和網路上大家口耳相傳NISSIN手感軟Q完全不同。我認為會空行程長,手感偏軟多半是空氣沒徹底排乾淨所致<--之前去汐止給黃大哥裝NISSIN卡鉗後就是這樣的手感
我的作法用是徹底排光空氣後將煞車油補到最滿,反覆拉煞車拉桿,直到手感變硬後,鎖緊油缸蓋後,拉緊拉桿,輕輕放鬆洩油螺絲,壓出大約1cc的煞車油後,鎖緊!再覆拉煞車拉桿,手感變硬後拉緊拉桿,再放一次油之後就鎖緊,完工!
為了實驗,我嘗試鬆開螺絲,放些空氣進去,手感馬上改變,空行程變為2cm,手感變軟,要拉到5公分左右才能小翹後輪。因此,如果你的煞車的手感是類似這樣的情形,想改變的話可以試著重換油,並仔細、徹底的排除空氣,即可得到硬Q手感。
此外我還作了另一項實驗,因為之前我的煞車皮一直都貼的有點緊,用力轉動前輪後,平均約1.5~2圈就會停下,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我的想法是這樣會比較耗油、耗煞車皮、減低機車動力輸出表現…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找不到徹底解決的方法。為了瞭解這種情況的影響,我分別測試常態(用力轉動前輪後,平均約1.5~2圈就停下),以及刻意將煞車皮向二邊扳開後(用力轉動前輪後,平均約15圈才停下)的行駛表現供大家參考。
1.常態下:牽車行走較費力/尾速107km/hr
2.扳開後:牽車行走較輕鬆/尾速110km/hr
之前曾看過有人在煞車皮插銷上裝上彈簧,用以頂開煞車皮,但這個方法在我這組上行不通,因為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讓我在插銷上套上彈簧,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讓煞車皮變成輕貼碟盤,而不要一直緊緊貼著碟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