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咖 wrote:
國內廠商不但有生產還...(恕刪)
台灣精品擺在二航廈是在打台灣公民的臉嗎? 交通部!
這個最好笑
台灣精品,可是台灣人不能買來騎
米咖 wrote:
我知道, 聽說這台也是台灣代工的, 因為同一家廠商的3輪摩托車是台灣代工!
這部份我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畢竟我只是一般公民而已, 我不像某人號稱連部長都認識, 號稱全台灣所有摩托車事務都必須更他協調, 這麼有能力喊動台灣官員的人居然不幫忙機車騎士!
lyi33tw wrote:
說到這個。
這位未來可能的黨主席,美意是很好,但是很奇怪的是似乎很反對三輪或是四輪的機車上路。
之前有留言跟他討論有關去年板橋女騎士因交通設計不良雨天滑倒遭公車輾斃的建議方案。
他竟然要我提出三輪機車的交通傷亡數據,這實在太好笑了。
第一,嚴重犯了因果謬誤的理論基礎。
第二,跟重機一樣,即便是官方的數據,因為剛開始發展母數一定很小,每一件事故的佔比就變得很大。
我認為這位黨主席某部份的思維也是跟官員一樣,別人的建議也是聽不進去的。
要官員以行政手段被動改善交通,緩不濟急。不如主動提升自己的交通安全係數。
之前不是有民代陪同一起會勘標線的防滑係數嗎?
請問光一個台北博愛特區,要改善到好要多久?這期間又會有多少人受害?
但是開放三輪或是四輪機車,民眾可以主動選擇對自己比較有保護的交通工具。
不要再跟我說可以搭捷運,那是天龍國人的思維。一個政策是要考慮到全國民眾的地域性。
政府是管理,不是管制。
說三輪機車太大沒有停車空間的,請仔細去看規格表,另外當市場有需求時,車廠自然會改變車型。
即便加上車罩(甚至有冷氣和音響),不僅安全性連舒適度也大大提升。
另外還有人說這種車是有錢人的玩具的。回想60年前,摩托車也是有錢人的玩具。簡直是忌妒心作祟罷了。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