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達公路車達人請指教~~

lpybb wrote:
原來原PO最後選的是...(恕刪)



賓果~~~

我是經過這版各位達人意見用刪除法選車~~

Ride 4000 少人推薦~~也很少開箱文~~

Reacto 4000 雖然是第一選擇(車架跟塗裝真銷魂)

但是褒貶兩極,一直猶豫,在考量爬坡以及輪子的重量問題時~

老闆說Scultura 4000 這顏色 林口因該唯一的一台 就決定是他了(不想跟別人撞車色)~~

但是剛看到實車塗裝說實在的有點退縮~感覺有點不夠殺~

老闆就直接換座墊跟後車包就覺得還不錯~最重要也省了萬元~

等騎一陣子,嘿嘿嘿~~就拿這些錢改版輪~~~






怨念聚合體 wrote:
公路車手把設定,如圖...(恕刪)




謝達人指點~~~

小弟立刻筆記~~

感激不盡~~

期待明天好天氣~~

立馬去調整~~

traveller777 wrote:
整個彎把的仰角是往下...(恕刪)



謝達人指點~~~

小弟立刻筆記~~

感激不盡~~

f136260791 wrote:
各位達人你好~~
小...(恕刪)


其實銳克多、斯特拉、Ride,這三款車種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

銳克多:

設計上屬於風洞車架,所以在高速巡航時有優勢

另外銳克多這系列的車種會比他牌同級公路車貴的有很多原因

沒記錯,他是目前市面上車架少數擁有UCI認可之車架,他牌的應該都要頂級車款才可能會有
(不要跟我說UCI認證的沒什麼,這是一個公司努力後的結晶,請不要認為隨便就能拿到)

第二銳克多是美利達公路車款設計的重點,所以有很多新技術跟想法會放在該款車裡

所以光車架的造價跟製作時間就提高,這也是該款車比起他牌同級車售價偏高且交車時間不穩定的原因

斯特拉:

因為是早期美利達公路車設計的主要款式,所以設計上的成熟度非常完善

比起銳克多,斯特拉在爬坡方面的表現非常優異,在上坡抽車時力量作用於車架反應與回饋很直接穩定

至於下坡路段我就沒辦法很明確的說明,因為我下坡速度通常不會很快,但斯特拉的下坡的穩定度也是很不錯
(因為該款的後上下叉同樣是特殊複合材質,在減震方面的表現很不錯)

至於Ride,簡單來說是偏向舒適通用適合公路車新手入門的選擇,所以它的車架材質會以鋁合金為主打碳纖維為次要

變速系統也都在第二級為最高價款式。

其實美利達的車比他牌好挑選的多

因為分類少而且售價落差非常分明,而且各款的車種的定位很明確。

當然這也是缺點,因為就那幾款可以挑,如果有顏色上的愛好通常會比教難選擇。

如有遺漏或不足的地方,歡迎補齊或討論。
last0012 wrote:
沒記錯,他是目前市面上車架少數擁有UCI認可之車架,他牌的應該都要頂級車款才可能會有
(不要跟我說UCI認證的沒什麼,這是一個公司努力後的結晶,請不要認為隨便就能拿到)

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所謂UCI認證
只是國際自行車聯盟UCI對於這聯盟所舉辦的賽事,可使用車輛的一個規格認證而已
跟品質、或一間公司努不努力其實沒什麼關係
這個UCI認證,捷安特的SCR、TCR車架拿去鑑定基本都可以通過的,看捷安特要不要而已
你若沒打算參加UCI舉辦的賽事,也沒必要非得騎有UCI認證的產品

而之所以現在市面上UCI車架認證少
主要是2011年UCI重新訂立了一個新規範
為什麼UCI要這樣做?
因為過往UCI的鑑定規則非常混亂,在各個賽事的車輛允許使用標準也不一
不僅造成車隊與選手的抗議,連UCI自己都被自己的規定搞混
重新設立標準認證的好處除了可以解決爭議,也可以讓UCI賺到一些錢 (送驗需要付費)
不過以往有通過舊規範的車子還是會默認參賽資格

想要買具有品質與安全性保障的車架,你該認明的是德國EFBE認證
http://www.efbe.de/index-zh-tw.htm
是你誤會什麼了吧!

拿兩種不同的制度做比較

銳克多的車架原本就是計畫拿去參加賽事用

所以取得UCI的認證不是很正常?

而我想表達的是市面上擁有次認證的車架的確在少數,有也都是頂級車款才可能有

能在預算10萬元以下,就能擁有一部賽事級的車架,還不好?!
(當然任何的自行車都能參與賽事)

在說我知道的美利達內部對於車架的測試不輸給你提供的單位

而且一個外國商品要能進入歐美市場

他面對的檢驗只會更嚴格

更退一步說,那些檢測單位那個不需要花錢的,那個不是在賺錢?!

當外國的檢驗實驗室都是在做好事?!

臺灣自己本身就能符合測試標準,何須在給其他檢測單位在賺一筆

除非是該國家有要求一定要有某檢測單位的認證

那就另當該國的法律問題了……
last0012 wrote:
是你誤會什麼了吧!
拿兩種不同的制度做比較
銳克多的車架原本就是計畫拿去參加賽事用
所以取得UCI的認證不是很正常?
而我想表達的是市面上擁有次認證的車架的確在少數,有也都是頂級車款才可能有
能在預算10萬元以下,就能擁有一部賽事級的車架,還不好?!
(當然任何的自行車都能參與賽事)
在說我知道的美利達內部對於車架的測試不輸給你提供的單位
而且一個外國商品要能進入歐美市場
他面對的檢驗只會更嚴格
更退一步說,那些檢測單位那個不需要花錢的,那個不是在賺錢?!
當外國的檢驗實驗室都是在做好事?!
臺灣自己本身就能符合測試標準,何須在給其他檢測單位在賺一筆
除非是該國家有要求一定要有某檢測單位的認證
那就另當該國的法律問題了……

TCR鋁車架是頂級車款嗎?
顯然不是
就算是那個年代也有等級更高的碳纖維車,只是沒被泛用於國際賽而已
但TCR鋁車架可是在環法賽事中征戰超過10年 (代表也曾拿過UCI認證)
類似例子可說多不勝數

都跟你說了,UCI認證跟價格、品質、努力什麼的都是無關的
就算是幾千塊的車架(或其他產品),就算是沒有贊助任何選手的車廠
只要車架(或其他產品)製造上符合UCI制定的規格,送驗大都可以拿到認證標章
而要是送驗的東西不符規格,還是有可能拿得到UCI標章
UCI會請你將東西送到他們認可的檢驗單位如EFBE,去做破壞測試
然後請你把檢驗數據附上,證明這東西騎了不會死人,UCI標章就會發給你

看懂了嗎?
UCI根本就不會幫你做這些測試
UCI就只是一個規格認證
UCI就只是一個規格認證
UCI就只是一個規格認證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不要再胡亂吹捧一些自己根本就不明白的東西了,免得連對岸的車友都笑我們傻

不是跟你開玩笑哦
大陸自行車代工市場發達,代工轉內銷市場跟著蓬勃,論壇也跟著發達
台灣自行車熱潮是在2008年才崛起,論壇開始興盛也是在那個時候
大陸自行車代工市場則是在2000年就超越台灣,這些話題他們早就在討論了

美利達自己的檢驗規格或者不錯
但德國EFBE能成為世界車壇認證標準之一不會沒有理由的
若美利達有你吹捧得那麼好,大家為什麼不把車送去給美利達檢驗認證,而要送去給EFBE?
這就是他們的專業性獲得認同的證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