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連結
前天6月1日在關渡橋淡水往八里方向上橋匯流出發生了一個死亡車禍
一台重型吊車與一台機車騎士發生撞擊
剛好在吊車後方有台汽車的行車記錄器把整個發生過程給拍了下來
這車禍在各家電視媒體都幾乎播出來
而我也看到這個畫面
整場車禍在媒體渲染之下都幾乎清一色說沒做好分流所導致
事實上是如此嗎?
在我仔細觀察下發現去不是分流問題導致
關渡橋由於當時設計問題所以整體的橋面能做分流的空間有限
所以採取汽機車混流方式其實這樣是各先進國家最採取的交通政策
可是在台灣
由於交通教育養成的不足
且在交通道德方面嚴重缺乏訓練
同時考照制度的鬆散以及交通各動線規劃上的的缺失
才是造成這次死亡車禍的問題所在
這次車禍的肇事主因
在我反覆看了吊車後面車輛所拍的影像看來
吊車在上關渡橋匝道之後馬上要靠到內線車道
剛好從另一條線上來的機車直行閃避不及而發生了撞擊
但是
吊車在這次事件中犯了一個所有開車以及騎車的人最會犯的一個交通違規:跨越雙白線
在交通規則當中
雙白線是任何車種不得跨越 除了特殊車種 如警備車 救護車 消防車
如同雙黃線一樣
這個條例是每個人都會犯的
我還發現到這個條例的處罰金額很輕
但是造成車禍的傷害卻是很嚴重
一個會造成嚴重車禍的交通違規處罰卻是如此的輕實在是不合乎比例
不過有一點的是
當你跨越雙白線時如果連續的話在處罰上可以連續處罰
雙黃線的話當發生車禍時不管你撞別人或別人撞你在肇事比例上絕對是跨雙線要負100%責任
關於這次車禍我還發現到如果可以的話是否可以讓這車禍不會發生?
答案是可以的
這次車禍主因是吊車提前跨越雙白線所導致
所以解決方式可以增設分隔用的安全島以及軟式分隔棒來處理
至於如何設置
可以從兩條路線會合開始的雙白線起設置到無雙白線止
而考量到空間問題可以用軟式分隔棒來施做
省成本且省空間
這次車禍我們要替車禍死亡的家屬敬上哀悼之意
由於這次車禍讓我們能夠推動更好以及改善空間
讓以後無論開車騎車的駕駛有安全的行的空間
作者Tom 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