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那些規劃單車上捷運的人都是以他們的角度去衡量...我覺得甚至可以說,沒問過有這需求的人...所以大家就不用太在意...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當一回事台鐵我想也不用說了...目前為止我沒看過有人單車上捷運,反正他們也不覺得怪...少個人...省一點事就像設計公車站的人應該也不是會作公車的人一樣...但是應該還不能說歧視...算很不友善吧
看到各位踴躍討論 真的很感動基本上小弟認為"捷運"當然是載人為優先,畢竟這是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只是...在台北,機車數量之多勇冠全球,排放廢氣之高也名列前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前一段時間新聞有報導,台灣能源消耗量排名全數第三,這是多麼"傲人"的成績。其實這個主題真正想要討論的是,怎麼樣吸引更多的人願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又不會覺得太麻煩。所以想到"捷運+單車"這樣的組合真的是很恰當的選擇,因為大部分的騎機車上下班的人來說,講求的就是方便省錢。我不敢說捷運+單車會比騎機車方便,但是單就便利性上一定比捷運轉公車好上許多(或者是11路公車)。但是當捷運收費要高達100元/趟,這樣其實對機車騎士而言一點吸引力都沒有,試問各位大大,機車加一次油超過200的真的不多吧(不包含超重型機車)。甚至有些開車的人,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神腿,鐵屁股還有美國時間可以每天騎個十幾公里去上班的。搭乘捷運到公司附近再換單車就時間還有效益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基本上,捷運公司這樣的規定(100元/趟+出入車站的限制)就已經拒絕了許多願意以單車當作中繼交通工具的人,因為價格還有硬體環境都有太多的限制,更別提讓機車、汽車使用者願意改變原來的習慣投靠比較環保健康的交通工具。以上是就上班時間,在來是假日的時候,當今天一家四口想要從台北市中心(萬華或者是新店)到淡水騎車,四個人+單車就是400元/趟,來回800元/趟,這樣的話我情願開車停車塞車也不願意搭乘捷運,不用多說大家都很清楚為什麼吧。當政府一周一利多的大餅($$)不斷的端出來的時候,誰真的會想到有時候花點小錢,可以增加人民的健康減少醫療支出,改善空氣品質。這都是正向的幫助。如果都沒有人反映,就不會有改變,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個制度已經很完善了不需要再變更。說歧視也許有點太嚴重了,只是總覺得當人民有心去改善環境的時候,也需相關設施也應該要同步改善,總是要有利多,人民的目光才會重視吧。希望大家多加討論,也為我們的環境略盡一份心力。
地點為台北市短程運輸:捷運上或通勤電車上攜帶單車,首先面臨以下幾個問題1.如何進地下化車站2.是否有獨立車廂或為人車混用3.車上如何固定單車及人員如何安置4.如何收費5.何時段開放6.單車定位為運動休閒用品或交通代步工具請大家依同集思廣義一同打造良好的單車環境,以減少能源之消耗並減少空氣之污染?
嗯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單車要上捷運,每次收費200元很多人覺得太貴,放棄…而花的起這個錢的人,也不太會騎單車通勤,解決了單車太多與行人搶位置的問題而捷運也開放了單車搭乘,也決解了,為什麼外國可以國內不行的問題
台中小康 wrote:地點為台北市短程運輸...(恕刪) 小弟提供一點淺見目前捷運車廂無法提供單車專用放置位置能不能建議捷運公司從放寬小折的相關規定開始小折摺疊後 不過就是一件行李大小可以放寬必須完全包裝 跟 全程不可落地的規定(簡單的說 就是請讓小折 摺疊後可以推/拉著走 像個行李箱一樣)(當然 也請進入捷運設施後 將車子作簡易的清潔 以免污染地面)這樣應該是目前比較可行的辦法吧?
tomson1157 wrote:可以放寬必須完全包裝 跟 全程不可落地的規定(簡單的說 就是請讓小折 摺疊後可以推/拉著走 像個行李箱一樣)...(恕刪) 基本上,只要摺疊妥,不管你要推/拉著走,不會有人限制你的...我沒碰過。怕的是有人過完關卡就還原牽著走。
tomson1157 wrote:小弟提供一點淺見目前...(恕刪)能不能建議捷運公司從放寬小折的相關規定開始小折摺疊後 不過就是一件行李大小可以放寬必須完全包裝 跟 全程不可落地的規定 先跟您澄清一下,捷運公司只有規定摺疊車必須[包裝]而已至於什麼是[包裝],就沒有定義囉捷運公司沒有規定要全程不可落地,也沒有規定要[完全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