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 別再討論重機駕駛道德了

安保兒 wrote:
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恕刪)

推+1
真是寫的一針見血
很多人講的台灣的交通亂象好像都要重機甚至各種普通機車來承擔一樣
台灣不都這樣嗎!?

小CC數速客達改裝的不在少數

但安分守規矩的人不也一起承擔那少數人(或是多數人...)所造成的負面印象!?

新聞報個警察負面新聞

不也搞的全台灣好像沒一個好警察一樣!?

報個軍職人員負面新聞

不也搞的全台灣軍職人員都是米蟲一樣!?

爆個料說某某女藝人是告某種程度"犧牲"才走紅

不也就用有色眼光去檢視每個走紅的女藝人!?

至於重機駕駛的駕駛道德...

那問題癥結是在"人"身上

不是"車"

有問題的駕駛就算不是其重機而是駕駛其他交通工具一樣是有問題...

個人實在是覺得不需要因此就把"重機"扣上什麼帽子...

另外打個岔

重機掛牌率現在是100%了嗎!?

我在路上遇到重機的次數雖然不算多

但遇到過的重機有掛牌的比率還真不算高...

不是沒掛牌

就是做個假的掛在上面...

我家社區地下停車場就停了一台沒掛牌的重機...

當然可能因地區不同而狀況不同

但這狀況的確是在台灣某些地區存在

不知道是否等重機掛牌普及率"接近"100%後在來談路權比較恰當!?
miketu wrote:
為甚麼砂石車不能開高...(恕刪)


砂石車可以行駛高速公路的.......
麻煩請這位大大不要亂說話........
因為小弟的車子在高速公路上差點被砂石車追撞.....

在高速公路上....砂石車還不是最危險的...
最危險的是那些貨車......隨時都有東西掉下來.....
昨天小弟就跟在壹台貨車後面....左右車道都有車.....超不過去.....
後來就看到從貨車上面掉落紙箱....
小弟就眼睜睜看的紙箱被我壓過去.....那時時速已到100km/h......
煞車+閃道...都來不及了......
還好只是紙箱.....可以壓扁又不會影響車輛穩定性...
如果是掉木材....那小弟的車子就不會沒事摟......
chiayingcool wrote:
台灣不都這樣嗎!?小...(恕刪)

政府長期以來禁止重機進口,會有黑牌車表示市場仍有需求,
只要重機是經由合法通關進口完稅,就是屬於個人財產,
政府沒有權利要求車主必須去驗車掛牌,因為有可能我進口是來收藏展覽的,
也有不想繳重稅給政府,而寧願騎黑牌車,
政府也沒辦法限制車主不能騎去加油上路,只能靠警察的盤查攔車扣車罰款而已~
黑牌車的問題存在已久,相信也會一直下去的。
數據可以拿來參考 , 但是不能直接套用
尤其是有幾個因素不相同的時候 ,
光是台灣,美國這兩個不同地方就成為一個變因

前面的人提出的美國酒駕數據 , 確實可以參考
但是那反應出的是在美國的情況 ,
也許可以拿來推斷將來台灣會遭遇到類似的情況 ,
但是良好的做法應該是加入tracking list,
事先研擬對策 , 討論因應方法

請勿犯了眼見為憑的誤謬 ,
凡事不是眼睛看到了數據就算數 ,
變因不同就不可以相提並論 , 只能拿來參考

換個角度思考 , 既然您可以收集到美國的數據
難道美國各州政府會不知道這種情形?
有沒有想過人家針對這種情形做了哪些應對?
做了什麼改善? 又或者是收回了哪些路權? 增加了哪些罰則?

數據反應的是一種現象 ,
單獨正面看上去的只具有參考意義 ,
真正要看的是背後附帶的意義.

