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gyi wrote:請問是思源路嗎?能否...(恕刪) 新莊市思源路38號,捷安特新莊店我個人都是去這家店購買跟保養,他們的服務態度真的很棒,一般保養與調教也都未跟我收費,也教會我許多東西有機會的話可去看看喔,我都有請指定的店員
roch123 wrote:我買510A但我覺得...(恕刪) 還是得看! 開店者的心態了! 不管任何廠牌! 只要是好的銷售者與服務者都是好廠牌!所以市場會自己挑選合適的業者的!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車! 哇! 幸福阿
rexh wrote:當然是免費調教不調的...(恕刪) 謝謝您的資訊,小弟查了一下,態度好的B車店正是捷安特直營店,據B車店店長表示,A車店的老闆曾在B車店服務過,可能是一個人經營車店太忙以致冷落客戶....不過自己開的車店還比直營店服務差勁,生意怎麼會好?同事聽我在A店的遭遇,也表示自己再A店有相同經驗,為女兒買了部童車,交車時想將彈式鈴鐺改成撥式鈴鐺,說了三次老闆都不答腔,剛好遇到與老板熟識的朋友請他換,換好後還不高興的說: 這就是你要的是嗎!?我同事差點把車丟回去走人.....
小弟的車是在台中G牌的經銷商買的SCOTT回到台北找G牌經銷商檢查或者要求維修態度都異常冷淡直營店離我家都不近可憐只好算是有點請老闆幫忙的態度外加買一些小東西才好請得動當然,態度和感覺這種東西都沒有在說出來的但當事人感覺都很強烈事後想想車不是跟老闆買的即使這樣,也是人之常情丫方法是只能自立自強偏偏我又是懶人一族只好常常花錢消災for instance:5/5那天爆胎去一家家附近的G牌找老闆補胎「老闆,有在補胎嗎?」『有丫,內胎一條100』「老闆,我是無內胎的哦」『疑,阿是有沒有內胎的輪胎哦,丫沒有內胎是要怎麼補??』「.......................嗯,謝謝,我再問一下....................」另外一家建國南路的X德單車精品一個媽媽在看店「老闆,有在補胎嗎?」『沒有哦,輪胎沒有在補的』「是哦,那你們的客人要是車子輪胎破了怎麼辦?」『換一條丫,快又方便』「哦,好,謝謝........................」真是想念台中車行的老闆丫...............
把廠家名字公布出來 , G牌太多這種店了 , 我自己也遇過就是在新莊大漢橋下那一家自以為店裡都是頂級的車 , 以下是我簡單的對話A (我) : 請問一下有沒有賣拆踏板的工具B (G牌員工) : 請問你的車等級是多少的 , 你騎多少錢的車A : 1~2萬的車B : 一臉不屑的說"先生不好意思 , 我這邊賣的都是高級的工具 , 你的車等級太低了我這邊沒賣" , 請你到後面的一般腳踏車店去找看看應該找的到A : 無奈 , 那是啥口氣..........現在每個賣G牌的都是那麼帥就對了 , 小弟我不才 , 買AUDI只用了現金 , 真不好意思一部腳踏車我買不起所以說 , 我不想買G牌的東西 , 品牌大就屌起來.....另一家也是在新莊 , 我也是騎去給他調一下變速 , 他一臉不爽的看了一下說 , 這種車變速器會有聲音很正常不用調 , 因為調也沒用 , 之後轉頭就走這讓我徹底看清楚這就是國內外大廠對消費者的態度 , OK!!!! 全世界不是只有G牌而已 , 我就不買G牌的車.....
Kenny621117 wrote:把廠家名字公布出來 ...(恕刪) 誠如樓上所言,這是開店者或員工的態度問題,和捷安特這個品牌沒關係美利達也有差的店家,捷安特也有好店家....不過凡事自己會DIY才是王道像換,補內胎,不是到處都有單車行的,有時要推很久的車,平常就把備用內胎或補胎工具雖身攜帶,破胎自己可以換補胎,調換V煞也能自己用,單車最常壞的就是破胎和煞車問題,不用去看人家臉色又享受DIY的成就感,和樂而不為呢?
Fitchz wrote:小弟的車是在台中G牌...(恕刪) 想請問一下SCOTT是不是捷安特代理的阿??如果是他代理的,那的確應該要求下面的經銷商一同負責售後服務的部分但如果只是捷安特經銷商店家自己進的貨來賣的似乎不能怪其他地方的經銷商不幫忙維修!?
Kenny621117 wrote:把廠家名字公布出來 ...(恕刪) 贊成把不良廠家名字公佈這樣才能讓不尊重客戶的惡行受到逞罰!!不過我倒卻因為售後服務的問題所以還是選了g牌個人經驗,離開買車的店家後,還有直營店服務都還不錯但其他廠牌 可能除了買車的店家外 就沒啥人理你了...可是也不是這樣就是說捷安特服務ok至少他對下面一般的地區經銷商的售後服務教育真的不好聽了好多老闆態度不佳的消息真是無言...該加加油了!!不要枉費了也堪稱台灣之光的品牌!
rexh wrote:贊成把不良廠家名字公...(恕刪) 不過我也替車友擔心這樣的行為有可能構成誹謗,除非對於當時的情境能提供佐證,不過,有人會去修車時還帶著V8邊拍攝嗎?所以我想遇到這樣的事情多半都自己摸摸鼻子算了。店家與顧客的關係,還是要彼此主動的互相體讓才可能改善,搞到變成諜對諜就有點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