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想詢問一下各位前輩像碳纖OPEN胎越來越進步的當下,各大廠也紛紛推出輕量化的輪組就ZIPP NSW來說,和管胎火鳥只重大約50克而管胎的重量幾乎=一般外胎加上內胎這種情況下兩者重量差異不大,管胎的優勢還是很明顯嗎?或者會漸漸被碳纖OPEN胎所取代呢,純粹想討論看看~謝謝!
早年技術還不夠成熟時碳纖open框容易燒框 加上無內胎系統也還不夠普及所以管胎有輕跟相對不易燒框的優勢現在技術好很多又有無內胎加持我反而覺得管胎沒這麼吸引人了無內胎中釘如果事前液補不了,裝個內胎又可上路。管胎破了補不了就只能顧路...而且現在open框也沒這麼容易燒了一般車友用無內胎相對好排出狀況重新上路現在管胎框的優勢應該只剩比較輕這一點了個人淺見
junba4ever wrote:大家好~想詢問一下...(恕刪) 同樣框高管胎框可以輕50g以上,還有就是當燒框時不會當下爆框這兩點一直都是全碳管胎框的優勢當然也有些廠商管胎框還可以做到跟Open框一樣重就是
胎壓高低與接地面積沒有絕對關係各家車胎設計不同,有自己的胎壓最佳設定並沒有管胎能打到140PSI就比較好這種事再說,OPEN胎也有可以打很高的,比如維多利亞額定胎壓上限145PSI競賽方面哪個優勢,我不清楚休閒方面可以確定是OPEN胎佔優勢,因為破胎處理較方便
asdfg0012345600 wrote:其實公路車的胎壓真...(恕刪) +1OPEN胎胎壓至少也有100PSI這力量是外胎往外卡在輪框上對框的負擔真的不小雖然碳纖技術進步OPEN框的耐用度也跟著變好但相對的管胎框技術也是一起在進步今天OPEN框可以做得更輕更耐用管胎框也可以另外還有價錢的問題OPEN碳框要做到和管胎框一樣的耐用或輕量成本和價錢都會比管胎框高上許多頂級OPEN框不是人人買得起但是改成管胎框可能只要1/3的價錢有時重量還更輕那對一般消費者的吸引力就很大了
胎壓可打很高!路感差非常多 而真真很輕的輪組。仍舊是管胎。而至於爆胎問題 小弟認為方便程度是跟開口一樣的。畢竟小洞補胎液都能補 但太大動的話 開口也是一樣無法救的。小弟上次只是因為外胎上的小洞10公里爆了3次 個人見解 有錯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