想請那位先生是否願意試著去找出一些數據關於~
美國/日本(etc...)從何時開始開放機車高速公路路權 ,
開放前/後的簡單傷亡統計/比較 ,
(雖然我猜測一開始應該也是很慘烈)

正面的態度 , 應該是分析數據之後找出相對應的方法
而不是心中既有定案之後 , 面對數據時 , 私心的往喜好的方向靠攏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強國 , 能包容一切並考慮周嚴這方面 , 確有一套方法...
miketu wrote:
為甚麼砂石車不能開高...(恕刪)

看了真是無言...重型車輛只被限制在外側車道很大的原因是,
加速慢,車重,煞車距離長,曾發生過高速公路隧道前方小轎車緊急煞車,
小轎車煞車靈敏,
但後方的砂石車煞車不及夾扁兩三台小轎車的前例,
這樣你贊成重型車輛開放全線的高速公路嗎?
如果你覺得沒關係的話,下次上高速公路試著把車頂在砂石車前面,
然後祈禱前方不要有緊急事故...
看了真是無言...重型車輛只被限制在外側車道很大的原因是,
加速慢,車重,煞車距離長,曾發生過高速公路隧道前方小轎車緊急煞車,
小轎車煞車靈敏,
但後方的砂石車煞車不及夾扁兩三台小轎車的前例,
.恕刪)


完全錯誤的邏輯.
照你的說法,除了可以撞贏坦克車砂石車大貨車的車子以外,必須禁上高速公路,這樣就安全啦!你認同嗎?


現在已經不是討論該不該開放,而是如何去適應有重機存在的高架道路快速道路以及未來的國道,未保持安全距離,超速,你肇事,就是你的責任,開車開在市區內線車道不要看到前面有一輛不是四輪以上的車子就想罵三字經,因為他可能是一輛黃牌重機,他的路權是跟你一樣的.

wbj6740 wrote:
完全錯誤的邏輯.照你...(恕刪)


那照你的邏輯說...
全部的車子都可以開到高速公路了????
連農用的鐵牛都可以開上去摟????
腳踏車也可以騎上去???
最好連人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面散步.....
這就是你的邏輯嗎????

還有啊....人家說的是重型車輛行駛外側車道..
跟重機...是不一樣的.....
不知道你又再反對什麼???

人家又沒說重機只能行駛外側車道.....
不知道你又再反對啥????

指責別人的邏輯錯誤的時候...
誠心的建議您去看一下眼科醫師....還是精神科醫師

另外啊...在市區常常看到輕型白牌機車穿梭在內側車道內...那我不是就要開窗比中指摟????
那我的中指不就是要一直抽筋???(原因是太常看見了..每看到一次就要比一次...比久了就會抽筋)

重機又怎樣???汽車又怎樣???
法律定了一堆...會遵守的就會遵守....不會遵守的...連甩都不甩....
很久就有人說過...車是死的人是活的....
管你是重機還是四輪.....控制的還是人啊.......連這個都吵....難怪國家的亂像那麼多......


我是沒講清楚, 砂石車是可以上高速, 但不是所有的高速路段都能上, 同時砂石車也不是所有路段都能行使. 我認為既然重機口口聲聲說路權路權!! 乾脆一次開放到底! 劃一條線同時給砂石車, 三輪車, 125cc以上機車使用. 想跑公路車也行只要你走路肩. 覺得危險就離他們遠點. 這樣皆大歡喜!! 大家都開心.
接下來再來推動上高速不用戴安全帽, 反正"先進"國家沒戴安全帽能上高速公路的多的是, 而且還有一點最重要, 反正那種速度出事, 有跟沒有戴都差不多. 在不影響"安全"情況下, 讓他們多享受一下速度的快感. 下交流道再戴上就好.
不要罵我, 我是就事論事. 真要談道德很多事談不下去. 當我說我親眼看見重機上高速(不是警察 ), 重機會說開車也會違規, 當我說山上一堆重機超速飆車, 重機會說開車也一樣. 當我說我親眼看到一些重機的牌照是假造的, 重機會說開車也一堆. 總之, 都不關我事. 我只是噴口水. 反正一個不小心跟重機怎模樣, 倒楣大的不會是我, 我幹麻要替他們擔心?
潛水潛了好久,看了兩三個同樣議題的討論串,這樣的討論不會有交集的,試著想想你是主事者,會怎樣來形成這個決策?不妨從賽局的Nash均衡跟談判的Pareto效率來看怎樣是一個社會上兩造都會接受的均衡且有效率狀態。

