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841s841 wrote:
如果倚靠在休息把上騎...(恕刪)


那是看起來好像很輕鬆而已...

帶著墨鏡,誰看的出來,搞不好眼神很痛苦...


核心肌群不夠力,身體不夠柔軟的話....

不要說持續踩踏了...

連趴下去維持動作就很難持久....


畢竟我們的車不是計時設定....

就算是計時車,趴著騎也很不輕鬆....


w841s841 wrote:
如果倚靠在休息把上騎...(恕刪)

這東西原意是用來降低風阻
英文名稱直譯應該是空氣動力手把
風阻降低是可以省力不少
但騎起來會不會比較輕鬆就不一定,這要看人

休息把對於長途騎乘上的意義主要是改變支撐部位
當你身體的一些部位因長途騎乘而導致痛苦不堪時,有這東西可以換個姿勢是很棒的

[有這東西可以換個姿勢是很棒的] ----- 遇知音了。
連續旅途久騎後,我會用手抓住休息把的托墊{平路無車時)---這是我裝休息把的主要目的,讓身體直立不是趴下,當下感覺像換騎淑女車了,身體角度變了,頭不用抬,手不再麻,腰不會酸,股不怕痛(兩痛點有位移而避開),但我看影子像仍是再騎公路車,看風景更舒服方便,但速度沒了(本來也沒有),逆風不行,
屁股爛著也得趴著。

Stef543 wrote:
請教車友前輩, "休...(恕刪)


小弟沒玩過200k以上
但有玩過226 單車180的經驗
之前也是騎RB裝休息把
基本上RB裝休息把不是不好 只是沒辦法發恢aero bar的真正功效
只能提供多一個騎乘姿勢 畢竟長途騎乘姿勢要多變 多一騎姿有好無壞
畢竟RB的設定本來就不適合Aero bar使用
就算趴的下去 也沒辦法舒適的維持多久

到底是誰把aero bar翻成休息把的?!
真會害死一堆人
Aero bar趴起來很帥也很快但必須付出更多力量
小皓子 wrote:
到底是誰把aero bar翻成休息把的?!
真會害死一堆人
Aero bar趴起來很帥也很快但必須付出更多力量...(恕刪)

計時把跟休息把是不同的東西,
很多人都分不清這兩者的差異。

休息把


計時把

Chinghaui wrote:
計時把跟休息把是不同...(恕刪)


這只是造型不同而已....

真正的差異不是這個...

而是車架立管與上管的設定不一樣......



回歸正題...

aero bar 是會讓你體力用盡的好東西....

因為會不想減速.....


先不論風阻的優勢...

在出力上,使用aero bar確實比較好出力....

但是騎乘姿勢絕對不輕鬆......

而且危險性也比較大...

尤其是遇到緊急煞車的時候...
參考國外實際的實驗吧:

http://www.bikeradar.com/road/gear/article/how-aero-is-aero-19273/

有風洞實驗也有場地騎乘實驗,實驗的變因一次只有一個(換安全帽/換休息把/換計時把/換計時車),實驗結果也以數據化供我們參考~

從公路車配一般安全帽加裝休息把在風洞實驗的結果可以看出風阻明顯下降,速度也提升1.65 Km/hr (約4.13%)是所以變數中效果最好的.

最近在練二鐵,我的公路車有加裝休息把,在平路騎乘時,尤其是逆風的情況下,感覺風阻確實降低了不少, 不過騎姿要重新fitting, 例如座墊要往前移,座管要拉高,龍頭要換短等等...這部分就請教專家吧~
今年環化賽因為有事先踏勘試騎過
知道平地的風很大
所以正式參賽就裝了簡易的休息把
其實這次騎過的心得是
這種休息把應該算是低風阻下把的變形
以前只要其長程超過60~70K
雙臂都會痠到比腿還要酸痛
這次用休息把完全沒有痠痛
只是蛋蛋被壓迫得很不舒服
要不是麻掉(我以為不見了)
或許是騎姿的問題吧
"只是蛋蛋被壓迫得很不舒服" 這個對男人黎講,經已苦不堪言

小皓子 wrote:
到底是誰把aero bar翻成休息把的?!
真會害死一堆人(恕刪)


因為趴下去會不知不覺騎快一點

早點到目的地就可以早點休息(大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