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50 Gamma 1980年代末台灣有生產過


馬力日規上限7.2ps
引擎組裝過程如下
我騎過這台去南橫
極速110km
可惜當年賣不好
現在路上幾乎看不到
mandi 883 wrote:
可惜當年賣不好
現在路上幾乎看不到

同感,當時車款銷量最好是追風
因為差一萬元動力就差到一倍
C/P值較高
故至今年輕車友還買的到追風
你說你害怕在愛中迷途
50cc水冷擋車, 這種在當時都是有錢人的玩具...
不長眼
我同學有一台...現在也陸續在收一些當時的機車..
對嘛! 50cc跑車就這麼有個性

還有老大哥RG250、RG500

台灣就只會做野狼
m91
台鈴還有引進少量的 RG-125
i hung
那是台灣製造舊款的,新款的台灣沒引進,價格太貴了,要是引進新款的,nsr150除了比較便宜外,外型動力應該都贏不過新款的rg125
RG50結構真複雜,話說這個組裝影片,曲軸竟然是用敲進去的.......
這台真的只是玩具...
騎起來要一直忙著換檔,性能真的不怎樣。
i hung
我覺得小排氣量就是如此,不然其他家50仿賽性能有差距很大嗎?如果當初沒限制進口車,在大排氣量前,我想追風王牌性能也不怎麼樣
很有趣的小車,我大學買過一台,當年學生沒多少錢,買了車子毛病不少,當年資訊也不夠發達,有些零件不好取得......
在台北騎這台非常有樂趣,手腳很忙碌阿,上上下下忙著換檔。
我是老鼠 ! I'm mouse ! Ich bin Maus ! Soy rata !ΕΙΜΑΙ ΠΟΝΤΙΚΙ !
五年七 班 wrote:
RG50結構真複雜,...(恕刪)

二行程曲軸跟軸承是緊配,不用敲的就要從另一側用拉的。

用這種工具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douglas7122 wrote:
這台真的只是玩具...
騎起來要一直忙著換檔,性能真的不怎樣。

畢竟沒有排氣閥,低轉扭力不夠變成扭力帶很窄,當初看到里程錶還特別寫換檔區


下圖是影片中介紹的YAMAHA YPVS閥


高轉速時排氣閥全開

低轉速時排氣閥全關,到底才排氣

二行程加速管原理,不像四行程排氣管好看居多,二行程加速管是真的有用的
當年RZR有人改MSP 19節加速管還騎到傳動箱崩齒

maus wrote:
在台北騎這台非常有樂趣,手腳很忙碌阿,上上下下忙著換檔。

其實王牌也差不多
7000轉以下扭力很小
市區不方便拉轉時只能不斷換檔,比野狼難騎多了
而NSR 和RZX,低轉有特殊機構輔助扭力市區騎還可以不用頻頻換檔
i hung wrote:
我覺得小排氣量就是如此,不然其他家50仿賽性能有差距很大嗎?

日規50cc上限7.2ps下應該差不多
不像義大利Aprilla RS50馬力記得8ps
auxo
國產RZX其實也沒啥閥門機構,只有進氣管路上多個YEIS
i hung
舊款的rg125據測試員表示,如果是純日規,是可以跑的贏台規nsr150,爲符合台灣環保,壓抑其性能才通的過,不過新款的已經出來了,舊款就顯得老舊過時了,又跑不過nsr,台灣就賣的很差
這台當年還不算太貴,主要是敗在不符合用戶由外型產生的期待,例如覺得檔車要有一定的性能… 基本上沒有排氣閥,如果車主不懂或不會控制轉速,騎乘體驗會比當時的同排氣量速克達還差,很快就會產生失望心理

至於RG125? 主要是出的太慢,對手已經是NSR和FZR這些下一世代的車,無論外型或動力都輸…RG125是很小台的車,視覺系消費者注重的“車格“甚至不如RG50。然後動力跑不贏NSR,16吋的前輪雖然靈活,卻也造成操控過於神經質,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