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的車架、零件,是告訴你它更需要照顧。

toykan543 wrote:
應該就是像F1賽車的引擎,一場賽完就幾近報廢或是大修了吧!不太可能再繼續跑第二場.


現在的規則, 一年 20 場賽事, 每位車手可以用 8 具引擎...

第 9 具之後呢?
每換一具, 起跑排位罰退 10 位...

變速箱的話, 2012 的規則是要能連撐 5 場不換... 除非是退賽...
不然更換的那次比賽起跑要罰退 5 位..
Piet wrote:
我曾經跟零件代理商聊天,他給我一個觀念,我覺得蠻對的。
更好的零件,不見得給你更好的強度,而是需要更多的照顧。
更好的零件,保證它給你更佳的效能表現,卻不見得有更好的耐用度。

用選手的思維去想,他只在乎效能表現,那怕這零件只能讓他跑一場就掛了,
下場馬上有技師幫他保養,又或者下場比賽他又有新零件可以用了,
強不強、耐不耐用或許不是他該考量的重點,
大家一定有看過,整條生鏽的鏈條還照騎不誤的淑女車,這種最強,但效能好嗎?

所以,不管在選購頂級車架、零件的同時,你是不是還在用賣場車的思維去照顧他們呢?
慢慢覺得,買東西不只看「能力」,還要考量「夠用」就好。


這根本就是似是而非的說法,
請問要做到怎樣的照顧才算的上夠格騎一級車架?
賽場上的一級車架強度耐用度如何跟我們消費者無關,
但「市售版本」的一級車架在出廠上市之前本來就該做嚴格的測試,
不需要做比低階車更高難度的測試但總不能是比低階車更加不耐用吧?
為什麼?因為這隻車架是要在市面上銷售的而不是拿去參加職業賽事的。
拿F1的例子來舉例根本就牛頭不對馬嘴。

況且如果高階車架,
在照顧上需要花上額外的心思,
難道廠商不需要在使用手冊上特別說明嘛?
車店老闆想要替他未來可能遇到的麻煩事情先鋪後路,
個人不認為消費者要照單全收。

舉個例子,
我明明買的是頂級配備的電腦,
但使用的效能不如預期,
結果這個電腦品牌的客服跟我說是因為我沒有每一次使用後都打開機殼將灰塵清理乾淨,
導致效能受到影響,
有人能接受這種說法嘛?
有種就寫明在使用說明裡,
產品發表記者會也公開提醒消費者,
我看你賣不賣的出去一台...

djronald wrote:
這根本就是似是而非的...(恕刪)


自圓其說

danny07 wrote:
不知道你有看過國外車...(恕刪)


那些我都看過,他們洗完,就會弄乾保養啊,一樣的意思啊,不知道哪裡不一樣了.

一級零件又不是下雨就壞了,我手上好幾套,就是想用久一點才要保養啊.

不保養又不一定會壞,只是機率比較高,且有些很好的手感會不見,會卡卡的.

一堆人只著重在下雨能不能騎,我只認為下雨騎乘保養就要勤勞點,晴天騎乘就可以慢個幾次.

還是要保養的.

我倒覺得跟電腦等級不一樣,比較像是養一級的狗跟魚,明知道很難養又難照顧

還要買養死了就不要怪寵物店(如果他事先告知了).

只要事先告知,要不要買單是消費者的事,
慘了 ~ 我的車應該爛掉了 ~
買來差不多一年有了 ~ 還沒做過大保養

下雨天騎完不會馬上清理車子 ~ 因為下雨通常都會好幾天甚至半個月的
我都是等到雨完全停了才會想到要去洗車子
不然騎出門還不是又髒了!!
不只等級的問題,有些品牌特性也是需要注意
就如sram的變速套件有在強調輕量化設計
所以他的重量/價格比的cp值評價很不錯
但相對的,耐用度就不是那麼受好評

這次富士事件算是個契機
或者可以稍稍扭轉大家以往猛烈追高的心理
回頭想想各廠牌、各級產品跟自己的使用需求是不是一致

spencr1020 wrote:
不要被業者洗腦了(恕刪)


+1認同

低階零件跟高階零件的製程差不多,差別在於材質或是加工法的不同
一級車架與零件強度比一般的好,不應該發生品質不良的問題
通常都是設計錯誤或是製造上有瑕疵
其他零件我是不知道,因為沒用過一級的,但在鏈條上,我是很有感覺,以前都用6600,大概3000多就要換了!有一次6600缺貨,就買5600頂著先,同樣的使用條件下可以撐到4000多。

utt669 wrote:
那些我都看過,他們洗完,就會弄乾保養啊,一樣的意思啊,不知道哪裡不一樣了.

一級零件又不是下雨就壞了,我手上好幾套,就是想用久一點才要保養啊.

不保養又不一定會壞,只是機率比較高,且有些很好的手感會不見,會卡卡的.

一堆人只著重在下雨能不能騎,我只認為下雨騎乘保養就要勤勞點,晴天騎乘就可以慢個幾次.

還是要保養的.

我倒覺得跟電腦等級不一樣,比較像是養一級的狗跟魚,明知道很難養又難照顧

還要買養死了就不要怪寵物店(如果他事先告知了).

只要事先告知,要不要買單是消費者的事,


我還是看不出一級零件容易損壞的理由在哪

今天你只是因為他是一級零件計較微調後的手感

而不是零件的故障損壞






vincentcheng77 wrote:
我還是看不出一級零件...(恕刪)


例如說campy 大盤的bb的培林都沒防水蓋,只要車體內有進水,就算是一下就乾了,培林裡的珠子都會碰到水.潤滑油很快就乳化了.很多大品牌防水也只做外側沒做內側.

有很多一級輪組的花鼓都沒有做防水,都為了順暢跟輕量化,只要一段時間在雨中運轉,拆開花鼓裡面都會有水.一樣入滑油就會乳化.

還有一些輕量化的頭碗,防水跟防塵蓋也都省略了,那邊也都會進水的.頭碗的培林也是會生銹的.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管他,放一段時間他還是會乾掉,但是潤滑油已經變質了,但是裡面鋼質以及鐵質的都有碰到水了.

有機會拆開零件時可以看一下裡面的潤滑油,就知道那個部位會不會進水了.有時會看到已經帶鐵鏽了.

比較低等零件可以用一般的黃油,例如中油或汽車用的,但是很多一級花鼓跟bb,都有限定用原廠的.
原廠由大都比較稀,甚至有的很像機油一般,原廠規定每100-200公里就要換一次油.

我有試過用一般黃油,順暢度差很多,只好乖乖用回原廠油.

我個人所認為的壞掉是這零件已經沒有原來全新的六成效率了,就該換掉了,不是斷掉或者不會動.

只是個人心得不代表每個人都要這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