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乘自行車可以帶來許多樂趣,環保又健康,但是往往也伴隨著惱人的疼痛。其實這不是騎乘必然會發生的,痠痛多半是人們不正確姿勢或使用導致。 (摘自國際中文版BICYCLE CLUB,V02,P72)

毫無疑問的,人類使用腳踏車至今一百多年以來,上述這段話無可反駁。然而,現在我試圖以最新的設計,即時動態『轉向機柱升降系統』,來挑戰這段話的結論;同時,要改變所有人對這項認知的觀點。

幾乎所有的腳踏車,不論尺寸大小,為了騎乘時的安全考量,上路前,必須先將龍頭把手調整到適當高度後,鎖緊固定,才能安心上路。僅管做了最佳的調校,及符合人體工學,但騎乘侷限在單一姿勢和高度久了,腰部、肩膀、頸部及手腕的痠痲或痛,幾乎無人能免,不是嗎?尤其面對路況的改變,爬坡時,龍頭把手既不能即時配合降低高度;下坡時,也不能即時升高,無法立即配合實際路況的需要,這是所有腳踏車共同的問題。

所以:即時動態『轉向機柱升降系統』,是為了解決上述諸多問題,設計而成。此系統可以讓騎士在短短的30秒之內、不必使用任何工具,把龍頭把手調整到適合的高低,不僅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又簡單,外觀與現有腳踏車幾乎融為一體,不僅沒有突兀或不協調的感覺,更在美觀與實用性之間取得平衡。我試著保留它傳統的美感與印象,是這項設計的重點。

PS 我發現有許多朋友懷疑我所說的,可以一邊騎一邊升降龍頭把手的高度.
話雖如此,但不是要大家去做特技表演,
我只是想強調已往龍頭把手高度的調整非常不方便, 而且相當耗時費力,
相信許多人都有此經驗,能不去動它,就儘量少動為宜,免得自找麻煩.

(撇開小徑或小摺不談)幾十年來,大型自行車龍頭把手的發展,
除了造型及材質的變化之外,幾乎都是用一根長螺絲鎖住固定不動的,
理所當然的,大家只會注意到座椅高低要調整.
因此,當我提出這項設計時,市場上確實沒有同類似的產品可做為評比的對象.
一時間要評論好壞,總是有相當的猶豫,
取而代之的,一定是質疑甚至否定,進而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或評論,
這是正常與合理的現象.

感謝諸多車友的讚許,更感謝提出許多批評與指教的車友先進們.
因為,進步是來自於善意的批評與良心的建議

歡迎各位同好進此網頁一看便知: www.wretch.cc/user/prin168


圖一. 還沒有調升前的標準高度
獻給喜愛騎單車的同好

圖二. 釋放快拆
獻給喜愛騎單車的同好

圖三. 轉動旋紐就能升高或降低龍頭把手高度
獻給喜愛騎單車的同好

圖四. 扳回快拆板手
獻給喜愛騎單車的同好

圖五. 調整完成
獻給喜愛騎單車的同好
文章關鍵字
艾樂威 wrote:
可以一邊騎一邊調整龍頭把手高低,...(恕刪)


大哥你確定可以一邊騎一邊做上述動作嗎?我很懷疑!
somewhere out there......
eddie89 wrote:
大哥你確定可以一邊騎...(恕刪)


可以啦
不過碰到狀況穩摔車
因為根本來不及反應啦

騎車前就要調整了
那有邊騎邊調整
我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疑問
麻煩個位大大進以下的網頁看看便知
www.wretch.cc/user/prin168

eddie89 wrote:
大哥你確定可以一邊騎...(恕刪)


這只是一種省略的說法吧...
就像是有人邊吃飯邊聊天,總不會有人嘴裡正嚼著食物還忙著高談闊論吧...
有看沒有懂,是利用梅花的螺絲孔來做升降的動作?
餃子王 wrote:
騎車前就要調整了
那有邊騎邊調整


第一次騎車上路,就能事先調整到定位嗎....??
當然是上路後一邊騎車一邊用身體去感覺車子還有哪裡需要再調整....
樓主只不過省略說一個"路邊停車"動作而已耶....(難道沒辦法體會嗎)

怎麼就單純把有出現的文字來做解釋呀....

艾樂威 wrote:
..此系統不必讓騎士暫時停車、不必使用任何工具,可以一邊騎一邊調整龍頭把手高低.(恕刪)

樓上大大你有沒有仔細看文章啊?
以上都是樓主自己說的,
如果不要讓人誤會就別這麼po文~
somewhere out there......
回答北小劉的問題
原來的梅花型螺絲無法做為升降調整之用
這是用精密車床做出來的快速螺旋裝置
看起來是不錯的創意

只是今天註冊今天發言

目的很明顯了

不過似乎應該先跟01團隊拜個碼頭先才對吧.......

想吃果子卻不先拜樹頭,好像有點...呵呵呵
PEUGEOT好?PEUGEOT妙?PEUGEOT聒聒叫? 切... 我又不是獅幫義和拳.白蓮教 少來這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