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進大家好:小弟是剛加入不久的新會員,已經是有車階級不過最近想買重機因此了解一下各家廠牌重機的評價所以加入此網站,不過在看了這陣子各車友們的評價後,深深覺得為何台灣的機車產業在歷經了20年之後似乎沒有多大的成長空間,早期小弟第一手車款是騎豪邁125(新車價49800元,當時油價95無鉛約在15元上下,滷肉飯小碗15元,蚵仔煎約30元上下的時代)若沒記錯的話那時候只有NSR150、FZR150、名流150以及一些小綿羊在路上趴趴走,後來才陸續出現迪爵125/150、迎光150與迅光125等等四型車機種,爾後幾年因為小弟已經買車後來就沒騎機車咯,那再20年後發現現在台灣應該已經都是125的機車居多,照理說產品零件及技術等方面穩定性應該要非常成熟才是,也並不是相信國產車品質太差,只是再小弟看來國產機車的成長空間似乎還有一大段距離。
不過對於政府的過度保護產業政策之下小弟也是頗有微辭,其實政府要保護國內產業也沒問題相信全世界任何國家皆是如此作法,但是對於廠商相信政府應該可以提出相關約束,比如說車價要調漲的話只能有一定的幅度等等抑制作法而不是放任國內車廠因未依個環保法規就隨便哄台價格,當然也會有人提出說台灣是資本主義價格本來就是自由去定價,但是有誰曾想過當人民想要支持國內產品時廠商卻端不出好的牛肉出來,這豈不讓消費者情何以堪呢?
相信不論對汽機車有在研究的車友就會知道,像日本國家的企業主就會把好的引擎及配備留給當地人民購買,對於外銷市場多半都會保留一手,那台灣呢?想必作法是背道而馳吧?那為何都不能學學日本企業的作法呢?如果真這樣做了相信國內消費者大多數也會情義相挺的支持吧?
不過其實國內消費者也要負擔一些責任,我想多半買家都是得過且過姑且心態才會造就今日廠商的傲慢自大吧?如果今天台灣的消費者都能針對一些品質差的廠牌給予實質上的抵制購買,過個好一陣子我相信國內廠商就會有所警惕也不敢再漫天喊價而且也會將其機車零件品質給提升的,不是嗎?最後,小弟不是要挑起各家廠牌擁護者的筆戰,對於各廠牌的堅持者也是絕對給予尊重,謝謝~
kenny0408 wrote:
各位先進大家好:......
..................
為何台灣的機車產業在歷經了20年之後似乎沒有多大的成長......(恕刪)
不好意思、這句應該改一下才符事實:是超過50年!
最近相當火紅的AK550是為慶祝50周年慶特別推出的
有網友說的好,日本本田50周年、製造的飛機早已飛上天了
而反觀國產機車在化油器進入噴射時代後反而普遍有怠速熄火、行進中熄火的狀況,另一個就是起步抖動
儘管車子外觀變的好看,但內在最重要的部份給人的就是退步的感覺
再來就是同一車型外銷國外的售價卻低於國內甚多,這部份讓人的奇檬子就更差了
有競爭才有進步但在政府長期保護政策的重稅及封閉市場讓進口機車價昂,形成了國產機車的保護網
國內消費者長期以來只能忍受低品質高價位的國產機車,國內廠商爽爽的賺國人的錢怎麼會進步?
國產機車品質跟「消費者的素質」一點關係也沒有
kenny0408 wrote:
各位先進大家好:小...其實政府要保護國內產業也沒問題相信全世界任何國家皆是如此作法....(恕刪)
針對這句話提出意見,全世界任何國家皆如此,當然需要保護國內產業,因為這是我們的國家。但是保護之後廠商是否爭氣,踏踏實實的逐漸壯大進步,最後邁向世界呢?
至少機車產業看不出來,表面上開始外銷,可惜到當地都是採低價競爭方式,跟其它國家相比並不是多有競爭力,只能打低價牌。但在國內不一樣,因為仗著保護環境,所以可以大撈特撈。廠商都需要適當的利潤,這非常合理,沒有人是出來開公司當救濟單位的,但希望你的利潤與品質是可以搭上線的。陽春麵的材料,你賣牛排價格,小弟真的忍不住要說:挖糙 ! 真的很會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