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Pan-A wrote:
因為汽車比機車貴!非(恕刪)
年輕人都會想要練練身手 看看自己能跑多快跳多高 覺得自己技術好經驗好沒事 甚至重機嘴臉去檢討為什麼躺醫院那個不看路 管子改不夠吵來車聽不到的 還沒人提出來可能是事情真的太大 或懶得跟老屁股抬槓的關係
有一個科學家提出了無限猴子理論 給一隻猴子一台打字機讓他亂打 還有無限的時間 他就可以打出大英博物館的每一本書 說的就是以機率而言 只要你騎的久就是什麼都會遇到 你就是會遇到盲彎有兩台連結車衝過來 大直線引擎變速箱炸了鎖死 撞到衝出的生物 不知道誰漏出來的油 或者被隕石砸到 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你騎車時頭上會有安全帽 跟一整套防禦駕駛的觀念 要去假設每個盲彎都有兩台車過來 每個路口都有三寶女士突然騎出 要進入幹道要看是不是有腦衝騎士在拼速度趕著回家這些都是用大量的死傷換來的 小弟活到現在只是發現這點所以預留了反應空間 而且上面提的除了隕石我真的都遇過 總之如果你會在公道騎車 就是要先準備好面對任何可能的問題 真的想拼就去場地玩
那個無限猴子理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猴子的生命有時而盡 從猴子出生就讓他打打到葛屁也沒辦法湊齊大英圖書館裡面書籍的字數 更別說全部正確打出來 我們有限的玩車人生也很難經歷所有意外 保留三分力 騎帥不騎快 不飆速不追逐 真的要發生什麼其實也很難 真的想尬就去跑比賽 有獎金的
PT-教士 wrote:
通常對於這種人大家就別浪費時間和他講理了,生命時間寶貴要用在別的地方上
我還願意花時間引他的言真的是對他極大的恩惠了
說真的我其實滿佩服教士為機車族群爭取權益的熱誠,這是我20幾歲時的初衷
但我也覺得教士有時失之客觀
跟教士不一樣的是由於我是法律背景,以前又待過國會,可以拿到一些比較特別的資料
所以過去我更多的是"直接上法院挑戰罰單" (因為那時候也沒有網紅這東西)
而且挑戰成功的機率還滿高的
甚至我在媒體上的投書,警政署還曾拿來發函給各級警察機關。
不過我老了,對於這種事已無熱忱
北宜的區間測速,不光是機車族的"貢獻",超跑族、改裝族,貢獻也不少
但數量上絕對是機車族最多
樓上甚麼RV騎啊,順順騎啊,頂多只有10%的騎士是這樣吧
300cc的檔車,在北宜直線沒有騎120以上的少之又少,一樓有貼影片了
檔車如果再改個管子,那聲音可是會傳遍整個溪谷!!
有一次我回坪林去幫忙工作,地點在北宜公路對面山上的廟
一整天,我就聽著對面的"檔車"排氣管聲,一台接一台,一台接一台
愛機車愛改裝的,或許覺得那是天籟
但有沒有想過住在山上的人家,一整天都要聽這響遍整個山谷的排氣管聲?
我知道汽車也會改管,但汽車的聲浪沒那麼難聽、高亢
那是小cc檔車,要用高轉拉馬力出來的尖銳聲浪,真的很吵
如果你跟我一樣老家在坪林,住個幾天,你就知道北宜公路現在有多"吵"
凌晨有晨跑族,白天不用講了兩輪四輪全出籠,晚一點有夜跑族
全部都開很快,呼嘯而過!!!
白天的時段還會交雜著好幾趟的救護車跟警車,出動去載人,再回頭上國道後送
這樣鬧久了,區間測速自然就出籠了,毫不意外!!
什麼? 這樣不科學? 會侵害用路權益?
那當地人的寧靜生活權益就該被侵害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只看到自己不爽,卻無視他人也不爽。
對了,我騎重機也開車,又坪林當地人,夠資格表達意見吧!
看了整串,今早又環島剛通過北宜返家回宜蘭。
1、
我支持在地人的多數觀點,即使自己也是只要不塞車,算是很容易不小心超過的人,今天通過有霧雨,應該60多,超過黃牌,後變慢,一台紅牌超過我,我看好像還有77秒,後來轉進區間緩衝區,看到短裙美女騎士,又聽到App逼一聲跟大家點頭離去。才在想剛剛是說區間終點通過還是秒數已過。(我只收過萬里某隧道的區間過
)2、
我怕程咬金,但也怕變成程先生!
今早這二十多輛超跑中夾幾台休旅車,還去撞護欄是怎麼回事?是超跑害人還是同掛的?
只要不越線就算了,那麼大條,明明可以不越線,彎都過了還吃過來?
3、
以前工業安全與衛生有說,意外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緣際會,一個環節出錯沒事,兩個也沒事,眾多因素都在同一時間交集就出槌!(兒子去年辦迎新還想說騎機車去,現在想想,還好後來天氣不佳。)
去年年輕生命隕落,自己小孩也剛接觸檔車,也有關心一下分析一下,主要是想避免,自己發生比較大的車禍也是年輕時期,剩下就是非道路囉!不過回頭想,網友說有傷亡(生命憾事)就不用猜測,或猜測比較可以放心裡(我遇過認識的人的登山憾事,根本原因自己也只能自己了然)。
我家兩隻他們搬家我陪騎,讓他們評估,都沒選北宜,但現在我承認有時根本不能太自由,因為我們以前台北讀書都騎北宜自己搬家,所以北宜公路還好而已所以供他們選擇。北宜以前算危險,是很多冥紙沒錯,也有國中同學在此身亡,但現在的危險似乎更多?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才不是這樣
別忘了 除了一個家庭永遠失去他們的家人 還有另一位大學生還在醫院 家人因為隔離的關係可能也還沒看到他的兒子 沒有健保人在異地受重傷 能不能救回來都很難說 龐大的醫藥費支出 加上後續的照護 復健費用 最後可能演變成跨國官司 一個晴朗的周末下午 變成兩家人醒不過來的噩夢 這就是真正發生的事
因為對自由的渴望 跟感受刺激時腦內啡的分泌讓騎車具有高度的成癮性 可是機車本身的不安定性跟缺乏保護 又會讓你在騎車時暴露在危險中 我自己算了一下我騎車擦破手腳把褲子磨破那種不算 整個人仆街導致要買新安全帽就四次 或是每戴一千多次帽子就要撞掉一顆 像我這麼俗辣 滿嘴防禦駕駛 而且真的順順騎的人都這樣了 那麼騎車的風險你說呢
別騎了去玩點別的嗎 不騎車手會抖也 要是能戒的掉就好了
那麼平常騎車 就要常問自己是不是騎太快了 克制自己拚看看 追上去 看到直路就飆 彎道就壓的衝動 把紅線劃在可以及時反應 出事摔不死人的速度裡 騎帥不騎快不至於一次就葛屁 其實也是種負責的態度 要是這件事能夠提醒多一點人在公道上不要競速肖胚 追求速度的去場地玩 上有高堂 下有妻小 真的沒法負擔任何風險的去玩剛普拉 那麼這件事也就不是全然的一場悲劇了 希望大家都能開心出門騎車平安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