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巨大和美利達的新聞.巨大要將於昆山廠設立海外第1條碳纖維自行車生產線

總之基本上如果可以選MIT或MIC
大家相對比較之下不會選MIC...

大部分買高階車的車友們
不會想買MIC

這才是重點

扯甚麼經濟啦 市場啦 生產線啦....
關你們大家甚麼屁事?
阿標哥的工廠你們是有多少股份喔?
他賺錢你們是有分到喔?
在那邊高談闊論...無聊!

以後買車選車時自己爭大眼睛仔細挑選卡實在啦!
只有有寫清楚 MIT OR MIC就好,產地自會影響價錢,價錢自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我相信要在大陸設碳纖廠是不得已的作法,之前G牌碳纖車一直缺貨,一等就是個把月,台灣廠的產量不夠,倉儲空間不足,大陸廠的產量光是供應大陸就不夠了吧~
別忘了巨大是上市櫃公司
商人是無祖國
但是"籌資"卻有祖國
投資的錢從哪裡搬~~新台幣
捷安特自己要成為
台灣的驕傲?
中國的驕傲?
不是我們說了算
是看他家老董的腦袋怎麼想
只能說
管他媽媽嫁給誰

富士康遭難 鴻海股價跟著帶賽
股價若帶賽 銀行聯貸風險就升高
至於什麼高階車低階車
自己不要揹債買車就好

ECFA不就是要自由貿易免關稅 所以可以在台灣繼續擴廠增加就業人口
現在卻....
不過現在工廠搬過去,正好利用ECFA免關稅傾銷回國....
所以商人可以再省一點台灣的人工成本...
還由捷安特一去,美利達 愛地亞應該都會跟進嚕!!
wigloo wrote:
ECFA不就是要自由...(恕刪)


大部分都是車架加塗裝回來組裝 人工用比較多的部分

高級的零件還是只有台灣組比較划算
D90-A16, fuji頭又大-6700SL dorcus-XT
這樣的新聞就讓我想到一件事情

1X年前,要買橡膠手套,還找不到大陸製的
現在,只有大陸製的可以選擇,而且想要多花點錢你還找不到台灣製的

我想過幾年,只會剩下小批量的數量會在台灣的試產線生產
再過一個10年,甚至連這些試產線也都會消失在台灣
台灣前百大企業,就生產線來看,不要說主力產線
就看還有多少家企業在台灣還有生產線的就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

商人是逐本求利,對於小眾市場的重視程度,往往是比較低的
除非老闆有他個人的堅持,不然台灣的生產線絕對會被犧牲,這從就業市場的職缺就可以看出
台資企業絕大部份有關生產線的職缺,上班地點大都已經都到大陸去了
甚至近來,研發職缺要前往大陸上班的現象也漸漸多了
身處台灣,若是還一味的自我感覺良好
我認為這樣的新聞絕對只會越來越多,甚是被慢慢且無形的侵蝕
kipscott wrote:
這樣的新聞就讓我想到...(恕刪)


只要便宜個5元10元
台灣人是會選便宜的

怪誰
在台灣的中國人倡簽ECFA的目的不就是這樣嗎

以台灣僅存的資源...促進大中國的進步

生活在台灣的台灣人.....應該只能慢慢變成中國人了

所得向中國看齊
deven68200 wrote:
在台灣的中國人倡簽E...(恕刪)


完全是唱衰台灣,不相信台灣的言論

想不到在你眼裡台灣這麼沒競爭力
danny07大大

唱衰......好熱門的語詞......很會花錢的那位市長也一直說人家在唱衰他跟他的花

有競爭力就不需外移到工資低的地方了

有競爭力就不會薪資實質所得年年降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