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的是
磨差係數*面積=磨差力(如果錯起給意見)
那廣告就有點怪怪的??
個人淺見
1.輪胎胎紋是為了排水
2.如泥土地用的巧克力胎不用增加面積,而是要利用"齒"的效果咬住地面
3.許多賽車(柏油路面)的賽車胎(晴天用)都是光頭胎,雨天才會使用有胎紋的雨胎(個人認為是排水)
各位先進討論一下
我也增長一下見聞
謝謝
已經有人跟我有同樣疑惑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6&t=3127914
我覺得我太認真了,
裡面有一網友回答
那是廣告,不要太認真
但
應該給大眾正確的觀念
不是
沒胎紋就沒抓地力
輪胎是由好幾層不同的材質組成,如鋼絲層、紗布層等。
輪胎最外層是披覆一層特殊化學配方的橡膠,是一條長條狀捲成一個圓包覆在最外層後接合。
這層特化橡膠以高溫高壓跟內層接合,接合後再做出各式花紋。
磨到沒胎溝了,這層特化橡膠也差不多磨完了。
當這層特化橡膠披覆磨損後,就剩下普通的橡膠,紗布層。
而這橡膠、紗布層抓地力遠不如原本最外層的特化橡膠。
基本上物理定律是沒錯,F1也是以光頭胎來取得最大的抓地面積。
但,最外層的特化橡膠磨損後就沒搞頭了,抓地力急速下降,毫無競爭力,只得換胎。
F1乾胎壽命約100公里,可以想像磨耗有多麼大了。
乾胎依化學配方又分軟、中、硬,不同的化學配方其抓地力、壽命也不相同。
乾胎Dry tyre之外又有晴雨胎Intermediate tyre及全雨胎Wet tyre兩種,這兩種就有排水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