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機車、汽車相比,也不盡相同~
機車、汽車都是採用無內胎系統,補胎都是直接用肥皂水刷在輪胎上,觀察泡泡,再用補胎條塞入~
過程不必拆輪胎。
機車補一輪50-100元,汽車100-200元不等~
再者,機車、汽車輪胎單價高,當然要補胎囉!
回到主題,單車補胎要進行較繁複的工序、內胎價值低,換一輪加工錢200元左右幾乎是公定價~
我自己的作法是,路上爆胎,先換上備胎,利用隨車打氣筒打個大概,再找機車行灌飽一點~
回家後,補破的內胎,再拆輪把新的內胎換回補過的胎,以測試是否補胎成功?
小弟這樣,也是屬於環保的一分子吧。
在商言商,有的小吃攤,會提供重複使用的筷子,有的則僅提供免洗筷,跟成本考量有關~
講環保的話,我想大家都會自備環保筷吧!
同樣的意思,補胎,自己來吧!
講到助人爆胎處理一事,小弟有次就助人處理爆胎,他沒帶備胎、打氣筒、補胎組,我把後輪拆開後,赫然發現後輪已補過2次!
我心裡老大不爽,暗,您先前都牽兩次車了還沒警覺?
用Park的免膠水補胎片補好後,他也沒客氣問我要不要貼點材料費?
(一片約20元哩~)套句油俠大哥的話,你好歹也要「制式客套」地問,這材料費多少錢?
我則「制式客套」地回答你,沒關係,不用錢。
在乎的不是錢,是那種奇摩子。
建議大家至少帶個備胎,就算沒挖胎棒、打氣筒,別的車友有工具,幫您換胎打氣也比較樂意!
不羈的靈魂,明天要去哪裡流浪?
去年我也曾發生過
因為當時沒注意胎壓標示
胎壓過高爆胎
當時對單車認知也很少
小弟的輪胎是700 X 35C
一般輪胎行似乎少有這種尺寸????實在很懷疑
1. 跑了大直的捷安特,看都不想看....
2. 士林世明捷安特車行,跟我說沒貨,要等很久也不一定等的到,他連看到不想看一下
3. 建國南路的建德車行,老闆看到了,馬上幫我換,外胎換掉看到內胎破,把我整組都換掉了
當時沒想太多,只覺得有人肯換就很高興了,換了正新的內外胎,可以騎了......
但是現在想起來自己真是笨,應該換內胎就可以了,當時車子配的是米其林的700X35C
還真是可惜,後來都找不到一樣的胎了,硬生生的被換掉
當時老闆還說米其林的很差什麼的,台灣的正新比較好.......
正新的內外胎只有後輪,收了800元,當時不會DIY.......
800元都可以買到整車份了...
我並不是店家,只是騎了約七年的車友。
今天會出來講這種話,就跟開車去車行保養一樣,要是嫌貴,就全都自己來就好。
但今天要是換個內胎,收在兩百以內,是可以接受的,破的就拿會去再補起來當備胎。
要是店家收一百,也好像挺尷尬的。
還有拿車子的輪胎跟自行車有內胎的來比,實在是不恰當!
但我要講的很簡單
就跟機車一樣
今天你什麼都會拆,那就自己來,自己去拿料。
今天什麼都不會,去車行要請師傅換東西,該給人家的就是要給人家。
甚至~今天什麼都不換,開著車去車行檢查一下,難免可能沒換到東西,還是要給人家一些工錢。
今天只是用這種道理來講一下而已!就被講成是車店,笑死了!
不然你是做什麼的,我去跟你交關一下,只是我會用你的方式去買東西,看你可否接受。
當然消費者當然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看事情
但今天要是站在其他角度看
又感覺是合理的。
只要價格在大約的範圍內,是可以接受的。
還有你說機車補胎,那更簡單了,戳進去在出來就好了,請去大賣場都有賣。
自行車是要拆下來,這就見人見智。
現在補胎的膠也沒那麼好,所以是有可能沒多久又不小心洩氣,不要講這是技術問題,而是車隊大家出去,還曾經這樣子發生過,一直補那個地方,但是膠就是咬不住(重點膠還沒有放太久硬化掉)。
,我也都改用park免膠水的。
我不是店家,頭也沒你大。
但你要是有店面,我一定去彭場啦!看你這麼會講,我一定要先給你交關一下。
你隨便開任何店面,我都會去買。(鞋子、吃的…)
只是記得你要便宜賣我,不然就是暴利喔!
(還是都空講一堆大道理,站在對方想都沒想過?)



,意思就是老闆是補佛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