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台北市區腳踏車道超級比一比(2009)

老J wrote:
有夠寬的斜坡道推車...(恕刪)


這個問題也問過,台北捷運剛開通時候。
得到答案是我們搭成的台北捷運是個人電腦8086之前規劃的系統,推了十幾年才開始興建,興建十年才開通。等於落後20年的系統。

光是這樣詳細的資料就值得一推
而且很明顯版主親自走訪過兩地比較
帶來一些不同的思維也不錯!


單純討論腳踏車道很好
至於個人用詞在網路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用法
不必因為對某些字眼感到刺眼來刻意批評


至少給大家看看一些專業的資料與不常見的心得
很不錯!
不是嗎?

熱情飛揚 wrote:
光是這樣詳細的資料就...(恕刪)


是很不錯。
不過版主的文...
有著濃濃的「意識形態」在裡面。

讓人反胃!

聲明在先:
高雄是我出生長大的故鄉,
退伍後在台北工作、居住了幾年,
如今落腳在台中,轉眼已經快20年了。
迎著風 流著汗 心靈與身體的對話 這每ㄧ刻的感動 都是上天的恩賜
版大的這篇文章,對台北及高雄的都市路網建設有做了很深入的探討..
還利用地理及歷史做佐證..小弟看了受益無窮~

小弟是台北人,現在住台中..
高雄在這兩年去了不少次,仍無從評論北高兩地的市政狀況~
但就小弟的觀察..
台北在舊區域,的確有其舊有規劃的包袱存在..所以要建設比較困難~
不過,在新規劃區段,雖然小弟已經覺得不錯了..
但說真的,比較起高雄...其整體都市規劃是真的看起來比台北完整且長遠許多..(僅個人觀感,若有得罪請諒解~)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看完整篇討論串..
總覺得..兩個城市本無錯,卻因為選舉造就的意識型態的遺毒,讓人有種感覺..變成是..批評或讚賞某個城市,就是支持或不支持某個立場的感覺~
個人覺得,以這樣的角度去看事情..都是不太好的~
不希望此篇討論文,又成為意識型態的犧牲品....
參與討論的人,可以講出每個人覺得某個規劃好的地方,讓其他城市學習,或是講出不好的地方,提供給大家做參考,藉此,大家共同學習,讓自己居住的環境更好,不是很好嗎~
每個人看到的東西多少都會不一樣,也不是說版主一個人可以看到全部城市的面貌,但是尊重別人看到的東西,再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找出更好的結論,不就是討論的目的嗎?..希望大家不要用比較尖酸苛薄的字眼去攻擊別人的見解~讓討論更有意義..

抱歉,離題了...大家繼續~
我覺得高雄市的單車道很不好騎,之前依照自行車路線圖去騎就發現了許多缺失....
如~
1.轉彎處多,角度又大。
2.部分路段單車路面不夠寬,會車時非常危險。
3.真愛碼頭路段使用木頭鋪設,一路顛簸,是在考驗車廠車架的設計還是避震系統的用料啊,繼汽機車WRC路面之後高雄市政府另一代表作----腳踏車WRC路面.....
4.建國路附近愛河旁往北的車道竟然是砂石路面,不知道現在修好了沒。
5.愛河車道竟然與部份較狹小的人行步道重疊,騎的時候要注意老人、小孩、貓狗和行動不便的人(因為車道與設置在愛河旁的公園步道重疊),而路面又是沙泥路面;另外騎的時候還要注意頭上的樹枝,不然很容易撞到頭。
6.許多路面都有段差,要非常小心。
7.部分支線是條死路,騎過去後還要再騎回頭,不然就沒辦法在往下騎了。
一時只想起這些,應該還有許多不理想的設計,希望市政府能好好的處理一下,不要一直再宣傳說高雄市擁有最完善及最長的自行車道,這一切都只是假象,騎過一次就知道了。

不要只做外面看的到的地方,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好好的做,不然就枉費高雄近幾年給人進步的印象了。
台北車道我沒領教過
高雄市自行車道也還有不少缺點
但因騎的多一些,帶新騎車朋友走自行車道時
大家都很感動這麼短幾年規劃化出這麼長又美麗的車道
不管立場,但都一致覺得市府有在做事啦(滿不滿意不討論)

版大的博學與查證另人佩服
台灣史本來就是殖民史,西班牙.荷蘭.明朝.清朝.日本.....統治過
應該可以用較open點的心態看版大說到劉銘傳與日本統治時
歷史不該只是政治的婢女...............
版主沒有說誰好誰壞,反而客觀說當時的狀況如何
很是難得

大家多騎車,台灣更美好
P.S.轉入offroad林道後發現自行車可以到台灣這麼深入的地方很感動
那不是以前總是開車然後住飯店加走走晃晃所能比擬的,.....台灣真好!
無聊的人.....政治退出運動界.......

北高兩地人口、汽機車數天差地遠....
兩地道路寬度、直度完全不一樣......
這樣也能比??真是大頭、頭大了.....

我每次下高雄,紅綠燈都是裝飾品...
連我老弟載小孩子也是闖過去......
道路空到養蚊子,真是浪費.......
有空開車北上再來說吧~

chin11072002 wrote:
台北市的街道沒有比較小,是會不會利用空間與要不要減少汽車道改為單車道。各位看到目前的高雄市街道,是減少汽車道換來的。...(恕刪)



比較好奇的是 高雄市那條路有減少汽車道改為單車道的 能否告知一下 改天去參觀一下

說真的,我不覺得開版大客觀

就人口密度,市地重劃的難度.成本.政治包袱..台北市雖然做得很爛,但有不得不爛理由

高雄市各種的包袱遠比台北市要小,好,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他不說他是都計專業人士,就只是洋洋灑灑來這篇,那我覺得以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寫得真的很好

畢竟很多都市計劃執行上難度與眉眉角角看不到也不能怪他

但一個有都計實務經驗的人,還忽故意忽略掉很多實務難度與困難來發表這個

我只能說,這是一篇很高明用單車當開頭卻暗地夾帶其他企圖的政治文

當然也或許

開版大人在實務上就只碰到那麼寬然後他就以為是他看到全部了,也未可知

如果只是很單純如此,那就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失禮了
PEUGEOT好?PEUGEOT妙?PEUGEOT聒聒叫? 切... 我又不是獅幫義和拳.白蓮教 少來這套
asdpc wrote:
比較好奇的是 高雄市...(恕刪)


謝謝各位捧場。其實貼這帖子主要是討論。怕大家把各種腳踏車道都拿來討論,或者把各種市區腳踏車道拿來比較。在開文時候特別的[限制範圍]。因為有理念變成政策要落實就要有對策與技術等條件。高雄市因為有理念到落實,才有我們看到的各種考慮到腳踏車[路權]的市區道路革命。這是一整套的城市交通邏輯。

因此我先舉出最核心的點:台北市的仁愛圓環與高雄市的新興圓環(美麗島站)。也是台北市政府如果有自行車系統政策的話,地圖中的那個十字腳踏車道就是系統的龍頭。我貼的照片就是前後規格的差異。

二十世紀高雄市新興圓環與台北仁愛圓環一樣的規格。除了十字外,還有八條通。但高雄市在蓋捷運時把中山一路重新訂規格,才變成今天的模樣。台北市的仁愛圓環的規格到了21世紀還是保留原來模樣。(因為某些城市規畫者認為要保留仁愛圓環當作歷史場景。

但高雄市的新興圓環的外環變成我貼出有機車違規的人行道,就是汽車道縮減來的。而中山路的汽車道縮減與人行道/腳踏車到拓寬,去高雄玩得人很容易找到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