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效減輕上坡負荷的踩踏方式

sting0315 wrote:
您應該說是25%的坡...(恕刪)可見各位反對的聲浪實在是超乎想像

看看部分的回應文,真是令人感到可怕
簡單的爬坡..硬是要講成..攻山頭..PK賽...甚至頭文字D都能比喻
真不知道...全台灣單車友有多少百分比是如此天天騎車


您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
小弟在前一頁就指出您這篇文章最大的毛病:

您的討論串標題: (研究)前叉鎖定對上坡的影響..真有那麼大嗎?

但是您內文第一篇第一句話:前叉鎖定對上坡的影響其實不大

不是要研究嗎?結果第一句話就下了您的結論,這不引來圍剿才怪。

另外,您的理論容或有可參考之處,但是不需要直接否定可鎖定前叉的功能。

您大可說,來討論更有效減輕上坡負荷的踩踏方式,這絕對可以吸引到專業研究運動效率網友的正面回應。

甚至建議您架個V8,拍一段根據您理論的最佳騎乘方式的教學錄影帶,實際展現勝過用嘴巴騎車,絕對可以得到熱烈回應與衷心佩服。


至於有多少人天天這樣騎車,我想所在多有,也不只有您能輕鬆騎上25%的坡啦。
Brother Joe、卡打車亂亂照的攝影休閒組 http://blog.xuite.net/brojoe.tw/papazao
其實版主可以說的更清楚點 適合怎樣的坡度才不用起身踩踏

不然一般初投入車友恐怕連一點點的坡度都要用盡吃奶的力量 更惶恐是一天大概50公里的路程

到現在版主都沒說出是騎乘哪裡的路線及怎樣的裝備 只一直強調"理論"??

理論這種東西對我們來說沒有實際數據來的貼切 理論大家都會說 但還是要經過實際考驗

還是版主要繼續當獨行俠客 或是版主根本沒有試過前叉鎖定帶來的優勢?

零件帶來的優勢不用靠理論來否定 1度也是爬坡10度也是爬坡

不如版主自行提出正確的數據 不然你剛剛說的"最新版修正"讓大家覺得只是在硬凹...

因為你從一開始的否定到現在的"有效減低"實在是令人不敢茍同...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在腿部肌肉極度疲勞的狀況下爬坡

有無鎖定所產生的一點點差距,都會被放大在放大

除非你所謂的"良好的騎乘姿勢"完全穩定到讓前叉毫無動作

否則你的觀點應該很難讓人認同
大家就饒了樓主吧~這篇變熱門文章了~
樓主是故意在衝人氣~和在HONDA版PO台客文是一樣的~
不要回了讓這篇沉了吧~
sting0315 wrote:
您應該說是25%的坡,換算成角度大約是14度,這樣的確有人做得到,甚至更快。
感謝brojoe.tw的提醒
因為沒有仔細換算,所以在坡度的單位上犯了錯誤
但是各位也真的換算出來,然後大肆撻伐...其實大家既然知道小弟數據犯錯卻都還能回應
可見各位反對的聲浪實在是超乎想像
...(恕刪)


為什麼要大肆撻伐?因為覺得您文中很多地方不只有爭議,簡直是信口開河。隨便舉個例來研究:

sting0315 wrote:
登山車於一般平路25公里+-來說前面使用第二盤就已經可以很快了,維持這種轉速於爬坡時,前為一後方約2 或第3齒盤皆可
如此,一般25度的坡都可以用前1後3,時速10公里前進
...(恕刪)


先不說是25度,是25%的坡好了。這種坡您可以用前一(最小盤)後三(第三大盤)維持10KM/HR前進,此時您的雙腿回轉速是多少?簡單計算一下:

登山車輪直徑為26吋,66公分,轉一圈207公分,因此時速10公里等於一小時轉了4830圈,也就是每分鐘約80轉。

前一(最小盤)齒數為22、後三(第三大盤)齒數為27,鏈條驅動機構迴轉數與齒比成反比,所以您的雙腿踩踏迴轉數為80*27/22 = 98。

名將、車神阿姆斯壯先生,根據德州大學資料,在1993年得到癌症之前,30-60分鐘計時賽的轉速為85-95RPM。阿姆斯壯的秘密

這種轉速是輕鬆騎?您在25%的坡道跟阿姆斯壯先生一樣強啊,您才是台灣之子啊。

再說25%的坡度。舉大屯山登山賽為例。從北新路到巴拉卡公路起點約為2%,長度約6公里,巴拉卡公路坡度大約是6%,長度約9公里,二子坪到助航站約10%,長度約3公里。合計平均坡度為5.5%,長度18KM,爬升1000公尺。

國內紀錄保持人為馮俊凱選手,52分40秒51,時速為20.76KM/HR。注意喔,5.5%的坡度而已喔。您爬比他陡約5倍的坡速度還能維持一半,台灣真的不能沒有你啊。

另外,自行車協會資料,騎自行車發揮馬力的踩踏轉速於平路段通常是每分鐘90~120 轉,在爬坡路段則是每分鐘70~80轉。

說話,真的要打草稿。
Brother Joe、卡打車亂亂照的攝影休閒組 http://blog.xuite.net/brojoe.tw/papazao
bugshell wrote:
大家就饒了樓主吧~這...(恕刪)樓主是故意在衝人氣~


小弟上當了,感謝大大提醒,就此閉嘴
Brother Joe、卡打車亂亂照的攝影休閒組 http://blog.xuite.net/brojoe.tw/papazao
sting0315 wrote:
如此,一般25度的坡都可以用前1後3,時速10公里前進


哇哇哇......樓主真神人也,令小弟敗服
25度的坡, 換算成百分比超過35%
35%的坡估計我可能跟freyalai兄說的一樣""說不定還牽不上去勒""
小弟試過22%的坡度,前一後一或前一後二不管怎樣前壓上身前輪是一路孤輪沒法騎啊,至於前一後三根本踩不動
用起身抽車雖可壓住前輪但會造成後輪空轉

以小弟上述經驗比較而就算樓主筆誤,所謂的25不是度而是%,那也另小弟萬分折服
o_o_o_o /| ,[_____], |¯¯¯L --O|||||||O- ()_)¯()_) ¯¯¯¯¯ )_)
研究二字太沉重

要鎖不鎖隨您便

各人觀點不相同

快樂騎車是王道

25年前國中二年級至國三是Giant車隊選手的我留
sting0315 wrote:
您應該說是25%的坡,換算成角度大約是14度,這樣的確有人做得到,甚至更快。..(恕刪)



還是沒有告訴大家這個 25% 的坡在那裡, 分享一下嘛, 讓大家有機會去試試
到底 25% 的感覺是怎麼樣.


Edison
brojoe.tw wrote:
您大可說,來討論更有效減輕上坡負荷的踩踏方式,這絕對可以吸引到專業研究運動效率網友的正面回應。..(恕刪)


非常中肯的建議,小弟虛心接受
--------------------------------------------------
另外25%的問題,小弟前面也已經回應錯誤了喔,就不要再問我哪裡有25%的坡了

非常感謝大家的討論

我接受建議將標題更為 <建議討論>更有效減輕上坡負荷的踩踏方式
希望半路改標題,部會不敬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