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個花....既然樓主是問"如何感覺".....

要感受Q度差異的話,不妨找個車架/配備相同(或幾近相同)、但材質不同的車來踩踩看,如dahon sd7 和 vd7,跑趟爛路,相信您馬上能"感受"其中的差異^^

反之、要感受鋼性的話,試騎一樣沒有前後避震,車架材質相同,車胎、軸距、甚至是座墊、踏板、大盤相當的車,一為小摺,一為小徑 (完全一樣的條件不太好找,盡量找接近的就行囉^^),用力給它抽個車,車體鋼性的差異感受馬上就跑出來囉XD


以上的方法僅做為"感受"Q度/鋼性之用,車架設計/零組件/車體材質對於鋼性/Q度表現皆有影響,但iiiox外行,不深入討論,不過我個人是絕對相信良好的車架設計+配備得當的話,出力回饋直接、騎乘路感不死硬、魚與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囉^^

說到鋼性/Q度.....有一次試騎了一輛specialized的20"特技車(單速、寛胎、無避震).....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試試這種車,給它操爛路,給它用力抽抽看吧^^
Jalabert wrote:
這位兄台兩次不同文章...(恕刪)


1.抽車時當然會有扭動的力~在這情境下也當然有辦法利用補強抗衡這股力量~但力量是會轉移的~

抗衡後的結果左右去不了~是不是又把力量修正為上下垂直的力了呢??是不是又與減震的變形方向相同去了~

2.全車鋁合金但唯獨後上叉嵌入碳纖維材料~我大概是1998年~1999年在CSK的店裡看到的~

也許那是不好的設計~目前市面上都不見了~不過在當年那可是老闆拿來炫耀的新潮物品~

我跟張先生不熟~也才去那店裡消費過萬元出頭~不過賣我過1998台北自行車邀請賽的紀念車他應該有印象~

我跟我另外兩個朋友共三台TAIWANBIKE~我的是1998式~我朋友兩台都是1999式~

我第一篇回樓主只是舉例~有人利用這種結構來創造不用轉點也能減震的機構~

當然用金屬材料的出發點來看是屬於不合理的設計~但實務上卻也是不失效果的一種設計~

.............................................................................

所謂的剛性不就是指該物體的抗變型抗扭曲能力嗎??

A物體比B物體容易被折彎~所以A物剛性較差~

但B物已經彈不回來的角度下~A物還能變回原樣~所以A物彈性較好~

鋁合金就是剛性極強但彈性極差的東東~這有爭議嗎???
jrfrog wrote:
抽車時當然會有扭動的力~在這情境下也當然有辦法利用補強抗衡這股力量~但力量是會轉移的~

抗衡後的結果左右去不了~是不是又把力量修正為上下垂直的力了呢??

恕小弟愚魯....這段我實在看不太懂
又再請教大大一個問題,不知你有沒有看過TCR的鍊支叉?請問一下它前中段寬扁的設計是為了什麼?又為什麼在同樣碳纖的車架上,它的五通處要做那麼厚實,而不是用鋁合金來接合?

jrfrog wrote:
全車鋁合金但唯獨後上叉嵌入碳纖維材料~我大概是1998年~1999年在CSK的店裡看到的~也許那是不好的設計~目前市面上都不見了~不過在當年那可是老闆拿來炫耀的新潮物品~

我跟張先生不熟~也才去那店裡消費過萬元出頭~不過賣我過1998台北自行車邀請賽的紀念車他應該有印象~

我跟我另外兩個朋友共三台TAIWANBIKE~我的是1998式~我朋友兩台都是1999式~

我第一篇回樓主只是舉例~有人利用這種結構來創造不用轉點也能減震的機構~當然用金屬材料的出發點來看是屬於不合理的設計~但實務上卻也是不失效果的一種設計~
我想用01的一句名言來表達我的話:沒圖沒真相
我記得相同型式的車架有很多大廠有在做 EX:COLNAGO BIANCHI....
鋁合金軟尾巴的設計,目前只看過捷安特這麼搞,如您說所"很多"請問還有哪幾家呢?

