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陽最近輪胎,胎紋的廣告是真得這樣嗎??

學校學的是
磨差係數*面積=磨差力(如果錯起給意見)
那廣告就有點怪怪的??

個人淺見
1.輪胎胎紋是為了排水
2.如泥土地用的巧克力胎不用增加面積,而是要利用"齒"的效果咬住地面
3.許多賽車(柏油路面)的賽車胎(晴天用)都是光頭胎,雨天才會使用有胎紋的雨胎(個人認為是排水)


各位先進討論一下
我也增長一下見聞

謝謝

已經有人跟我有同樣疑惑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6&t=3127914


我覺得我太認真了,
裡面有一網友回答
那是廣告,不要太認真

應該給大眾正確的觀念
不是
沒胎紋就沒抓地力

接觸面積些微大一點點
但摩擦係數降低更多啊

(胎膠變質)
記得探索頻道或國家地理頻道曾介紹輪胎製法。

輪胎是由好幾層不同的材質組成,如鋼絲層、紗布層等。

輪胎最外層是披覆一層特殊化學配方的橡膠,是一條長條狀捲成一個圓包覆在最外層後接合。

這層特化橡膠以高溫高壓跟內層接合,接合後再做出各式花紋。

磨到沒胎溝了,這層特化橡膠也差不多磨完了。

當這層特化橡膠披覆磨損後,就剩下普通的橡膠,紗布層。

而這橡膠、紗布層抓地力遠不如原本最外層的特化橡膠。


基本上物理定律是沒錯,F1也是以光頭胎來取得最大的抓地面積。

但,最外層的特化橡膠磨損後就沒搞頭了,抓地力急速下降,毫無競爭力,只得換胎。

F1乾胎壽命約100公里,可以想像磨耗有多麼大了。

乾胎依化學配方又分軟、中、硬,不同的化學配方其抓地力、壽命也不相同。

乾胎Dry tyre之外又有晴雨胎Intermediate tyre及全雨胎Wet tyre兩種,這兩種就有排水紋。


f4962211 wrote:
學校學的是磨差係數*...(恕刪)


跟面積沒關係啦
磨擦力=磨擦係數x正向力
但這公式假設物體為剛體

光頭胎乾地抓地力最好
自己用手指試搓過比較好的輪胎、普通的輪胎、還有胎紋磨到快要沒的輪胎
那個表面手指可以去搓動的觸感完全不同...

死小孩Paul wrote:
自己用手指試搓過比較...(恕刪)

我有摸過胎紋快沒的輪胎 硬得跟什麼一樣 很佩服他們的勇氣 我自己感覺到抓地力明顯下降就會換了
熱熔胎的話尤其是那種剛停下來還有胎溫的時候摸 一摸就會知道它的抓地力為什麼會這麼好

Fiston wrote:
跟面積沒關係啦磨擦力...(恕刪)

怎會跟抓地面積無關?

當年FIA把乾胎從光頭胎改成有溝紋的胎,再改回光頭胎,你知道緣由嗎?
areschen wrote:
怎會跟抓地面積無關?...(恕刪)


針對一開始樓主的公式
物理公式F(磨擦力)=μ(磨擦係數)x N(正向力)
就沒有面積阿
而且我還強調這公式是假設物體為剛體喔
我並沒有把它套在輪胎上喔
要再回去看一下嗎

輪胎不是剛體
當橡膠承受荷重後,會變形包覆路面凸起處,而使得接地作用面積產生變化
憑這點就不適用庫侖法則
而且這當中還有牽扯到很多東西
總之光頭胎乾地抓地力最好是無庸置疑

既然你清楚源由
那就說出來參考阿
相信其他人也很想知道吧
的確"無雜質"的狀況下接觸面積越大,磨擦力越大

但路面不可能沒雜質,所以需要胎紋來排除雜質
“萬物有心皆可上”
這個廣告的任務就是: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

教育您如何判斷換胎的時機,

短短30秒的時間,不可能鉅細靡遺的解釋物理學的公式給你聽,

只好用香蕉皮+"光頭胎"來表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