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樂威 wrote:
騎乘自行車可以帶來許...(恕刪)


這真是怪雞絲
請問是你自己發明的嗎?
還是市售商品?

有個疑問
在完全將下時
頭管下方不會露出這個怪雞絲的管子
但是就照片所示升起
長度已經是超過頭管長度的三分之二

就跟坐管一樣
坐管插入車架的有一定的長度
去看看每支坐管上都會有警戒標示
不得抽出多於這個警戒線
這個怪雞絲卻可以抽出這麼多

只要一煞前煞
身體的力量是作用在龍頭上
意思就是這個怪雞絲的管子會承受所有的側向應力
這個東西在抽出一定的長度之後受的了嗎

如果是你自己發明的
你要小心最好新測試一下在上路
畢竟其到一半龍頭掉了
不會只是皮肉傷而已

如果是市售商品
請問有相關技術網頁可以看嗎?
回答 老J 的關照:

謝謝您注意到對這項新設計的,
能吸引到您的關懷的眼神,
及惠賜您的金玉良言,
是本人的榮幸.
但未事先拜會"碼頭",在此一並表示歉意.
對於這項新設計,尚祈不吝指教,多予批評與建議.
這產品不錯!適合放在車店內供顧客感受
方便判別合適前叉上管長度~
機能性夠高!功能性就so so ~
時間久了,煞車或過崁時應該會發生龍頭反震.搖晃
過灣路感會變得模糊.......不利於長久使用
回應 claudedore 的一連串問號!

您把我費心設計的作品取了個<怪雞絲>的綽號
有點令我

言歸正傳
您問的一連串問題相關深入,而且正中本人當初設計時反覆考量的核心所在
我雖稱之為<作品>, 實則是已能量產的產品(目前還未量產)
是的,這是我發明的東西
但是尚未商品話,所以市面上還買不到
至於是不是花拳秀腿或中看不中用的設計呢?
可能我說破嘴了,存疑的人還是一堆!
但是如果已經過台中縣體育會某位前國家級的自行車教練的鑑定
我想安全性應該不會太差吧!

由於您看到的是<原型車>
所以並未在束管上做刻度記號,這點尚請見諒
基本上,龍頭把手的高度可從 0 - 10 公分
因為尚非市售產品,所以尚無技術規範資料可提供,抱歉!

但請放心,此項<作品>並非特殊規格
它與市售商品的規格是一致的,
就算將來量產後,任何人買了這輛車想改回現在大家在騎的固定式龍頭
很簡單
只要把梅花形螺絲裝回去就ok了.
回答 白嵐  的批評與指教

如果現在市面上大行其道,幾乎賣到缺貨的小型摺疊車的升降龍頭
有如您所提到的”煞車或過崁時應該會發生龍頭反震.搖晃
        過灣路感會變得模糊.......不利於長久使用”
這麼多不堪一用的缺點,那麼為數眾多的自行車製造廠商真是草菅人命啊!

您有這麼獨道的見解與精闢的結論,必有相當長時間的使用心得
本人相當感謝
並請不吝指正以上您所提的諸多缺點
本人該如何改正,懇請惠予告之,再次謝謝您!
看了一下大大網誌裡頭的影片,可惜沒有拍攝車子行進中,調整龍頭高度的過程。

小弟的看法如下:

設計的構想挺不錯的,不過由於升降過程總共需要三個步驟,包括鬆開快拆機構、旋轉龍頭上的轉軸、夾緊

快拆機構,快拆機構與轉軸分處兩個位置,以人因工學的角度來看,感覺沒那麼順手,因為在爬坡時,車手

需耗費的力氣較大,通常兩手會緊握車把,兩腳使勁地踩,或起身抽車,此時車子由於身體晃動較大,穩定性

也較差,除非在爬坡前,就先進行龍頭高度的調整,否則爬坡過程中,大概很難分開心力去做這項工作,

再者,爬坡前通常也會進行換檔、加速的動作,大概也不太有能力分神去做調整。

其次,下坡通常速度很快,也是騎車過程中,最常發生意外的時刻,通常車手必須兩手握住車把並輕叩前後煞車

器,隨時掌握速度的變化,同時也會將身體重心向後移動,同樣地,也很難去進行龍頭高度的調整。



您好:此商品另本人覺得真是創意無價~最近有朋友正在找龍頭增高器,,

這產品或許適合他,,當正式販售時,還請通知~謝謝~
自知無知才是大智慧~
可否改成電動油壓升降用按的就可以,這樣就不會有放手問題。.... 抱歉我來鬧的。
flac wrote:
看了一下大大網誌裡頭...(恕刪)


在他得相簿列表中有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prin168&b=1&f=1578433077&p=5



感覺這東西好象不錯用哦XD(很休閒)不過來錯地方了~
dorom wrote:
可否改成電動油壓升降用按的就可以,這樣就不會有放手問題。.......(恕刪)

座管已經有這種東西了~~~~~~~~~~~~~~
坐在馬桶上想不通的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