張勝凱的東西還真的不常見,還需要大大讓小弟見識一下...


jrfrog wrote:
鋁合金就是剛性極強但彈性極差的東東~這有爭議嗎???
鋁合金彈性差我承認,但是要說鋼性極強我覺得不太客觀....相同條件下,沒有人會覺得鋁合金比鉻鉬合金(鋼管)鋼性強,但是鉻鉬合金的彈性比起鋁合金好也是不爭的事實
請參考這裡. Ride Feel 還有 Frame Flex

15個字15個字15個字15個字15個字 ... 了沒?
Jalabert wrote:
恕小弟愚魯....這...(恕刪)


你想要taiwanbike的圖還是後上叉碳纖的圖??算了~我都給~這支車架頭管因金屬疲乏產生直裂~
套上水管套逼緊後騎了一陣子~不過越騎越毛還是讓它退休了~



車架上的貼紙是當年一堆自行車零件廠的MARK~也就是說這車是他們贊助組的~很多廠都倒掉了~



張勝凱的網站沒放圖~找了張fuji做的~圖片來源就是fuji官網~原來十年前的設計現在還有在賣耶~



年度 2008
車種代號 RC-09
車種名稱 Roubaix RC (ASIA)
尺寸 46, 49, 52, 54cm
車架 A2鋁合金前三角/CARBON後上叉
前叉 FUJI FC-440碳纖
齒盤組 FSA GOSSAMER PRO 53-39T
飛輪 SHIMANO 105 12-25T, 10-SP
煞車組 SHIMANO BR-R560
煞車把手 SHIMANO 105
變速把手 SHIMANO 105
前/後變速器 SHIMANO 105 / 後變 ULTEGRA
車把手 FUJI AL
車手豎桿 FUJI AL
座墊桿 FUJI AL
座墊 VELO
腳踏 N/A
輪組 SHIMANO WH-RS20
外胎 CONTINENTAL ULTRA SPORT
重量 N/A

jrfrog wrote:
你想要taiwanb...(恕刪)
碳纖後上叉這東西現在是還有很多廠在做呀!我只是好奇2000年之前真的有這個東西?
Jalabert wrote:
碳纖後上叉這東西現在...(恕刪)


這件事如果沒圖就沒真相~那我就真的沒輒~

因為我最後一次跑CSK繳學費是1999年的事情~我印象很深老闆還拿來跟我炫耀~

大概是我表達能力太差~我再慢慢解釋一下我的想法~麻煩在腦中擬一個3D的圖形~

不管什麼材質~在五通處強化只是為了抗扭曲~因為曲柄沒有跟立管成一直線~所以踩踏時會往反向下方扭動~

例如右腳往下踩~五通會往左下扭動~左腳下踩則相反~所以五通處才會做的這麼堅固強化成這樣~

但是原本該要扭曲五通的力是不可能就這樣平白消失掉~既然不能往左或往右扭~那所有力量會被轉移~

變成整台車在踩踏時會往地面頓一下頓一下(極細微但腳感不好~可以想像成長行程避震車的八伯舞~)~

而變型的地方就是用來吸震的後三角結構~

我就是在強調~後三角能提供騎士軟Q的減震效果~但也會因為這種軟Q而把你踩踏的衝力也給減掉了~

換個方式講~碳纖車架五通搞的很壯~為的只是防止扭動~但真的在踹踏板的時候~會變成後三角在變形~

因為如果把後三角也做成不會變形~那這支碳纖車架就完全不會有碳纖該有的減震路感了~

我就是想強調~單靠設計精良這幾個字~尚無法依賴單一材料或非機械結構達成舒適與性能並存這件事~
gios 的 baleno 也是後上叉嵌入碳纖的喔
碳纖維是複合式材料,碳纖車架优点为形變量低...踩踏的效率是最直接~不太容易消耗骑士体力...碳纖維是複合式材料....因此他的剛性是好的~~跟其他材質的車架比起來的話啦~當然碳纖車架疊成跟樹脂的等級差距大~因此可硬也可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