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駕照,不用戴安全冒,試過最高速度能到近50公里,跟鈴木蛋蛋車有得拼..
也同樣省油..最重要是很輕,晚上直接提回二F的家中...
~ 開發於40年代中期的二行程引擎~
而這個引擎應該叫復刻改良版,當年是用鑄鐵汽缸,散熱很差..
現在重新開模製出的就改為現代的鋁合金材質...
發動機機形式:單缸,自然風冷曲軸箱回流掃氣二沖程汽油機.
缸徑*行程:47*38毫米.
氣缸工作容積:65 c.c
壓縮比:7:1
發動機額定功率:6.5馬力(在5000轉/分情況下)
點火:磁電機點火,火花塞M14*1.25火花塞
離合器:Ⅱ型磨擦片式離合器,左手操縱具有自動撐牙定位.
連桿軸承:Φ2.5x10長滾柱軸承(GB309-64)
曲軸軸承:滾珠軸承(202GB276-64)
離合器軸承:滾珠軸承(6202GB276-64)
傳動鏈條:配用自行車鏈條。(特殊規格可根據用戶需要配用)
總傳動比:16.4:1
隨機配件:工具、油箱、防護罩、導輪、車鏈、牙盤總成、離合油門操縱、說明書。
發動機總重:9公斤(包括油箱及附件)。
耗油量:在平路面上以20-25公里/小時的經濟速度行駛,每100公里耗油1.5升
日前加裝了像機車一樣的中立支架,還特別加裝了碟煞裝置..
找了好久才找到能不用換前叉就能裝上的碟煞裝置...
也放了一個急救灌氣筒在車身上,有個萬一能當場補..
光復初期在台灣風光過一陣子的豪華腳踏車..
當時連後剎都沒有,只有靠前剎來剎車..
可以看下面的台灣腳踏車發展史...
裡面就有我這台,引擎部份完全一模一樣..
http://www.wheelgiant.com.tw/Bmu/ch/html/bmu_80/BMUCH802601.HTM
日前剛去將油箱升級,由1.5公升換為近5公升的大油箱,省的每次去加油站都只能加一點.
加滿油能騎近300公里..可以去環島旅行了...
不知道這裡有沒有人會自己校正輪圈,我發現工廠組裝出來的輪子都有些失圓與偏擺..
速度慢感覺不太出來,速度一高就很明顯..
基於凡事都要自己親手做原則,就在網上買了台中古的校輪器,再加上網上看到的教學..
http://blog.xuite.net/ohmylife/Wheelbuilding/5137121
不到半天就學會了,花了三.四個小時,自己親手校正好的的輪子,騎在路上感覺很不錯.
且因為是引擎帶動,所以特別將每一根鋼絲都束的特別緊,這樣拉力才會強,不易變型.
http://blog.xuite.net/ohmylife/Wheelbuilding/5137121
andro wrote:
引擎聲會不會很吵?就...(恕刪)
我騎了三個多月 了,且都是白天在騎,遇到n次警查,連看都不去看我,更別說抓了,
法律有規定,30c.c以下的動力腳踏車是不用掛牌與考照的,
所以有個萬一,只要說才29c.c就好了.
反正看上去29c.c的除草機引擎跟這種60年代50c.c的機踏車引擎都差不多..
但這是真正的早期機車引擎,起步還要拉哭拉吉(離合器)切換檔的..
我還在座位底下裝了一個暗開關,只要騎時,遇到真的有警員在前面大規模臨檢時,
按下開關,馬上整個引擎就關掉了,慢慢再用腳騎過去就好了,不知道的人,
怎麼發也不可能發動.. 我是買一萬六,在台中一家專車改電動車的機車行買的..
有半年的保固,半年內任何問題去修理都是不用錢的..
不過除了引擎外,其他部份全都是普通腳踏車,所以除非是引擎部份出問題,
不然全都自己就能搞定..構造很簡單,很像早期的偉士吧..
我體重差不多要九十公斤了,還能騎著到處跑..馬力估計不會低於4匹..
一般的電動車或除草機引擎馬力不會超過一匹...力道真的差很多..
我之前是買了一台叫能特力的助力車,瀾的要命..
油車催到底,整台車振動的像要解體..車速最高不會超過20公里..
每次油門猛催,一些國中生就在我旁邊並排行進甚至慢慢的超過去..
就覺的很沒面子..騎沒幾次就不騎了..當初也是買一萬六 ,
後來去換了這台..估六仟元,也就是說我再貼一萬元...
但速度與馬力天差地遠....不久後電動車好像要駕照了..
但那是機車外型的車才要,本體為腳踏車,也就是要用人力為主,
加裝其他助力裝置還是管不著...
且那些電動車重的要命,電池也貴的要命.還有限速電路,
最高時速也是跟那台能特力差不多..都是二十幾公里..
法律上的定義叫助力車..生產的工廠就只能照這樣的馬力與速度才能生產...
騎在路上每個人都在看..蠻拉風的..
尤其是用40多公里的速度衝出紅燈時,一堆人都在看..
店家說以後騎久了還能塘到75c.c,再改齒輪比,
能跑出跟50c.c機車一樣的速度...
現在不用戴安全冒,頭皮就健康了很多,
頭法也比較不會像以前那樣油跟容易掉了..
hsaun0911 wrote:
有了機車的速度,制動...(恕刪)
相信嗎? 自行車的V煞比碟煞還利..可以問玩下坡車的人看看,時速都是近百公里在衝.
且前面也加裝了碟煞..剛開始是用一台近萬元的全鋁自行車下去改.
但後來發現鋁合金的車身剛性太差,焊接的地方受不了這樣大的力量,
之後才去大賣場買這種最便宜但重量最重的碳鋼車身自行車..
且輪圈也去找最古早阿公騎的那種白鐵框..
據說載重能達三佰公斤.. 騎到現在三個多月,
每天回家都有東看看西看看..完全一點問題都沒有..
載人也都全都沒問題.. 引擎配置的非常完美,剛好在正中間..
整個力道與重量全由二個輪子平均分攤..不像電動車或其他除草機引擎改的,全都集中在後輪或前輪上.
這個引擎很像下面這台早期的市售50c.c機車..
十年前騎這個可能會被人笑,現在反而更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