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Shimano的...(恕刪)

手邊沒有確實數據可以比較,只好大約假設一番。
假定扣掉6個齒盤能減600克重量(在此就登山車而言,公路車飛輪重量較輕,當然減不到這麼多),那Shimano的1750公克確實有夠重。但考慮到不需中變,內變本身又已含後花鼓和車軸,三樣加起應可再省下約600公克重量吧。那麼全車應該差個約600公克左右而已。
相較於能多出十幾個齒比,難道不構成吸引力?所以我不太相信單車公司設計人員是因計較多出的重量而不推出後變加內變。我傾向懷疑他們根本沒有朝這方向思考過。
Paul1141 wrote:
我傾向懷疑他們根本沒有朝這方向思考過..(恕刪)


沒人想過就代表有商機, 你的機會來了, 要好好把握哦!
Edison

edison01 wrote:


沒人想過就代表有...(恕刪)

就事論事,不需要用這種反諷式的回應!
過去或許沒車廠朝這方向思考,但DAHON設計人員頭腦顯然比較靈活,勇於踏出第一步。若DAHON的內變加後變車種得到消費者熱烈回應,各車廠自然會前仆後繼的抄襲。談到台灣工業設計人員的水準問題,可能離題,但絕對是嘆多於讚!
就拿台灣單車模範廠之一的捷安特而言,自從六、七年前推出讓人驚豔的HALFWAY至今,就不曾再見到令人激賞的新構想!
Paul1141 wrote:
所以我不太相信單車公司設計人員是因計較多出的重量而不推出後變加內變。我傾向懷疑他們根本沒有朝這方向思考過。 ...(恕刪)



所以是, (一顆後花鼓+ 4 片後飛輪 + 兩片前大盤 + 一個前變速器) 的重量會大於(一顆內三速後花鼓+五片後飛輪)
而且前者性能表現會較後者差嗎??
可否請你先把所有數據找到Po出來, 還有騎乘經驗的分享

SRAM的DualDriveII, 你研究了嗎?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所以是, (一顆後花鼓+ 4 片後飛輪 + 兩片前大盤 + 一個前變速器) 的重量會大於(一顆內三速後花鼓+五片後飛輪)
而且前者性能表現會較後者差嗎??
可否請你先把所有數據找到Po出來, 還有騎乘經驗的分享

SRAM的DualDriveII, 你研究了嗎?/blockquote>
============================================
不知是我表達有問題,還是大大閱讀有障礙!
是:一顆後花鼓+ 4 片後飛輪 + 兩片前大盤 + 一個前變速器+後軸=約1200公克
比:一顆內八速後花鼓(Shimano)=1750公克
輕:約600公克。
重出600公克,換來的是比原先27速的十五個齒比多出十幾個有效齒比(5飛輪加內8速共有40速)。
所有數據:已經說過是約數,有「約」錯的地方歡迎賜教。
騎乘經驗:台灣只有DAHON小折車有內三速配6飛輪,我沒有入手DAHON車,當然是沒騎過!
人各有志,不認同內變速加後變沒關係。這種新出來的東東,未來命運還待市場考驗。至於提SRAM的DualDriveII, 你研究了嗎?(沒有)這種問題。是用考試來進行「討論」嗎?那再談下去恐怕也沒什麼結果。
不慎加入這串「無聊」...的討論,真是很遺憾,不奉陪囉!
這是一篇很棒的討論

也感謝很多先拜分享自己的見解

但不要最後淪為意氣之爭,只因意見觀點不同就~討厭,人家不來了啦

別忘了po文的初衷~透過討論讓大家對齒盤、飛輪的作用和調整

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實地運用讓踩踏效率極佳化
戀山‧好攝‧掰嘻客 http://tw.myblog.yahoo.com/jeansbomb/
內變加外變並不是什麼新東西
市場成熟度也很高
還有軸傳動
那也是好幾年的東西了

為啥市場能見度不高
1. 那種東西不是針對TW市場
2. 太貴
3. 太重
4. 發展空間小, 沒未來

其實內變系統, 兩大廠都將他定位在Treking車使用
主要解決的是外觀問題
不是給MTB, Road使用
或許"有效齒比"比傳統的外變更多
但, 就是不夠斯巴達

小徑車會用
是被DAHON的設計師想到小徑車"可以"這麼用
並不代表適合所有車種都可以這麼用

沒有無聊不無聊, 想說服人, 就要多用心
別鬧脾氣了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有效齒比"比傳統的外變更多.(恕刪)



內變系統最大的問題是齒比範圍小, 大約在 0.5 ~ 1.6 之間

雖然可以用外變搭配來改進, 但現在的登山車用前22後34齒比是0.65
前44後11齒比為4, 已經很足夠, 何必額外加個內變來增加呆重
然後效益又有限.

Edison
MTB系統,很多變把都能快速進或退3擋...
其實就已經彌補所謂齒比疏密的問題.
加上很多offroad路段急上或是急下的..沒人會去計較齒比.
只擔心換擋來不來的及....
~~抓住指縫的風,就能抓住緣分~~
以傳動系統的壽命為考量, 鏈條太傾斜對鏈條與齒輪都不好

前44+後18(5)的情況下, 鏈條的傾斜角度會比 前32+後14(3) 或 前32+後24(7) 來得大,
因為前32時,鏈條可以在飛輪上左右配齒盤, 所以前中盤應該可以比前大或前小盤有更廣的搭配範圍

下圖為我原本的使用習慣:


參考 艾澤拉斯浪人 的數據, 並加以實測後, 修正為下圖:


前44-後16(4) 不用的原因, 是因為鏈條偏斜量太多, 會發出搭搭搭的聲音
前32-後28(8) 不用的原因, 是因為通常都是遇到上坡, 會直接切 前22-後24(7), 免得來不及降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