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們這種微型公司來說,根本無法放任兩人在國外吃喝玩樂的費用,所以即使是出國遊玩,也得要有「產值」才行。拜訪 VeloPress 就是我們重要的行程,而熱心的編輯 Renee 也幫我們安排了與 Lennard Zinn 的餐會與訪談。身為《Zinn公路車維修寶典》中文版出版者,能和的作者本尊、全美最知名的自行車技師以及客製車架製造者(也是小花的糖果號車架設計者)會面,實在令我們興奮不已。
戶外運動的世外桃源 Boulder
VeloPress 位在 Boulder, Colorado,由於位處中高海拔(1600 公尺左右),緊臨落磯山脈,附近又有湖泊,加上每年超過三百天的日照,使得這裡成為美國重要的訓練基地,任何運動,像是自行車、滑雪、划船、跑步、鐵人三項,都會在這裡進行訓練。Boulder 也是一個大學城,柯羅拉多大學的教職員和學生佔了居民的一大部分,成為運動科學的研究重鎮。
Boulder 在哪裡呢?大致上是在落磯山的東麓,也就是說我們從西岸的舊金山搭飛機,要飛過落磯山脈,抵達 Denver,再開車一小段路就到了。飛行時間大約三個半小時,加上要轉機,還有被時差賺走一小時,實際上也花了一整天在交通上。在美國搭飛機和搭巴士一樣,只有「車掌小姐」沒有空服員,很沒有飛行的 fu。這個時節 Boulder 大多數時間仍在冰點以下,日間氣溫大約攝氏兩三度,夜間零下九度。雖然氣象預報是晴天,但早晨起來竟然變成白色世界,還花了一點時間幫汽車除冰除雪,在雪中開車也是難得的經驗,好在只有早上幾個小時有雪,太陽出來後路上積雪就融化了。

Boulder 市區只有一條 Pearl Street 是熱鬧的,但面貌和美國其他城鎮大不相同。我們晚上在街上繞繞,發現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這裡沒有連鎖店!我們在美國的旅途中,任何一個有稍有人氣的城鎮,就一定會有漢堡、炸雞、Pizza、墨西哥菜、大賣場等大型連鎖店聚集(連鎖餐廳的品質通常很低落),可是在 Boulder 一間也沒有。逛了一間獨立書店 Boulder Bookstore,並在一間拉麵店用餐,接受到親切的招待,感覺十分溫暖。相較於連鎖店機械式的問候、千遍一律的陳設以及單調的菜單,在這裡感受得到店主的用心。尤其是書店,很像是誠品剛發跡時的那種味道,擺設有深度且環境非常適合挑書閱讀。不過現在的誠品早就財團化了。

我們問了當地人(就是 Zinn 啦)為什麼 Boulder 可以保持這麼純樸,他說是市民自己決定城鎮的風貌。他們拒絕連鎖店進駐,投票要求市政府買下週圍土地以免大都市 Denver 擴張到這裡來,也因此這裡被稱為「被真實環繞的十六平方英哩」。居民決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由大企業及財團幫他們決定的。
與大師 Lennard Zinn 的訪談
我們和 Zinn 約在餐廳碰面,當他穿著奇特的滑雪服裝出現時,其實一點也不奇特,因為這裡是 Boulder,似乎每位居民都有做不完的戶外運動嗜好,車頂架載著滑雪裝備已經是街頭上常見的景象了。Zinn 曾經是美國自行車國家隊,但現在已經不參加自行車競賽,重心放在滑雪。原因是年紀越大,騎車速度越慢,而滑雪卻能夠精進技巧,每年都有進步,在比賽中還足以和二三十歲年輕人競爭。
用完午餐後到 Zinn 的公司 Zinn Cycles 參觀,其實只是個家庭工坊啦!在 Boulder 每個人都有寬敞的生活空間,在院子裡蓋一間小型工坊不是難事,Zinn 還告訴我們,明天他太太要牽一隻馬來養.......他還有另一個工廠,來做金屬加工的事情,家裡的工坊只做最末端的組裝和維修。
由於 Zinn 是兩公尺高的大個子,深知要找到合適的車架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專門幫人製作大尺寸手工車架,以及加長曲柄;倒是他太太的個子嬌小,於是又開發另一系列的女性訂製車,以及超短曲柄。現在 Zinn 製作的大個子車架在美國已經頗有名氣,找不到合身車架的長人們都知道要找 Zinn 做一支。
除了正常的車架之外,針對經常需要到外地旅行比賽的需求,開發了可拆解的車架,收到箱子裡長寬只有一個輪子的大小,上飛機或放進汽車行李箱都沒問題,接合處只增加一些重量,但強度和剛性甚至比原管材還要好。