外在環境:

1. 公部門對於大型重型機車及相關議題其實是抱持著能不開放就不開放的原則,若不是因應加入WTO的談判需求,大型重型機車到今天大概也不會開放。

2. 雖然開放了,但是在路權及相關法令上,仍然是一動不如一靜,但政府法規及決策不能有明顯的禁止及歧視,否則可能被行政訴訟翻盤或列為WTO的貿易技術障礙遭到檢討。

內部環境:

1. 大型重型機車騎士是少數,社會大眾多數傾向不贊成開放路權,但要他們真正站出來遊說或遊行反對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路權,這件事不會發生的機率極高。(想想為什麼?

2. 大型重型機車數量只會呈現增加的趨勢,而這個族群是相對比較積極於遊說/遊行爭取自己權益的族群,成員中不乏社經關係相對較佳的人士。


在這樣的情形下,怎樣會是一個Nash均衡以及有效率的Pareto談判解?其實並不複雜。

1. 為求公平,自用客車的路權也加以檢討限縮,大型重型機車仍不開放:你一定是開我玩笑。
2. 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路權,自用客車的路權加以檢討限縮:你又在開我玩笑。
3. 維持原狀,不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路權:這為什麼不是均衡解?留著當作賽局的Nash Equilibrium跟談判的Pareto efficiency的練習題,後面會帶到一些。
4. 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路權,但採取漸進式及原則開放例外禁止的方式:這不就是現狀?想想為何這會是均衡解?


至於其他一些思考方式:
1. 看看先進國家對大型重機開放的程度!/看看美國的大型重機傷亡統計數據!:僅只於參考,但要形成決策一定要用台灣的駕駛相關統計數據來說服相關利害關係者。

2. 常常看到路上有大型重機違規或超速/因為台灣駕駛道德普遍不佳,因此不應再開放大型重機路權:這樣立論做成的決策過不了行政訴願那關的。(為什麼?如果這是一個研究題目,教授會讓這個單線思考沒有研究過程就直接導出主觀結果的學生畢業嗎?)

3. 大型重型機車騎士是少數,開放路權能對大多數人帶來什麼好處?因此不應開放:從少數服從多數來看似乎成立,那就來個官方民調公布或乾脆公投讓這些少數死心吧!(想想為什麼這沒有發生或不會發生,從賽局跟談判理論來說,這個立論是錯的!現實生活中天天都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談判及賽局角力,誰天天用投票解決事情?)


事情會走到今天的現狀不是沒有理由的,大型重型機車上快速道路的試辦歷年從數據來看傷亡極低,但平均駕駛速度超過其他車種平均,就當作是個決策問題的練習,考量前述外在/內在環境的現狀及變動,如果你是決策者之一會如何建議解決方案來盡量滿足各方?能完全不開放嗎?或是由cc數作為策略限制手段以及加強宣導及取締來解決呢?(交通部能公開說我們宣導以及警方取締的效果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作為不開放理由嗎?也因此出現了警方建議前後掛車牌方便取締的方案....)

漸進式及原則開放/例外禁止的路權現階段可為大多數大型重型機車騎士接受,而一般自用客車/輕型/一般重型機車駕駛並沒有誘因去強烈反對這樣的漸進式開放(為什麼?因為這並不是一個賽局的zero-sum game或是distributive分餅式的談判,我得到的那塊[路權]並不是從你口袋中挖出來的),而對決策者/立法者來說這樣的決策可平衡到情理法以及外在/內在環境的壓力,這就是一個現狀的均衡。


因此我實在不懂月復一月,反對的一方為何不訴諸現實世界中更有效有說服力的反對方式來改變均衡,而贊成方又何必一再在此重複沒有交集的溝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