可收到專用行李箱,長寬只有一個輪子的大小:

另外一個訂製的產品是鎂合金車架。2003 年 Fassa Bortolo 車隊的義大利衝刺主將 Alessandro Petacchi 贏得環義六站、環法四站、環西五站勝利,騎的車 Pinarello Dogma,就是使用鎂合金材質,引起了 Zinn 的興趣。他四處探訪管材來源,結果就在自家附近的 Denver 找到供貨商,而他的鎂合金車架就命名為 Fassa。鎂合金是一種低密度、高強度而且有彈性的材料,拿來製作大尺寸車架,仍有很輕的重量以及很高的強度,騎乘感亦不會像鋁合金般死硬,因此對於預算有限的各戶,他會採用這種材料來製作。

鎂合金車架在當年引起過一陣子的話題,美利達也推過一陣子,但由於碳纖維的流行,使得它並沒有取代鋁合金成為主流。現在仍有應用在筆電機殼、高階避震前叉外管等等。
Zinn 還展示了一支可拆解的鋼車架,採用粒子靜電吸附的塗裝技術,將車架接上電極,塗料微粒撒在空氣中,就會吸附到車架上,不需要有毒溶劑,事後的清理也很容易,只要把落在地上的粒子掃起來就可以了。這支車架採用藍綠變色龍烤漆,還加入銀粉,看起來十分動人。這種技術只能做簡單的塗裝,不過對於強調實用與本質的 Zinn 來說,採用環保又美觀的塗裝,才是考量的重點。


訂製的全避震登山車也是 Zinn 的絕活,車架上所有的金屬結構,像是連桿附近的補強片、止擋等,都是自己加工製作的,也因此格外的費時,有時候甚至需要半年才能交一台車。

我們花了一點時間認識 Zinn 的工作,他也是土炮大師,自己發明了很多修車和焊製車架需要用的工具,有一部分發明就賣給工具製造商去發售。隨後的訪談又花了兩個多小時,其中一個保養的問題我認為是每個玩腳踏車人都應該要知道的。
貓:對於初學者騎入門腳踏車,若想提高機械性能的話,你有什麼建議?
Zinn:勤加保養鏈條。鏈條清潔順暢,你才會比較容易發現其他零件的問題,像是變速不準、花轂異音等等,然後就會去進一步維修調整。我都把鏈條保養工具及手套放在停車處,騎車回來就立即清潔保養。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每次騎完車回來都要花時間洗澡,何不撥一點時間來保養鏈條呢?
這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初學者也做得到。只是網路上充斥許多不正確的保養觀念,很容易造成鏈條越洗狀況越糟。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請看《Zinn公路車維修寶典》,看看大師的維修保養基本功是怎麼做的。
訪談時我問了一些手工車架設計、維修保養以及訓練的問題,雖然有一個下午的時間可以訪問,但還有更多想知道的問題還沒問到,就已經五點了。訪談的內容我會整理後投到《單車身活》。有關 Zinn 手工製作的旅行公路車及登山車細節,另外發佈在相關的討論區。
Garmin-Sliptream 總部
回 VeloPress 的時候 Zinn 還帶我們參觀 Garmin-Slipstream 的總部,就在出版社旁邊而已。外表看起來很神秘:

媬姆車:

拖車車廂:

內部宛如小型車店:

Cycling Connects People
我們和 VeloPress 的編輯 Renee 以及 Zinn 共進午餐時,交談中才發現他們在學生時代原本都有各自的專業,但都是接觸了自行車或鐵人三項比賽,才改變了一生。我們也是一樣,因為比賽而轉變了人生的目標,也找到生命中的伴侶,也難怪大家才見面沒幾分鐘,就可以無話不談。自行車真是一種奇妙的機械呀,無形中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跨越了落磯山脈和大平洋,形成共通的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